首页 理论教育 主题表达课程的整体构思

主题表达课程的整体构思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堂主题表达课中,教学生观察花草树木、鱼鸟虫等在春天中的状态、样子以及春回大地时景物的变化,并学习介绍给别人。如一年级主题表达课《春天来了》一课,设计作业为: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景物,从不同的方面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至此,我们对“主题表达课”的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再一次发生了变化。主题表达课《春天来了》,就是一堂在“大自然的语言”这一单元背景下设计的主题表达课。

在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更有效的做法就是整合单元同步推进,即努力将表达的训练与学生的阅读相融合,来设计组织一个单元的教学。因此,我们设计了独有的“主题表达课”。

1.话题到主题,变碎片化为整体设计

根据单元教学的主题,我们竭尽全力思考让学生说些什么。我们想了很多内容,挖掘出丰富的话题,如将课文《春天来了》《快乐中国节》《动物园真热闹》《我的学校》等,作为主题表达课的内容,让学生练习“说”,也让学生在表达课上复习巩固阅读课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以帮助学生不断将阅读中的积累转化成语言素材,在实际交流中帮助自己准确地表情达意。

(续表)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些内容在先前的阅读课教学中都有,这让我们深深感到迷惑,将这些阅读课中的表达内容集中起来,就是我们要的表达课吗? 我们还发现这些课的内容与目标是单一的,课与课彼此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如果就这样孤立地来上这一堂堂课,那它们只是一个学习量的叠加,它们的价值就只是一节节普普通通的说话课。那么,到底希望通过这些表达课,将学生导向何处呢? 我们再一次认真思考。

反思中我们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提升视野,思考课与课、课与单元,乃至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思考如何进行整体设计,来统御单元以及单元中的每一堂课。于是,我们将问题聚焦于两个方面:单元中的阅读课与表达课是什么关系,表达课与表达课又是什么关系。只有理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建构起表达课的内在联系,我们呈现的学习素材才不会是碎片式的,学习也不再是简单的叠加。

我们着手对一、二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表达训练内容进行了梳理,慢慢发现这些表达的内容都能概括为一个个学习表达的主题,“介绍”就是其中之一。尝试用“介绍”的视角去看其他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惊喜地发现也都能为“介绍”提供具体的话题。这让我们豁然开朗,“介绍”是学生在一个阶段中表达学习的主题。

从“介绍”这个表达主题入手,依据课标中的相关内容,我们首先确定了一年级表达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然后,进一步根据这一年段目标,结合具体的单元阅读内容设计表达课,并调整每一课时的目标,从而使年段总目标能确确实实地细化落实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

认真研读《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04版),在写作板块中,我们提炼出相关教学目标:能用已会写的字和学过的词语写几句连贯的句子,表达简单的想法;有写话的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口语交际方面,能结合学习内容或他人的发言,大胆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做到意思清楚,有一定的针对性,语句连贯;能在课堂活动中发言,做到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

从总要求出发,反复推敲,我们拟订出一年级的表达学习目标为:

(1)用两三句话介绍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如学校、小区、家、动物园等。

(2)用两三句话介绍一个传统节日,讲讲人们在该节日中的活动。

(3)用两三句话说一个熟悉的人,如“我”、同学、父母、老师、名人等。

(4)用两三句话说说某一季节中的景物,如校园里的春天、公园里的秋天等。

(5)能根据说的内容写一两句话。

由此来指导我们的一堂表达课的学习目标。如一年级下《春天来了》这一堂课主题表达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介绍一种春天的景物,说出“什么怎么样”。

(2)选择一种景物,用两三句正确、连贯的语句介绍它在春天来时的变化。

(3)养成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喜爱春天、亲近自然的情感。

在这堂主题表达课中,教学生观察花草树木、鱼鸟虫等在春天中的状态、样子以及春回大地时景物的变化,并学习介绍给别人。

(续表)

作为学习活动,我们知道不能只有“课”,还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标准,以巩固学习和反馈目标的达成。如一年级主题表达课《春天来了》一课,设计作业为: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景物,从不同的方面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同时,我们设计了评价,提示学生介绍要口齿清楚、态度大方,介绍的内容要语言清晰、表达准确,介绍时能根据介绍对象的不同,调整自己的介绍方式等。从倾听习惯、表达兴趣、表达习惯和表达能力四个方面来设计,落实课标的精神,达成学习目标。

至此,我们对“主题表达课”的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我们对表达课的思考变原来单纯地练习“怎么说”为“说什么”“怎么说”,从单一的“课”的设计转变成对课程的整体思考,从而实现了从碎片化向课程化的转变。

2.重识价值以实现阅读与表达比翼

在历经纵观层面的梳理,达成了自上而下、前后贯通教学目标一致性的调整后,我们又着眼于一个单元的整体设计。一个单元中,有阅读课也有表达课,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单元的阅读课,不仅要完成规定的内容,还需要帮助学生建构起进行表达时所需要的对主题的认知框架。

比如在“大自然的语言”这一单元中,学习了阅读课后,围绕“春天”学生要知道可以说些什么春天的景物,知道从哪些方面说,知道如何与冬天比较来说出变化。主题表达课《春天来了》,就是一堂在“大自然的语言”这一单元背景下设计的主题表达课。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在春天里的变化,调用课文学习的积累,联系社会实践活动、生活经历来进行介绍。

由此,课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主题表达课既是对单元中相关阅读内容的复习巩固,使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互相促进,是具有总结性、归纳性的一课;同时,它又是为学生练习表达而创设的一个新的生活情景,是引导学生不断运用积累的词句进行表达实践的一次语言活动,以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比翼双飞。在一段时间里,表达课的教学目标具有稳定性和层进性,因为低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就是依托情景,依靠反复。

我们立足中观层面来思考和设计语文课程,努力理清阅读与表达之间关联,努力尝试建构两者之间的桥梁以实现阅读与表达之间的贯通,使学习能“读之有用”“练而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