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综合素养活动是我们阅读与表达校本课程中最具校本化特色的活动之一。其在某个角度而言,既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综合,也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更实现了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
1.主题设计跨学科凸显综合价值
主题式综合素养活动是一系列的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我们觉得文化活动是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的,它以生动有趣的活动为孩子认识世界、认知自己、走向社会提供了多彩的平台,对促使孩子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精心设计主题,与课外阅读、大科学学科、数学学科、学校开设的课本剧课程、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科相结合来开展,使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让学生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里得到语言的实践,获得语言的发展,收获人生的经历。
阅读,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最好的方式。阅读中,我们选择与每个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的书籍来开展阅读与交流活动。在一、二年级,我们选择大量绘本的阅读,如《说说我有多爱你》《还是爷爷有办法》《一只有教养的狼》《逃家小兔》等,文字简单,画面为主,以利于识字启蒙阶段的学生阅读。没有文字的障碍,借助丰富的画面、绚丽的色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翼,进行自由的语言创作;到二年级和三年级时,我们相应安排的阅读逐步增加文字的含量,帮助学生慢慢进入符号的世界,如《彩乌鸦系列》《动画中国》《国际金奖小说》等。我们还会根据学生年段的语言认知特点来设计一系列阅读后的分享活动,如“我来讲故事”——一年级绘本故事的创编活动,二年级《我眼中的英雄》《生物的多样性研究报告》等图文结合阅读作业。阅读后,我们一起交流分享,说说自己喜欢的故事,侃侃自己崇拜的人物,讲讲自己心里的感受,在阅读与倾吐的语言学习中,获得做人的道理,明白对自己的期许,让阅读滋润孩子的心灵,让阅读丰富孩子的思想,让阅读伴随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对世界充满探究的渴望,是这一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于是,我们在主题设计时,结合大科学的学习,来组织跨学科的活动。二年级,大科学课程中有一节关于动物多样性的知识的学习。于是,在这一个月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就开展了“动物多样性”主题探究活动。科学课中启动探究主题,教师讲解物种的丰富性,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内容展开深入的探究了解。社会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昆虫博物馆,欣赏蝴蝶,看树节虫;鼓励学生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走进自然博物馆,看恐龙,看各种飞禽走兽。学生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探究物种以后,一边看,一边认真读介绍,还一边做好详细的摘记。同时,我们还举办联动阅读活动,由图书室的辅导教师推荐相关阅读内容,语文教师负责在这一个月里陪伴学生在午间进行主题式的阅读,并发动家长的力量。家长学校里,家长来讲一讲,让学生大开眼界;网站上,家长互相推荐资源网站,丰富学生们资料获取的来源。我们以课文《丁丁的研究报告》为范本,和学生一起设计了“A Little Book”我们的小小研究报告书,让学生图文结合撰写自己的探究报告。
在“ALittle Book”这本小报告书中,我们请学生记录下自己阅读的经历,包括在探究过程中所阅读的书籍和阅读的网站,并引导学生能用上课中所学的表达方式来介绍自己探究的一个物种,或是抓住一串连贯的动词,来介绍它们的活动的特点,或是采用先概述后具体的结构来介绍它们生活的特性,也鼓励学生去发现某一个物种的前后变化,去推断变化的缘由。在大量的阅读之后,鼓励学生用语言呈现出自己探究的收获,分享自己学习的体验,促进学生阅读、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数学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在学习和时间的过程中,学生们慢慢建立起“量”的概念,来推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来了解自己,了解生活,解决遇到的问题。一年级的准备期,我们就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份探索作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对周围感到陌生,充满好奇。于是,我们引领学生去探索我们的“微笑校园”,数一数、记一记、算一算、涂一涂,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新学校,了解自己的老师,了解自己的班级和自己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认识世界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单”的设计就是立足于此,让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呈现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探索。但任何学习最终都是为了让他人了解,只有进行交际,学习才会有意义。因此,我们的学习不止步于此,在学习分享环节中,我们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来介绍自己的探索,从而,使他们的语言得到实践与提高。
一年级对校园的探秘行动,是这样的一次综合素养学习活动,在中高年级,我们也设计了这样的跨学科领域的活动。如围绕生命科学中“健康饮食”这一个主题,学生展开了饮食与肥胖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的学生对征集的最爱食品进行卡路里的记录;有的精心设计采访问卷,做到题目表达清楚,调查目标明确,再对各类身材的人员进行访谈,并统计出数据;也有的通过“圆饼图”和“坐标图”图标绘制来呈现小组成员手记的数据,以便进行“饮食”与“肥胖”两者之间关系的推断。当然,最后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来呈现自己的信息收集结果,学生们都需要用一段清晰的语言来陈述自己最终的思考,对命题做出总结,发表自己的想法,给出合理的建议。
我们的综合素养活动的主题选择还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学校为学生的成长设计了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让他们得到文化的熏陶、情感的体验,促成自我思想的形成。现在,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节日文化。我们以“中华民俗节日”为主题,开设了系列活动,热闹的元宵节、源远流长的端午节、神秘的万圣节、温馨的感恩节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好契机。听讲故事、多路径资料的阅读让学生去了解,通过跨学科活动中做一做、画一画、尝一尝等让学生感受,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了解每一个节日独有的文化习俗,感受每一个节日所承载的独有的深意,体验不同的文化情感。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后,留下自己的感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生的最爱之一,参观蝴蝶展览馆,考察火车头博物馆,探秘科技馆,寻访吴淞炮台,又或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亲眼看,亲耳听,亲手触摸,亲身体验,学生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慨,激发出分享的渴望。图文相配的精彩作品不仅包含了学生对文化的感悟,也是他们对自己表达能力的展现。
2.形式自由让语言成为活动桥梁
主题式综合素养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它的形式也非常自由多样,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来组织安排。活动起始,老师们在课堂中会给予学生一些指导,有知识的,也会有探究方法的,有具体内容介绍帮助参考的,也会有关于小组协作方面的。然后,鼓励学生根据需要来组团,或是根据研究主题是否相同,或是根据展演角色分工来凑团。在“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报告撰写活动中,学生就选择研究主题一致的进行结队。在探索的过程中,即使都研究恐龙,也会分系列如霸王龙与剑龙等内容来学习,或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如恐龙的变异、恐龙的灭绝等;在课本剧、诗歌诵读展演的系列活动时,学生会选择根据角色的需要来建队,声音的匹配、互相之间的默契,又或是工作任务的需要。在一次课本剧的展示中,有一小组选择了《棉花姑娘》来做表演题材。这一组人最多,但最后,只有他们这一组获得一致投票。因为他们在表演时是唯一一组带上头饰面具的,为相差无多的表演增色了不少,招揽了许多投票。采访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队里七个学生,分别负责剧本编写修改、表演中诸多角色和面具头饰设计制作,头饰面具制作是这位同学自告奋勇提出并为大家准备的。团队合作里,他们在互相的交流中自然产生了总负责的人来协调各种事物,安排活动的任务,设计活动的进程,每一个学生也为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合适的角色,努力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能量。在最后的活动感想记录栏,每一个人都写下了不同的、独有的感受。
综合素养活动的形式很自由,也很多样。学习活动时间不只是在课堂,活动也不局限在校园。课本剧展演、诗歌诵读展示,都是课内指导学习后小组自由准备的活动,学生会利用学校成立以来就设定的“周三无作业日”和周五假日的小队活动时间来开展;研究报告撰写与汇报的许多调查研究活动,学生们既可以在课中进入图书馆进行自由阅读,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网络学习,或是在指定的日子组织社会场馆考察活动。
根据活动内容和交流要求,在一段学习时间内,教师也会灵活多样地安排,如指导课,阶段交流会,特邀辅导活动,以及最终的展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需要,从教师这里得到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来展开语言的学习活动。
3.文化意蕴促进阅读与表达嫁接
值得一提的是主题式综合素养活动中,老师们为了让学生能更自主自由地学习,而用心设计给予学生学习的引导与支持的“活动学习单”。这些学习单凝聚着教师们的智慧,它不仅带给学生文化的熏染,更为学生在活动中阅读与表达的比翼双飞而架设了桥梁。就以综合素养活动中“中国民俗节日”这一主题的学习活动单为例。精致的学习单,美丽的图案带给学生浓浓的文化气息。
图1是一张元宵节的文化学习单,元宵节最具代表的就是灯笼。学习单左上角的大红灯笼和一串串点燃的爆竹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震耳欲聋的声声爆竹响,想起大街小巷、城隍庙里那盏盏古色古香的灯笼,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元宵节热闹的气氛。还有那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蚕头燕体的隶书,更让小小文化单添了一抹中国的“年”味。
图1
又如图2这一份以清明节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学习单,主要围绕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以及学过的古诗来开展相关的主题研究。学习单的右边是整幅的插图,凄凄雨幕、奔走的行人、放牧的孩童和那远处隐隐约约的杏花村,将清明时节凄切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图2
极具浓浓中国民俗风情美韵的“图”与“文”,渲染着节日不同的气氛,传递着不同节日里不同的内涵,为文字的学习营造了一份独特的情致,学习还未开始,独有的文化美已弥漫在每个学生的心头,学习活动也随之更投入了。
学习活动单的设计不仅给学生带来文化熏陶,更是学生获得阅读与表达能力增长的学习依托。学习单的要求简洁而明了,便于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学习单的提示,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的路径,如资料的来源,教师会提供相应的书目,提供相应的阅读网站,也请学生留下自己的资料来源与他人分享。
《重阳节》是一年级的一篇课文,简单的三句话组成一首儿歌。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儿歌的意思却离不开文化的学习,由此我们展开了综合素养学习活动。为什么取名“重阳节”?为什么叫“九九重阳”?为什么要登高望远?避什么天灾?登高为什么就能避天灾?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来支撑,因此我们选出以下方面作为学习单的内容:
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或听、或读来了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讲述与同伴分享。
又如清明节学习单,学习由课内的古诗延展开来。凄美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思,更帮助学生感受了清明时节怀念亲人的凄凄心情。教师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清明节吃青团这一习俗的由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讲述故事时是有明确的要求的。(见图3)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并完成指定的练习。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采用选择答案的方式,降低难度,着眼于让学生能独立获取信息的学习。同时,这些内容还给了学生与他人分享的支持。我们鼓励学生回家后,借助这些信息,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清明传说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弟弟妹妹听,让他们也能了解一二。由此,他们也成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
图3
从这些学习单的设计中不难发现我们对于学习所设定的目标并不是单一的知识获取。无论是在清明节的学习单中,还是在重阳节的学习单中都融合了学生听、说和写的多项训练。在知识获得的同时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文化的感悟体验综合起来。
在我们看来,活动单还要能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扇窗,让他们能广泛地阅读和参与语言的实践。随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推进,我们在学习活动单上还增加了一点“特别提示”(见图4)。所谓“特别提示”是指学习单中关于学生反馈出现问题时设置的一些“小链接”,如字词短语,还有“超链接”即可查询的网址。这样做是因为在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民俗文化的学习往往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或者是老一辈在生活中展现出来让下一代感受到的。这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一大特点,有利有弊,它生动形象,但也有很多讲究和根源会被逐渐淡忘。我们的学生家长也是在生活中以这样的方式学习的,并未接受正规的相关教育,因此有些知识对他们也是陌生的,他们也需要知道和了解。因此在学习单中我们推荐了一些相关的链接地址,以便学生在家长陪同下一起查找资料进行阅读,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求,感受璀璨的古老文化的美韵。
图4
4.评价多元让学生感受学习意义
在主题式综合素养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来自合作者对你的评价,亦可以是来自各学科教师对你的评价。它可以是对学习过程中态度的评价,包括策略运用的评价,包括团队合作的评价,也包括对语言实践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们将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体内差异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评价采用等第加建议的形式。我们希望用活动评价引导多元发展,教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阅读,勇于表达自我。
图5是我们在“动物多样性”综合素养活动中,给学生的一份制作说明书。在这份说明书里,不仅包括了学生撰写制作研究小报告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还包括了与学生讨论后所确定的活动进程时间安排及任务完成的星级评价。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下面有五星的评价,教师会根据大家约定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推进做出评价。整个学习任务前后将持续近一个月,在学习的管理以及对学习的责任心上对学生提出了考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们不仅是对学生最后的作品呈现做出分项的评价,更是对学生一个月的学习过程给予关注,通过评价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小任务,以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对学习的一种自我鞭策力。
图5
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小波澜,是很有意思的事。曾经在课本剧展演活动中有过这样一个小插曲,令我记忆尤深。因为学生是自由组队,自由推选领袖,所以一些“不可能”就会发生。在教学班里,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孩子,对老师和同学从入学时就有一份疏离。但酷酷的他也会在偶然的一些言行中透露自己心底渴望大家关注的想法。小组自由集队活动正好为他带来了展现自己的机会。那一次课堂上,我突然转身竟诧异地发现他有模有样地坐在那里,俨然一位小老师带领着大家在做准备。围在一起的小伙伴们也个个都很配合他。可是,才进行了一两次的准备,矛盾就产生了,因为角色分配有小伙伴不同意,于是,他就不愿意让这位有异议的同学留在自己的组里,大家一再劝诫还是没能成功地沟通。在最后的表演时,他阻拦这位同学出场,使小组出现了合作上的不协调。大家都对他感到不满,他也很生气。在活动感言分享中,学生们写下了自己心里的感受,有对活动结果感到失望委屈的,有认为组长应该更体谅他人的,也有直接向他提出建议:让大家自己选择角色或协商互换来解决问题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语言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让这位“队长”感慨万分。这些语言让教师对于活动参与无需做出更多的评价,因为它们本身足以带给彼此情感的震撼,让他们思考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
在丰富的活动中,我们也很努力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课堂所学进行实践。语言是一种工具,当它帮助我们表达自己所知所感,它的存在才有意义。我们会从多个方面对作品做出分项,比如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对学生的绘画能力,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就是学生语言的表达。“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广阔的领域,学生命题的选择非常丰富。但要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许多学生一时觉得不知所措无从入手。于是,我们鼓励学生回头想想自己在阅读中的学习积累,看看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的,如“先概括后具体”,或是抓住一些动词来介绍等,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方式进行自主表达。教师对学生表达段式选择的合理性、用词的丰富性、句子的完整性上做出评价,提出建议。通过修改与演讲准备,学生将配合着PPT的演示,来与大家分享自己或是小组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感受阅读中语言学习的重要,感受语言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视角来观察,每一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情感选择。因此,在综合素养活动的评价中,我们也格外注重对学生个性表达的呵护。在一次社会考察后,学生分享自己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他们这样写道:
“出发啦!出发啦!今天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日。我们先去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的昆虫馆,然后去大宁灵石公园吃午餐,最后到电影院看电影。我最喜欢的是看电影,电影精彩而有趣。那时,每一刻我都一边看一边猜想着下一刻会怎样,期待着下面的精彩的到来。”
“今天是社会实践日,我们去昆虫博物馆参观,看到许多有趣的昆虫。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去大宁灵石公园。我们在那里一起吃午餐。午饭后,我们开心地跑了起来。绕过大石头,奔呀奔,跳呀跳,尽情地逃,尽情地追,尽情地喊,尽情地叫,跑得满头大汗才尽兴地离开草地去看电影。今天很开心!”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可真丰富多彩!我最喜欢的要数参观科学院的昆虫博物馆。记得,正当我在认真地记录资料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激动万分地拉着我的手,跑到名叫‘光明女神蝶’的橱窗前,大声地对我说:‘你看,你看,这只蝴蝶多美呀!’她一喊,许多同学都挤过来了,我们差点就没位置可以看了!”
“今天的社会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去参观昆虫博物馆。那里我看到了很多昆虫,还遇到了一件开心的事。我在看花蝴蝶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幼儿园的同学,真没想到。我连忙上去拍拍他,跟他打招呼!”
活动之后,我们没有像以往那样以其中一个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表达。比如回忆事情的经过,想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的、说的,给出大家讨论的提示,让学生组织成一段话。这样的指导,固然会帮助学生写得比上面所选的例文更具体、更生动。但是,往往通过这样指导,我们会读到一篇篇大同小异的文字。既然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快乐,那么我大胆地开放,让他们自由地选择内容来讲,自由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在读到没有经过任何指导写下的这一段段话时,我们是被学生惊到了。学生们敢于写下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想,不是教师们期待的有教育意义的环节,而是他们眼中最开怀的事,看电影时的一惊一乍,草地上近乎“疯狂”的追逐。即使是看蝴蝶看昆虫,也不是我们与其中的对大自然精灵的描写,他们的选择也出乎我们的预料,又各有不同,是大家挤着看的兴奋,是找回朋友的惊喜。每个人还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与喜悦:
“每一刻我都一边看一边猜想着下一刻会怎样,期待着下面的精彩的到来。”“绕过大石头,奔呀奔,跳呀跳,尽情地逃,尽情地追,尽情地喊,尽情地叫,跑得满头大汗才尽兴地离开草地去看电影。”“正当我在认真地记录资料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激动万分地拉着我的手,跑到名叫‘光明女神蝶’的橱窗前,大声地对我说:‘你看,你看,这只蝴蝶多美呀!’”“那里我看到了很多昆虫,还遇到了一件开心的事,突然看到了一个幼儿园的同学,真没想到。”
也许,他们的语言还很直白,显得稚嫩,写得也不够具体明白,但他们用自己不同的语句积累多才地表达出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心情。我们将学习规范的表达放在了教学之内,在教学之外,我们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自由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张扬出自我的个性。肯定再肯定,是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的一份坚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