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送小蚂蚁回家》教学实录

《送小蚂蚁回家》教学实录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是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回不了家了。你愿意送小蚂蚁回家吗?边读边想,是谁帮助了小蚂蚁?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它们怎样送小蚂蚁回家的吗?到了家的小蚂蚁会对帮助他的朋友们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呢?沈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上的,在课堂上学生才会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二年级语文教学,仍应以识字教学为主。

师: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星光闪烁的夜空下,一朵睡莲静静地在池塘里开放着。听,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回不了家了。你愿意送小蚂蚁回家吗?

生:愿意。

师:让我们一起来——

生:送小蚂蚁回家。

师:真棒!打开书,翻到80页以后,借助拼音来读读课文。听清楚要求,不加字,不漏字,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是谁帮助了小蚂蚁?明白了吗?打开书,开始读。

(生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找到了吗?是谁帮助了小蚂蚁?

生:是睡莲姑姑、萤火虫和蜻蜓帮助了小蚂蚁。

师:还有谁也能用自己的顺序来讲一讲?是谁帮助了小蚂蚁?

生:是睡莲姑姑、萤火虫和蜻蜓帮助了小蚂蚁。

师:看来你们读得很认真。首先是睡莲发现了遇到困难的小蚂蚁。接着是——

生:蜻蜓。

师:这个人物是在课文第8小节出现的。最后是——

生:萤火虫。

师:它出现在课文的第——

生:12小节。

师:找得真准。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课文。首先,让我们来学课文中睡莲帮助小蚂蚁的部分。刚才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课文的时候,发现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大都出现在课文的2到6小节,先来看一看,这些字宝宝在字形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不但是……而且是……谁看得更仔细?

生:不但是左右结构,而且是左窄右宽的字。

师:是左窄右宽的结构。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它们的音。边读还要边动脑筋,找一找在这些字宝宝当中,拼读时,有哪些字宝宝的读音要注意相同的地方。开始。

(生拼读)

师:开列火车,每个人来拼读一个。

(生开火车读)

师:都读准了!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找到小秘密了吗?把这个字拖到池塘里来。真好,继续。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找这3个字宝宝?

生:因为它们都是后鼻音。

师:找得真准。掌声送给她。我们上海的小朋友尤其要读好后鼻音。一起来,试一试。每个字两遍。

(生齐读)

师:字音都读准了,把它们藏到词语当中,你会读吗?轻声准备。每个词语读一遍,我们一起来。注意“进”是前鼻音,“惊醒”两个字都是后鼻音,我们再来读读。

生:掉进、惊醒。

师:去掉这两个词语,我发现留下来的4个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请你再读读课文的2~6小节,并且用上新学的这4个词语来说一说。先读,再准备。

(生准备)

师:第一条横线,谁来?边找边说给大家听。

生:水池里,睡莲刚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

师:真棒!第二个谁再来?

生: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小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师:真棒!最后一个格子,一起来说好吗?原来小蚂蚁不小心——

生: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

师:是呀。在这个填空当中,我发现有个字宝宝,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这个“扒”字很相近。拿出字典,我们要来查一查,了解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请男孩子找一找“趴”,女孩子找一找“扒”,找到别忘了读读,开始。

(生查字典)

师:找到了吗?先请男孩子来说,“趴”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意思是肚子向下卧倒。

师:还有第二个,请你说。

生:第二个意思是身体向前靠在东西上。

师:你们觉得是哪一个意思?

生:第一个。

师: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是第二个。

师:真棒,请女孩子再来找一找。

生:第一个意思是抓住,扒着。第二个意思是,剥开,挖。

师:停,意思很多,你觉得你选择哪一个?

生:我觉得我选择1,抓住。

师:通过查字典,我们初步有了了解。做做动作看,什么叫作趴在一根水草上?原来身体向前靠在东西上,就叫作趴,发现你们的“脚”都碰到东西了,难怪趴是用足字旁的。扒住再做做看。用力,和手有关,所以这个扒,是一个提手旁。它们都表示动作,但是不同的部首告诉了我们,字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请你用上这4个词语,再来把这段话大声地说一说。看着屏幕,自己开始。

师:我听明白了,用上这新学的4个词语,你们已经告诉我,课文讲了小蚂蚁是遇到困难了。它趴在水草上多危险啊!让我们来看,睡莲是怎样帮助它的。请你读课文中2~7小节,找一找,睡莲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开始。

(生读课文)

师:睡莲是怎么说的?

生: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了?小蚂蚁说我不小心……

师:那就要把课文全部读给老师听了。找找睡莲是怎么帮助它的?帮助时,怎么说,怎么做的?

生:睡莲是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上来,睡莲说今天就在这住下吧!

师:请你再读读这一小节,找找睡莲帮助它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自己轻声读。你说。

生:睡莲帮助小蚂蚁时是说“快上来吧”。

师:哦,是说快上来吧,那它是怎么做的呢?刚才妮妮告诉我们,睡莲是弯弯腰,让它爬上来。一起来,看一看。看明白了?谁能够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它爬了上来。

师:想也不想就直接帮助他,我感受到了一份热情。谁也能像他这样,再来读一读?

生: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它爬了上来。

师:还有谁能够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生: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它爬了上来。

师:真棒!我们也一起来学着读。

生: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它爬了上来。

师:睡莲可真热情,所以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

生: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在这一篇文章中,还有两处,也写到了睡莲说的话,她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先来学第一处。当睡莲被小蚂蚁的哭声惊醒的时候,她是怎么问的呢?读读,想想。

生: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了?

师:我看到你读的时候皱着眉头,可见睡莲在问的时候是非常——

生:睡莲是非常着急的。

师:谁也能学着来读一读?把这份着急读出来。

生: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了?

师:我不仅听出了着急,还听出了一份担心。谁再来读?把这份担心从你的朗读中让大家感受到。

生: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了?

师:真棒!还有谁愿意来学?

生: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了?

师:真棒!一起学。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像这样请你再来读读第二处。在这个时候,睡莲又是怎么说的呢?开始。来,你说。

生:睡莲说,今晚就在这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师:你读得很好,但是你告诉我,她是怎样说的?

生:她是高兴地说的。

师:请你把“高兴”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这里写下来。还有呢?继续想。

生:睡莲肯定是很热情的。

师: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睡莲说,今晚就在这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师:你可真棒!再加上一个动作,就把这份热情让别人感受到了。再来一次。

生:睡莲说,今晚就在这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师:请你也在这里写一写。我们也学着自己大声读一读吧!开始。刚才我们抓住了睡莲的语言,一边读,一边体会了人物的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睡莲的热情,让我们再一起合作来读一读。沈老师请女孩子读睡莲姑姑说的话,请男孩子来读小蚂蚁说的话,其他部分由老师来读。

(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尽管睡莲姑姑格外热情,可是为什么小蚂蚁还是摇摇头呢?

生:因为小蚂蚁一定得回家,不然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师:恩,你也想说。

生:因为如果小蚂蚁不回家的话,小蚂蚁的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师:要着急,要找他的。所以他说,我得回家,不能留下来。这才是送小蚂蚁回家的原因啊!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听到了,他问?一起读。

生:睡莲姑姑,有什么事吗?

师:继续。

生:小蚂蚁想回家,可我没有办法送他。

师:听明白了,他无可奈何,再来一次。睡莲姑姑无可奈何地说——

生:小蚂蚁想回家,可我没有办法送他。

师:蜻蜓说——

生:让我来送小蚂蚁回家吧!

师:睡莲问——

生:天这么黑,你能行吗?

师:睡莲担心地问——

生:天这么黑,你能行吗?

师:这时,一只萤火虫飞来了,笑着说——

生:我来给你们照亮。

师:那么,蜻蜓和萤火虫是怎样送他回家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13、14小节。注意这里有两个字宝宝。请你借助拼音,先把字宝宝读正确。开始。先来考考你们,连字带词有没有读准字音。第一个词语,谁来读?

生:小灯笼。

师:听明白了,他关注了,这是一个轻声。一起学。小灯笼。第二个词,谁来读?

生:花坛。

师:真棒!一起学。字宝宝学会了,请你把它放回课文再读读,想想,这里的飞机指的是什么?明白了吗?

生:这个飞机是指蜻蜓。

师:你读得很认真,已经明白了,蜻蜓来当飞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看看,像不像?很像,可是,它不是真的飞机,是特指的。如果不说明,小朋友会误以为它真的坐上飞机了,所以在课文中给它加上了双引号。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半句。后鼻音读准,再来一次。发现有个小朋友在下面想举手。什么问题?

生:飞机不是真的,小灯笼也不是真的,为什么不加双引号?

师:你告诉我,小灯笼是指谁?

生:小灯笼是指萤火虫。

师:首先我读懂了,萤火虫是点灯笼。为什么说萤火虫是点灯笼?

生:因为这篇课文用的是拟人的方法。

师:还没有说明白。

生:因为萤火虫到了晚上,尾巴会发亮。

师:所以说它?

生:所以说它会点灯笼。

师:要把话说完整,别人才能听明白。让我们来看看,这就是萤火虫。萤火虫究竟什么地方像灯笼呀?找到了吗?

生:萤火虫的屁股那儿像灯笼。

师:是萤火虫身体尾部的地方,因为它会发亮,所以说它像灯笼。我们都明白,因为我们看书很多,都知道,所以在课文中,不用特指,我们也能懂。因此,在这里就不加双引号。现在我们来看,它们怎样帮助它?蜻蜓——

生:当飞机。

师:读好了,蜻蜓——

生:当飞机。

师:萤火虫——

生:点灯笼。

师:它们一起送小蚂蚁回家。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它们怎样送小蚂蚁回家的吗?轻声准备,开始。

生:蜻蜓当飞机,萤火虫点灯笼,送小蚂蚁回家。

师:他们一起,把话说完整。

生:他们一起送小蚂蚁回家。

师:真棒,还有谁也知道了?

生:蜻蜓当飞机,萤火虫点灯笼,他们一起送小蚂蚁回家。

师:真棒,每个人也来学着说一说。

生:蜻蜓当飞机,萤火虫点灯笼,他们一起送小蚂蚁回家。

师:女孩子学做萤火虫,点起灯笼。男孩子来做飞机,张开翅膀。我们坐在座位上,一起和老师来送它回家。注意红色部分我来读,看谁接得快。蜻蜓——

生:飞呀飞。

师:飞过——

生:弯弯的小桥。

师:飞过——

生:绿绿的草坪。

师:飞到——

生:美丽的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你记住了吗?刚才老师读的是什么部分?谁能像老师一样,站上来和小朋友合作读读这一小节?

(合作读)

师:真开心,笑得很甜。你记住了吗? 自己再来读读,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开始。

师:让我们一起来送他们回家吧!谁愿意站起来告诉小朋友,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他们是先飞过弯弯的小桥,然后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美丽的花坛前,送小蚂蚁回家的。

师:小蚂蚁到家了。刚才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还有谁能像他一样,再来?

生:蜻蜓飞呀飞,飞过弯弯的小桥,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美丽的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还没到,继续。

生:蜻蜓飞呀飞,飞过弯弯的小桥,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美丽的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让我们也一起送小蚂蚁回家吧!

生:蜻蜓飞呀飞,飞过弯弯的小桥,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美丽的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到家了。到了家的小蚂蚁会对帮助他的朋友们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呢?同桌的小朋友,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动脑筋,想一想。

师:有同学很想说。你先来。

生:小蚂蚁会对蜻蜓说,谢谢你,蜻蜓。会对萤火虫说,谢谢你萤火虫。会对蜻蜓和萤火虫说,顺便帮我谢谢睡莲姑姑。

师:顺便这个词用得不好。“也请你”这样说。

生:也请你帮我谢谢睡莲姑姑。

师:他都想到了,不仅记住了帮助他的蜻蜓和萤火虫,还记住了把它从水草上救起来的睡莲姑姑。他非常有良心,谁再来?

生:谢谢你蜻蜓给我当飞机,谢谢你萤火虫为我点灯笼,也请你帮我谢谢睡莲,是它先弯弯腰让我上来的。

师:让我脱离了危险的境地,说得真棒,你来说。

生:谢谢你们,以后我有好吃的,会分给你们一点,记住,别忘了给睡莲姑姑一点有营养的水哦!

师:他不仅表达感激,还懂得回报呢!了不起,你来说。

生:小蚂蚁会对蜻蜓和萤火虫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要不我会死的。对了,别忘了跟睡莲姑姑说一声,我也谢谢她。

师:是谁不救他,他会死的?睡莲对吗?应该请蜻蜓和萤火虫转达自己对睡莲帮助的感谢。要说清楚,他谢什么,对谁表示的。说话的时候要想清楚。睡莲、蜻蜓和萤火虫都帮助了小蚂蚁。这一切天上的星星都看见了,他忍不住说——

生: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这个“美”是指什么很美?

生:是指大家的热情很美。

师:我明白了,你感受了伙伴们的热情。

生:是大家的互帮互助很美。

师:你感受了行为的美丽。

生:是朋友们的友谊很美。

师:是呀,星光下,不仅夜景是那么美丽,池塘里静静绽放的睡莲很美丽,还有就是伙伴们互助的这一份温馨,让美丽的夜景更多了一份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读完夏夜中这个美丽的故事,今天回去以后,请小朋友选一题做一做。

点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沈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上的,在课堂上学生才会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她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来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水到渠成地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就《送小蚂蚁回家》一课中,她先后四次引导,每一次“导”,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一次,导之以用。二年级语文教学,仍应以识字教学为主。从沈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展开来看,识字教学与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环境的体会以及活动情境的创设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沈老师借助识字活动单把生字新词进行分类,不仅引导学生关注难读的字音,读准后鼻音的生字,还让学生思考,找到这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借助填空说一说。其实,这是一次概括课文2~6自然段内容的训练,沈老师没有简单地让学生直接来说,而是给了他们一个抓手,提供了几个与主要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词语,学生在运用的同时不仅能轻松说出主要内容,而且能在语境中理解了这些生字新词。

第二次,导之以读。读书是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手段。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就能读明白。课文中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才能吸收。教学中,沈老师始终以“读”为抓手,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依托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情境,通过点拨,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此时,沈老师就是一位引领者,“睡莲可真热情啊!”“我看到你读的时候皱着眉头,可见睡莲在问的时候是非常着急的”……适时的点评填补了语言表达背后隐藏的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在不断吸收语言,强化对语言感悟和记忆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睡莲姑姑对小蚂蚁的热情和关爱。

第三次,导之以学。沈老师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所指的“飞机”不是真的飞机,是特指蜻蜓,所以“飞机”二字加上了双引号。教学到这里似乎已经结束,但是师生这样的对话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比较,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小灯笼”3个字却不加双引号?它也不是真的呀。学生是否知道答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学会了边读边思,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润物细无声的教授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次,导之以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沈老师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隐含着情感的陶冶。在朗读中让学生感悟睡莲姑姑的热情,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体会萤火虫和蜻蜓的出手相帮。在想象说话环节中,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到了家的小蚂蚁会对帮助他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呢?在运用表达中,不仅是对内容的回顾,更是对主题的升华,借学生之口表达小蚂蚁的谢意。相信此时的学生,除了能体会到夏夜美丽之外,对人物心灵之美也慢慢有所感悟。

这堂教学课,让我看到了沈老师在语文教育思想上的追求:引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根本的。

(上海市静安区教研员 华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