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微课程

美术教学中的微课程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绘画与表现是“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部分。11节典型的微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示范为主题的绘画与表现微课程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绘画表现的观察方法、表现方式,熟悉具体的操作步骤。它革新了绘画表现内容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了美术教学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

 

一、本章内容范围、特点、作用和意义说明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绘画与表现是“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部分。绘画是运用描绘的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比较多地会用到油画棒、水彩等西画表现方式,水墨画以及综合材料绘画等方式。表现是指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表现的形式有具象、意象和抽象。本微课程探索了绘画与表现的多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本章内容又以“示范”作为微课的主题,旨在通过“示范”启发学生思维,学习各种绘画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凸显“示范”在绘画与表现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本课程涵盖的内容及结构层次

在中小学绘画与表现领域中一般涵盖具象绘画、意象绘画和抽象绘画三个表现形式,它们既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定义阐述),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没有严格分界。这三种形式难度呈梯度上扬,后者又以前者为基础,其中具象绘画是基础,在中小学绘画领域出现较频繁,意象绘画的学习在中国画教学中体现较多,抽象绘画难度较大,在初中偶有出现。

1.具象绘画:指绘画的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具象绘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它是以绘画者认真观察细微真实的事物为基础,以表现视觉和精神真实为特征的绘画表现形式。

2.意象绘画:指在绘画中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进行表现,其艺术形象或突出结构特点,不符合客观物象比例,或强调某种色彩感受改变了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或打破惯常的时空概念,营造出一种幻境。一般传统中国画中的写意画都是意象美术作品。

3.抽象绘画:抽象是具象的相对概念,是就多种事物抽出其共通之点,加以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作抽象。它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型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呈现在画面上的绘画表现形式。

本章微课程选择了具象绘画《动物身上的斑点》《植物写生》《可爱的猫咪》3个微课;意象绘画选择了《彩墨游戏》《向齐白石学画蔬果》《水墨画鱼》《水墨人物——头像》《戏曲人物》《泼墨山水》6个微课;抽象绘画选择了《创造美的纹理——写意山水》《画家笔下的色彩——抽象画》2个微课,涉及“西画”“国画”和“综合表现”三种表现方法。《动物身上的斑点》《植物写生》《可爱的猫咪》微课以点和线表现植物与动物;《彩墨游戏》《向齐白石学画蔬果》《水墨画鱼》《水墨人物——头像》《戏曲人物》《泼墨山水》微课着力于国画写意;《创造美的纹理——写意山水》《画家笔下的色彩——抽象画》则是运用综合工具表现景物。11个微课分别涉及小学低段、高段与初中学段,在内容上包含动植物、人物和景物,绘画方法上有西画、国画与综合表现,表现形式涉及具象、意象与抽象。11节典型的微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示范为主题的绘画与表现微课程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绘画表现的观察方法、表现方式,熟悉具体的操作步骤。

择取几节代表性微课的结构层次,如下表:

续表

(二)本微课程建构的意义和要求

1.本微课程构建的意义

对于一线的美术教师而言,该微课课程抓住美术教学的典型课例,提供了可视、可仿、可学的教学方法。它革新了绘画表现内容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了美术教学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这11节微课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明确,学习研究的时间简短。美术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得到许多关于美术教学的启示,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本微课为一线教师提供典型的生动课例,在课例中明确每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和方法,还通过蕴含在课例中的思想和理念启发美术教师如何进行日常绘画教学,有利于实现示范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与提升,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本课程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绘画表现学习体系,体现了示范教学的细节化和真实性,在典型的案例化教学情景中实现了自主绘画课程的一对一学生指导。在课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整体感知,了解、感受具象、意象、抽象绘画的魅力,直接获取绘画知识,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每一微课又非常独立,从教学的导入到绘画的示范再到创作的启发,环环紧扣,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这一内容的具体操作方法,启发学生对这一绘画题材的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

2.本微课程构建的要求

本微课程的内容来源于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现了美术课程“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这四个性质,同时也遵循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微课在时间上一般不超过10分钟,所以微课对教学内容要进行甄选,对表现方法与操作步骤要进行提炼,更注重思维的启发、创新意识的培养,力求在几分钟时间内通过讲演把知识讲通透,把方法讲明白,把思维扩散;每一微课拍摄和制作要求直接明了、易于传播;每一课教学内容应针对绘画主题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在示范过程中尽量做到方法简单、步骤清晰,使观看者易懂、易于模仿,凸显本微课拍摄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原则。

科学性要求在微课拍摄中做到:知识讲解的正确性,严格遵循美术学科体系和绘画教学的要求,能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重难点,提炼正确操作方法,规范示范,并对方法进行启发,做到能举一反三。每一微课应具有完整的课程结构,包括片头、导入、授课、互动、结束等,其知识点应表述层次清晰,表达正确,示范过程能针对要点提炼方法与操作步骤,在示范中不但要有清晰优美的画面还应具有相应提炼的文字,图文并茂。

艺术性要求拍摄的微课要凸显学生主体性,符合学生的兴趣点,体现美术教学“以美育美”的理念,能吸引学生观看,还要求讲究视频画面的美观性以及叙述的流畅性。每一个微课应经过精心设计,具有强大的教学设计感和心理学设计,必须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内的科学性必须艺术性地传输给学生,其语言应是童趣化、启发式的,其画面应是艺术化地展现,过渡流畅自然。

二、本章示范式微课程拍摄特点

本章微课拍摄以“示范式”作为主题,将绘画理论和技能直观、有序、完整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集审美性、直观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于一身,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构建本微课程时,要凸显美术示范的作用和意义。具体实践中需要把握课程的几个基本特点。

(一)重示范过程,掌握技能

每一微课重点着力于操作步骤解读,重视双基的落实。在微课的时间分配上,示范过程用时基本在60%以上,其过程清晰并配以简练的文字说明,有利于学生掌握绘画方法。示范过程注重方法的提炼,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技能。

(二)重绘画形式,扩散思维

绘画的目的不能仅停留于“画一张画”,而更应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绘画与表现”章的微课中,学习者通过微课学习,不仅能跟着示范学会画一张画,而且能在这学习中扩散思维,形成基础的思维方法,体验绘画表现活动的乐趣。无论是绘画形式,还是绘画题材,微课中都要求能学一步进三步,体现示范的目的——举一反三。

(三)重游戏结合,体验乐趣

微课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化难为易,把枯燥的操练变成易懂易学的游戏。无论是绘画的方式、微课表述的语言,还是绘画媒材的选择,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游戏式呈现在微课中;把绘画与游戏活动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绘画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