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蓝青学校 马 乐
一、教学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收录了《变色龙》《孔乙己》等经典篇目,奥楚蔑洛夫、孔乙己都是经典文学形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都是绕不开的。分析人物形象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特别是语言描写,让学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确可以实现让学生认识人物性格的教学目标,但会导致两种结果:
其一,缺少对人物的透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是平面的,停留在“说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一浅层认识上。
其二,对小说人物认识过于笼统。在日常教学中,这种方法不仅用在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中,也经常用在对散文人物的分析中。比如,分析奥楚蔑洛夫是这样,分析孔乙己也是这样,甚至《背影》中的父亲、《春酒》中的母亲,还这样。其结果是学生对人物的把握较为笼统,对小说和散文这两种文体也缺乏基本认识。
小说是一种非常独立的文体,有其成熟的创作手法,不同的创作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因而以小说创作手法为抓手,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读出立体、丰富、深刻的人物形象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在授课之前,需要学生对小说的创作手法有所认识。其中叙事视角既是小说创作的必然呈现,也是学生阅读小说把握人物的最好抓手之一,这节微课设计即让学生在学前了解小说的叙事视角,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小说。
二、适用对象
九年级学生
三、设计特点
本节微课设计特色有二:其一,作为知识类课程,本节微课利用小故事生动形象地把抽象问题讲得清楚明白,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其二,本节微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让学生马上运用到小说阅读中,并获得阅读体验。
四、过程实录
小说家詹姆斯曾说:“讲故事至少有五百万种方式。”这话虽略显夸张,但不同的讲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小说的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视点、叙事观点,指的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任何叙事都离不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的选择决定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因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叙事视角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一般采用三分法,把它分为全知视角叙事、限制视角叙事、纯客观叙事。
《乌鸦和狐狸》这则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虽然这是一则寓言,但寓言中有小说最早的雏形,且在叙事视角这个方面,小说和寓言有共通之处。接下来,我们就以这则小故事为例来介绍三种叙事视角。
第一种,全知叙事视角。
全知叙事视角是指作者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能够洞察秋毫,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包括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展现出来,极富立体感。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用这种叙事视角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就要使乌鸦和狐狸的内心都呈现在读者面前,既要展现狐狸是怎么想的,也展现乌鸦的内心想法,包括它们对彼此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行为动机,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
第二种,限制叙事视角。
限制叙事视角:作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叙事,只展现事件和人物的一部分,而不展现全部。当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叙事时,大多是限制视角。充当叙事者的人物对自己来说是全知的,对别的人物来说就是限制的。他知道自己的一切,可以解剖自己的一切,却不能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
在限制叙事视角下,故事要这样讲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里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选择乌鸦的角度就只展现乌鸦的所思所想,对狐狸的内心不做展现,需要通过狐狸的外在行为进行解读。叙事者对自己选择的乌鸦的角度是全知的,对狐狸则是有所限制的。同理,选择狐狸的角度就只展现狐狸的内心世界,对乌鸦的内心不做展现,叙事者对自己所选择的狐狸的角度是全知的,对乌鸦则是有所限制的。
第三种,纯客观视角。
纯客观叙事视角: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者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人物的“表演”:行为、动作、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叙述者都不会做交代,而只能由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
一天,一只乌鸦衔着一块肉停在树上,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狐狸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没有说话。狐狸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张开嘴唱歌,然后,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在纯客观叙事视角下讲这个故事,就只客观交代事情的经过,只呈现它们的行为、动作、对话。乌鸦狐狸是怎么想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一概略去,需要我们通过乌鸦狐狸的外部行为去推测。
以上就是小说的三种叙事视角。
在小说中,当作品的主题、人物关系确定以后,叙事视角往往就固定在最利于表现小说主题的某一位置。它意味着作者的态度,甚至代表了作者对故事的评价。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不妨依据文本进行叙事视角的转换,以便更立体、更多元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主题。
希望对小说叙事视角的了解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孔乙己》《变色龙》这一类经典小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