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徐建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美感及其形式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2.深入了解剪纸的审美功能,了解优秀剪纸作品在表现作者情感时的形式与途径。
3.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相同性。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相同性。
三、教学过程实录
每个人观点和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纸类作品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用剪刀或镂刀刻制出来的,何况剪刀也有“绞刀”之称,为何刀刻剪纸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刀剪的痕迹与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一般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称为刻纸,于是剪纸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中国剪纸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剪纸分类的依据,一般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7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依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他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他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他物之美,或宣扬他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片头的影像。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稿(花样子),称为剪纸。(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
手拉手唱起歌(杨雨晴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602班)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两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剪出的作品,又细分为:
(1)折剪类: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形。
(2)迭剪类: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可细分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彩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彩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依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分别用彩纸剪成各部分,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将各彩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四、小结
同学们,我国的文化就是这样丰富多彩,仅仅剪纸就有这么多种,老师期待你们也能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