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但是,肉眼所见的空气多是无色透明的,其实还漂浮着许多致命的、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被称为“空气中的无形杀手”。那么,这些微粒是怎么来的呢?
微粒的来源和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特殊环境产生的微粒。在医院的病房中,由于人的走动时会带起大量的尘埃、纤维和细菌。那么在医生给病人输液时,这些微粒就会不可避免地通过输液器的进气管进入药液,使药液里的微粒增加几十倍。实验人员还发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可以使药物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
临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如插管、排气等操作可使输液中的微粒明显增加,尤其是50微米以上的异物和纤维。
尽管目前在针剂或粉剂生产中,采用隔膜防止橡胶塞与药液接触污染,但隔膜被针头穿刺后,橡胶粒进入药液的问题仍不能避免。
二是人为污染源产生的微粒。大都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采矿、冶金、水泥生产和交通运输。根据它们来源的不同,其组成也多种多样。由矿物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大都是未燃尽的有机物、飞灰、二氧化硫和硫酸盐等。由采矿、冶金与水泥生产中所形成的颗粒物,大都是矽尘、矿粉、煤烟、硅酸盐粉尘等。由交通运输引起的颗粒物则多是轮胎磨损粉尘及地面扬尘等。
空气污染导致的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最致命的危险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细小微粒造成伦敦每年死亡10000人。人们每次呼吸,都要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吸入的微粒要多100倍。由于微粒极小,因此它们能进入肺部深处。
三是被风刮起的泥土和灰尘、建筑材料产生的微粒、由汽油车辆排放的氧化氮变成的硝酸盐微粒、电厂和工厂排放的氧化硫产生的硫酸盐微粒。
空气中微粒的数量与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微粒与心脏病的关系,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机制:
一种是微粒进入肺部深处,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肺部,会导致炎症并产生黏液。心脏有问题的人呼吸困难时,极易导致死亡。
二是微粒充当把化学污染物质带入肺部深处的媒介。如酸类物质和铁等金属,会加速一种被称为游离基的有害物质的产生,危害人的身体。
拓展阅读
PM是可吸入颗粒物质的缩写。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叫PM10,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叫PM2.5。其中PM2.5更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且颗粒物的粒子半径越小,毒性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