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要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不仅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还要留心自己的仪态举止。古人对一个人的仪态要求也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当然,《弟子规》中,也有对仪态的规定,具体如下:“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意思是说,走路的时候要从容镇定,站立时要笔直端正;作揖时,腰要低下去,形成一个大大的圆形,叩拜时应该毕恭毕敬。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同时也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在《论语》中,孔子曾提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庄重才能有威严,否则,即使学问再高,也不能巩固。当然,这里所说的庄重,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站、行、坐、卧的姿态。因为,在古人看来,一个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形象,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同时,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古人对仪态的要求,不免过于严格,然而,这些规范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讲,也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仪态不仅体现了他的修养,而且还会影响到别人对其的评价,更有甚者会直接决定他的前途与事业。相信读了张九龄的故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唐朝有一个名叫张九龄的诗人,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虽然,他的出身并不是那么显赫,然而,他满身的才气为自己赢得有利的条件。几经努力,他终于被提拔为朝中大官。然而,满朝的文武百官,真正能得到当朝皇帝赏识的还并不多。可是,张九龄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其实,他能够受到皇上的赏识,并非缘于他的文才,更多是在于他的气质风度。他曾被唐玄宗誊为“曲江风度”,正是因为他注重细节才得以受此厚爱。据史书记载,张九龄每天上朝时,很注意自己的仪态风度,举止得当。无论站、行、走,都能体现出一种精气神来。刚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受到皇上的重视,然而,每次上朝时,满朝的文武大臣中,只有他一个人看上去风度翩翩,举止不凡,因此深得皇上喜欢。一度,连皇上都有些自叹不如,张九龄正是源于注重自己的仪态,才能受到皇上的重视。
在这个故事中,张九龄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仪态举止,才能在众多文武百官中脱颖而出。由此可见,在古代人看来,一个人的仪态问题,是体现对方修养与内涵的真实写照。当然,关于这点,就是放在现在这个社会,也是完全符合的。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仪态优美、举止得体的人都能够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更容易打动他人的内心,因而,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也许有人认为,单用仪态来评定一个人有失偏颇,应该注重内在的东西。然而,没有令人信服的外在美,又如何能吸引人去探究内在美呢。
《弟子规》中除了规定了良好的举止以外,还提出了一些行为禁忌:“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意思是说,进门时,不能站在门槛上,同样,站着的时候,不能一只脚着地,一只脚后抬,使身体全部靠在脚上。坐的时候,不能双腿叉开而坐,更不能坐下来摇动大腿。当然,这些东西放在现代人身上也是行得通的。
生活中,有一些人站着时一脚支着,一只脚随意抖动,更有一些人坐在位子上总喜欢双腿叉开或是跷着二郎腿,时不时地抖动着。还有一些人认为靠墙单脚而立的样子很潇洒,很酷,其实,这些都是有失礼仪的行为。一个讲究礼仪的人,无论做什么动作,都会严格按照规定来做。那么,良好的形体姿势都有哪些要求呢?
1.站姿要求
站立时,抬头、挺胸、收腹,这样才能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抬头时,要懂得微收下颌,使头和下巴保持一条线。同时,双肩放松,双手下垂放于身体两侧,后背保持垂直,双腿绷直且保持并拢。
2.走姿要求
在站立的基础上,行走时双眼平视前方,注意行走在一条直线上,避免走“八”字步。行走时,身体保持直立,用腰带动脚下,随重心开始移动。
3.坐姿要求
坐姿是在行走姿势上,发生改变。因而,先要注意坐下时的动作。坐在位子上时,可以根据场合与坐的位子不同适当改变。然而,最重要保持双腿并拢或稍侧,同时,身体坐直或稍前倾,不能给人一种散漫、悠闲的样子。
优雅的仪态,不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风度,还可以给人留下完美的印象,有助于人际交往中的开展。如果你也想变得优雅起来,从此刻开始,从每一个细节着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