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读书更要读好书

好读书更要读好书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读书与读好书,只是把字的顺序变换了一下,可是,所讲究的内容却大不相同。针对此点,《弟子规》中也为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弟子规》提出的这一点,旨在要求我们要多看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对于那些有损于身心的人,不要阅读。古人讲究好读书,更要读好书,方能从书中获得知识。当然,这些都与他的好读书脱不了关系。由此可见,多读书对于一个人是大有裨益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多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好读书与读好书,只是把字的顺序变换了一下,可是,所讲究的内容却大不相同。在古人看来,一个人想要有学问,就要爱读书,培养阅读兴趣。然而,书也有很多种,有些书对于我们成长来说,并没有益处。作为学生来讲,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呢?古人在提出好读书后,便又提出要读好书。什么样的书才能算是好呢?针对此点,《弟子规》中也为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

《弟子规》讲:“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意思是说,不是高雅有益的书,就不要看。看了这种书后便会遮蔽你的聪明才智,更会摧毁你的思想与志向。《弟子规》提出的这一点,旨在要求我们要多看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对于那些有损于身心的人,不要阅读。古人讲究好读书,更要读好书,方能从书中获得知识。先来看看古人的读书故事吧!

陶渊明,字渊明,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末期有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当然,这些都与他的好读书脱不了关系。陶渊明出身破落仕宦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祖父与父亲都做过太守。然而,等到他出生时,家庭已经走向没落。九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他只得与母亲和妹妹三人度日。于是,他便经常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时有名的名士,他的行为作风都对陶渊明有所影响。

在外祖父家里,有许多藏书,有像《庄子》、《老子》等之类的经典巨作,这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与了解历史的条件。当然,他也非常喜欢看这些书,每天他都会到村外的一棵大树下用功读书,时常是忘记了回家吃饭,直到母亲前来催促才回去。时间一长,母亲自然有些不高兴,便说道:“读书可以当饭吃吗?看你整天不思茶饭的。”听了母亲的话,他说道:“您不知道,这书里的学问大着呢,书里的味道,要比吃饭的味道香得多。”

正是由于这种好学的精神,他广泛地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在那个年代里,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一样读了《老子》、《庄子》等,而且还读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正是由于他成长的环境和时代的特点,让他接受了儒家与道家两种不同思想,更培养出“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不同志趣。

陶渊明之所以会有后来的成就,完全与他所读的书籍有关。由于家道中落,年幼丧父的他,不得已全家在外祖父家生活。当然,外祖父家的藏书给他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好书,为他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书籍,多读一些好书,对于一个人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我们虽然讲开卷有益,读书无禁区,当然这主要针对那些有判断力的人来讲。针对那些尚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讲,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对他将来的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多选择一些名著、经典来阅读,才是正确的做法。因而,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们得到启示如下:

1.一个人想要成功,要多读书,方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古人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其怡情也,最见到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由此可见,多读书对于一个人是大有裨益的。一个人只有多读书方能开阔视野,提升认知,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因而,如果想要成功的话,就要博览群书,方能获得更多知识。

2.读书也要有所选择,多读经典巨著,多读好书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读史学经典可以丰富人生的经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今天,可以使人明智;读文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用前人的眼光来捕捉今天的生机,可以使人生更加美好;读哲学经典,可以让我们的观念得到修正,用前人的智慧分析今天的问题,更发人深省。因而,多读经典,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弟子规》告诉我们,多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因而,如果你也想要从书中收获知识的话,从现在起,多读书。多读一些好书,可以让我们远离那些幼稚与浮华,在人生的旅途中,变得更加理性与高雅,获得丰富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