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1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重点,正在从以规模发展为重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人们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视,实际上反映了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型质量观,这既是对职业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关注与要求,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与诉求。职业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理所当然地秉承着终身教育延续性、一贯性和整体性的主要特点。顺应这一思想和国际趋势,终身职业教育的概念和模式不断涌现出来。从广义上看,终身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整体规划个体职业教育和培训,个体职业发展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狭义上看,终身职业教育突出强调职业学校教育的连续性、一贯性,强调职业教育体系内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完整性。同时,还要保持与职业培训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和渗透。如果说终身职业教育架设的是一座从此岸到彼岸的通途,那么,中职与高职的实质性衔接是最重要的桥墩和路段。因为,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只有向上延伸和衔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终结性教育”的命运,职业教育体系也才不会被拦腰斩断。高职教育只有把落脚点向下衔接到中职教育上,才能站稳脚跟、顺势而为,职业教育体系也才能血脉贯通、浑然一体、不断拔高。对个体而言,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并托起终身职业教育的桥梁,有助于中职生和高职生继续升学深造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对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新要求,有助于中职生和高职生在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优势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并且更有作为。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要实现的三大战略目标,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其中之一。这就要大力“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明确提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并且进一步提出要重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这为加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和相互衔接提供了最新、最有力的政策支持。
20世纪50年代,终身教育思想提出者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不能结束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它包括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要有一体化的教育组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落实终身教育理的重要内涵。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是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从朗格朗的终身教育理念来看,职业教育本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既有中职、高职等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有诸如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以归纳概括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鲜明特征: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即外部适应性,要求这个体系应该是开放的,需要统筹、需要合作、需要对接;二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即内部适应性,要求这个体系应该强调育人功能,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三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即内在系统自身的协调性。明确这一系列的内涵特征成为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的重要前提。
一、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驻马店共识》
在2014年4月召开的产教融合战略国际论坛上,参加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的《驻马店共识》指出,要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格局必须打破,为技术技能人才打通上升通道。”要通过转型发展,推动地方高校科学定位,全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如果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可以选择的话,把职业教育作为子女升学优先选择的人越来越少,这就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中国式困境”。
20年前,我国职业教育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向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发展。当时,视中等职业教育为“终结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巨大阻力,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步履维艰,困难重重。1999年1月,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发布了《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决定在1999年的招生计划中安排10万个招生指标,用于发展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从此,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蓬勃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15年的发展,2014年职业教育又到了层次要不要提升的十字路口。回顾这段经历,我们就可以意识到结束职业教育“断头路”的紧迫性。
当前,现实中阻碍职业教育上升发展之路的惯性势力依然很强大。如何扫除障碍,实现突破?首先,如今的职业教育是两头都“断了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职业教育向上发展的同时,先要向下发展,即必须实现初等职业教育的再发展,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夯实。取消或弱化初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视职业教育为“终结性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当然,初等职业教育的再发展,不是恢复当年的职业初中,而是把初等职业教育纳入现行普通初中教育中,走职普融合之路,在中学生中普及职业知识,增强基本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增强动手能力。从长远来看,这既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职业素养,又为青少年将来选择职业教育作为成才之路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础。其次,现有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高校,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不但要以人为本,还要以校为本,需因“市”利导。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一部分地方高校对转型发展并不积极,多持观望的态度。观望什么呢?无外乎两点,即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学校发展的政策。校长们对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心知肚明,担心改为职业教育本科后,政策环境不配套,就业和生源两头受损,从而费力不讨好。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心态本也无可厚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作用不仅是号召引导,而更多地应因“市”利导,在就业市场准入,职业资格认定,艰苦职业学费减免,院校设置要求,教学评估指标、教师职称评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合作企业税收减免等方面尽快出台政策,使职业教育市场日渐利好,校(院)长们肯定“不用扬鞭自奋蹄”,争相转型,争做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先锋。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对它的研究既要从静态视角关注其内部要素组成,又要从动态视角关注其体系内外部的联系机制。从内部组成与联系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按不同划分标准解构为多个子系统,系列子系统之间存在多向的互动联系;从外部联系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就业体系联系极为密切,还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社会环境有着互动关系,表现出鲜明的跨界特征。
(一)内部组成及联系
1.按教育层次分
职业教育体系通常由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组成。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心经历了由初等职业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再向高等职业教育转移的过程,除了重心和比例问题外,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也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结构的重要议题。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类衔接方式:一种是基于机构的,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另一种是基于学分和资格的,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
2.按教育阶段分
职业教育体系通常由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组成。职业启蒙教育,主要是在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任务,是激发学生对职业世界的兴趣,并初步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职业准备教育,是为初次就业者提供的全方位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则是为已就业者胜任新的工作要求,而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这三者往往需要一体化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学习,有效地为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
3.按办学主体分
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公办和民办两类组成。公办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是政府,而民办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则是包括企业非营利机构在内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但需要注意的是,办学主体并不等同于投资主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也经常存在“公助民办”、“教育培训券”等投资主体是政府,而办学主体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形态。
4.按办学形式分
学校本位、企业本位、双元制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三种基本范式。此外,按办学形式,还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全日制的和非全日制的,这两种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联系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它既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有关,又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关。
5.按规范程度分
职业教育体系由正规职业教育和非正规职业教育组成。正规职业教育往往是学历性的,而非正规职业教育往往是非学历性的,如何管理好两类职业教育并处理好其关系,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6.按投入要素分
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要素包括课程、师资、经费、资格证书、行政管理等。这些要素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并最终使得职业教育体系产出一定数量、规格的社会劳动者,并关系到与雇主需求的契合程度。这些要素与职业教育体系外部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这一视角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中极为重要。
(二)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1.与教育体系的联系
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是教育体系的两大子系统,职业教育体系与教育体系的关系主要是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的关系。普通教育体系按层次分为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通常普通初等教育体系在前端与职业教育体系相连,而在中等及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的关系在各国(地区)则有不同的表现,其中以两种类型最为典型:一是双轨制,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是分离的,互不交叉,自成体系,如德国、我国台湾地区;二是单轨制,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是合为一体的,相互交叉融合,如美国、英国。普职交叉融合的方式又有不同,美国是基于课程体系的单轨系统,英国是基于资格与学分框架的单轨系统。
2.与就业体系的联系
除了与普通教育体系的联系外,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的联系最为紧密。职业教育体系的终端正是与就业体系相连接的。就业体系的人才需要数量与结构,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规格,而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数量与结构,也会直接影响就业体系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联系的方式以及紧密程度,还受一些制度安排的影响,如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
3.与经济环境的联系
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上述就业体系间接实现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就业体系的规模及结构,从而决定职业教育体系的规模、层次等;职业教育体系输出的社会劳动者进入就业体系,从事生产劳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经济环境有时也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体系,如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许多职业学校都是企业举办,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分离,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经历了较大的嬗变。
4.与政治环境的联系
政治环境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方面,如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的是地方分权制的行政管理体系,职业教育以州为主体,各州承担具体责任;而法国是中央集权制的代表,主要职责由中央承担,学区和省分级执行。此外,职业教育经费拨给的数额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政府的行政行为。
5.与文化环境的联系
文化环境往往以一种既深刻又无形的方式影响着一国或一个地区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如在德国的文化环境中,社会崇尚科学技术,尊重技术人才,重视职业教育,对“双元制”普遍接受,这种文化背景经常被认为是其他国家难以效仿德国“双元制”的重要因素。而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背景下(如英国、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教育认可度普遍不高,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往往就成为这些国家的选择。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关注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分析。一方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各个结构均有其对应的功能;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各组成部分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发挥着整体性的功能。在功能种类上,职业教育体系亦有外部功能和内部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之分。以功能的视角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研究,是为了最终反观结构的合理性。现就三个维度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进行分析。
(一)外部适应性
外部适应性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积极满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系统的发展需求。在经济方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主要表现为通过开发人力资本,输出合格人才,保持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间的平衡;在政治方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主要表现为通过提供高质量就业机会和顺畅的社会向上流动通道,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正;在文化方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主要表现为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二)内部适应性
内部适应性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积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针对其特有的人生价值诉求和实现路径,与普通教育体系相融通,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选择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提供充分适合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使受教育者激发个性兴趣,发挥技术技能天赋,完善健全人格并养成综合素质,达到社会应有地位。
(三)内在协调性
内在协调性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应当组织完备、结构适当,并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如果说外部适应性和内部适应性的维度更关注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外和对内的功能面向的话,内在协调性则关注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效率。只有通过合理的内部设计,削减和消除系统结构的内部冲突和矛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它对内对外的各个正向功能。
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覆盖面不宽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没有覆盖到“两后生”(即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富余劳动力)与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覆盖面需要拓宽,将他们一起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接受职业教育既是这些群体提高技能、获得工作、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更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的主要路径。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既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理念,又存在强调单一技能的实践误区,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并始终以人为本,正确评价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如此,才能正确对待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
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对接产业发展,系统培养技能人才,必须依赖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但就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言,这种开放性还很缺乏,具体表现:一方面是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吸纳行业企业要素的动能不足;另一方面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解窄化
有人认为构建体系就是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就是要大幅度提高中职生升高职、高职生升本科的比例;有人则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让一批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还有人以为就是要大规模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事实上,这些观点都未能够从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内在协调性三方面,来全面正确科学地认识与把握,造成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解的窄化。
(四)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受资源投入不足的制约,迫切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和资源统筹力度。《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指出:“按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在2009年全国1.4万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各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标准要求的仅有148所。同样,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普遍比普通本科院校相距甚远。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资源条件依然十分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和中高职经费投入不能统一协调,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瓶颈。
(五)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空间
首先,现行政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专科教育,造成职业教育体系到了专科层次就成了“断头教育”,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大下降,职业学校学生虽然有多种升学、继续学习的通道,但不入主流。如某些高职学生“专转本”只能升入民办本科,“专接本”自学考试或“专升本”则均属成人高等教育,其含金量被认为与普通本科相差甚远。其次,由于没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缺乏科研支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一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二是职教科研机构数量不足,地位不高;三是职教科研人员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四是职教科研缺乏集中度,包括就业需求、职业资格标准、职教专业标准等,都缺乏基础性标准研究,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现有的职教科研机构组织和研究成果中,来自经济界、企业界的还很少,与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的要求很不适应。
(七)缺乏国家制度
要解决职业教育重大体制机制建设的问题,必须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国家制度加以支撑。但是,目前我国还未能够形成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国家制度,急需设计和建立一整套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操作性和保障性的国家层面的制度和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安排。
五、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路径
毋庸置疑,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领域的主导思想之一和国际社会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中高职教育衔接正是终身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托起职业教育终身化桥梁的重要基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中职学校学生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是简单的学历嫁接,而是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衔接,并且不断完善,提高衔接的有效性。
(一)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首先必须明确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保持发展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路径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通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层次结构、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要以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系统为重要载体,实现中职与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认衔接;要以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为抓手,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实现中职和高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探索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系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