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衔接模式

专业衔接模式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模式是最典型的系统衔接方式,是中高职教学内容联系最为紧密的一贯制模式,而且五年一贯制是最容易办好的学制。五年一贯制主要显示出四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减少衔接中的内耗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三是五年一贯制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独立性结构类型,即中职和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择优招收中职和普高毕业生;其二为一贯制结构类型,该模式有四年、五年、六年三种,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如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连读和专本沟通等,这种衔接模式既可在校内完成全部学程,也可在校际间分阶段完成学程。系统培养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是指通过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高职办学中的作用,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与中职校、职业中学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科学分工,高职、中职、企业共同参与,开展调研,系统设计、共同研制四年制适合系统培养的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阶段学习时间各两年,实现中等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使中职毕业标准与高职升学标准统一。具体可分为以下七种模式。

一、五年一贯制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直接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以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学籍上前三年按照中职管理,后两年按照高职管理,五年学业期满考试合格者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这是一种在教学计划上整体贯通、学籍管理上分段衔接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这种模式是最典型的系统衔接方式,是中高职教学内容联系最为紧密的一贯制模式,而且五年一贯制是最容易办好的学制。五年一贯制主要显示出四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减少衔接中的内耗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据调查,中高职贯通的教学计划能使中高职分离的教学计划重复率降低20%~25%。二是有利于缩短学程。三是五年一贯制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高职独办,五年一贯,一体化运行”。具体为:

(一)在课程上能够统筹设计五年的课程体系,避免了学习内容的重复性

将中等和高等两个阶段的职业教育结合为一个整体,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和设计两个阶段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可以较好地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成为一个有利于内部协调运转的系统,避免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因专业方向偏差多造成的学时浪费,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益。

(二)招收初中毕业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学习基础比较统一

由于五年一贯制模式以初中毕业生为生源,因此学生入学年龄比较小,可塑性比较强,是接受知识和形成技能的最佳阶段,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较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人生观、价值观,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招收学生为普通初中教育毕业生,其具有的技能水平基础是比较统一的。

(三)时间优势比较明显

五年制的特色是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避免或减少了某些课程重复造成的衔接损耗,从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安排较多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用于培养职业能力,缩短学习年限。与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教育相比,五年制高职在时间上节约了一年,对于培养同类专业人才而言,五年制更具快捷性。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体系,前三年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学生不能在第三年后实行部分淘汰和分流,培养周期较长,学生易因缺少竞争压力而产生惰性心理;其次,未能充分发挥高职学院和中职学校各自的办学优势,5年时间全由高职院校来举办,而学籍管理上是分段管理,加之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不适应高校的管理模式,由此造成管理难度的加大;第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使一些热门专业在5年后的供需情况出现一定的变数,什么专业适合应用五年一贯制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二、“3+1”模式

“3+1”分段式灵活学制,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结构,实施以学分制为重点的弹性学习制度;试行允许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的毕、结业制度。实验班前3年开设普通高校招生考试“3+综合”相应的文化基础课、体艺课和某科类宽口径的专业课,后一年按学生意愿实行分流,集中进行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预备教育。学籍管理试行学分制,学生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学分标准,即发给职业中专的毕业证书。在前3年取得毕业资格者,可以参加当年的成人高考、对口招生的高职考试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可面向社会自主择业;也可以继续留校参加为期一年的专业课集中学习或文化课集中学习。学满4年成绩合格者,颁发职业中专毕业文凭,准予参加当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或参加对口招生的高职考试或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当学满4年仍未达到毕业学分标准但已取得技术等级证书者,颁发职业中专结业证书,准予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并允许边工作边学习,届时回校参加补考,达到规定学分后由学校补发毕业证书。

三、“3+2”模式

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学生在中职学校学完3年中职课程后,不用参加统一组织的高考,直接或通过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学测试,升入高职对口专业就读,毕业成绩合格者,授予专科类高职教育毕业证书。

以“3+2”模式为代表的中高职贯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两校合作,三二分段,免试‘直通车’”,具体如下:

(一)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相对独立

中职阶段主要从事职业基础教育,而高职阶段则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取得高等教育的学历证书,同时获得国家认可的相应专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

(二)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高职院校拥有较高层次的理论型师资队伍、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较为完整的教材体系、较为丰富的图书资料、较好的教学与研究氛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理论培养。中职学校则拥有较多的双师型专业师资、较为完善的实训设备、较为完整的专业教材体系、较为丰富的实践能力培养经验。两所院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提高整体效益。

(三)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中职学校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学习,这本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有力举措,但却被错误地运用,而一些中职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以致违背了措施的初衷。“3+2”模式有了“直通车”,学生在3年中职学业完成后,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模式弹性大,有利于激发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2”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该模式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整体设计,需要联办学校共同组织研究,特别是中职阶段的课程,既要达到升入高职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未升学学生的就业需求。但目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统一协调,高职院校对前3年的参与度不够,使分段衔接产生脱节,很难使计划严格执行,结果是形式大于实际效果。人们对“3+2”模式联合办学褒贬不一:“3+2”模式联合办学给了中职学生一次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提升其吸引力,保证了高职固定的生源学校和充足的生源,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高职各有相对独立性,又紧密联系,课程设置和内容不脱节又不重复,提高了办学效益。毕竟“3+2”模式联合办学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问题,无章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模式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由于“3+2”高职班招收中职和普高毕业生,他们的普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使高职的教学计划很难兼顾两者。

四、对口招生的模式

对口招生主要是指完成3年中职学习的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通过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学习,包含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对口招生打破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使中等职业教育摆脱“断头教育”头衔,从体制上宣告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结性模式的结束,从形式上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等价问题。而且以中职毕业生为高职主要生源为高等职业学校提供了技能强的成品、半成品人才,高职生源技能并不是“零起点”,在此基础上高职才能真正办出特色,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但是这一衔接模式也存在争议:一是在中职生源紧缺的情况下,一些中职学校为了吸引家长和初中毕业生,违背了开展对口单招工作的初衷,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始组建升学班,目标直指对口高考;二是在目前对口单招考试的技能考核中,主要实行的是各市自行组织命题、考试、评定,专业技能考试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三是高职课程与中职课程没有衔接,专业课程重复学习,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对口招生的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一)为中职学校毕业生开辟了一条继续升学的途径

对口招生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宏观上它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起到了立交桥的作用,对社会经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等的发展,特别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口招生打破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某种程度上使中等职业教育摆脱“断头教育”的头衔,提升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从体制上宣告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结性模式的结束。

(二)考试选拔注重文化理论与专业技能双项考查

对口招生考试一般按一定比例分配文化课考试与专业技能考试所占的分值;强调文化课的难度以具备适应高职学习的基础为准;适当突出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其内容和难度应与对口中职专业的教学水平相当。

(三)对口招生模式是普遍试行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

对口招生模式一般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组织,招生时间相对灵活,招生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各地普遍试行。

对口招生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中职生源紧缺的情况下,一些中职学校为了吸引家长和初中毕业生,违背了开展对口招生工作的初衷,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始组建升学班,目标直指对口招生“升学率”,偏离中职的发展方向;二是招收的中职毕业生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或者中职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混合编班,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给高职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

五、综合高中模式

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综合高中普遍采用的兼有职业和升学两种教育目的的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受教育者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综合高中模式已为中国教育行政部门所肯定,一些有识之士也倡导综合高中模式。为了适应职业高中与高等职业教育接轨和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职业高中的育人模式要进行改革。教材改革,要与普通高中教材有机融通,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学习毕业年限可以2~4年,达到规定学历即可报考高一级学校。

六、直通制模式

直通制模式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3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然后按3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再学习2年,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者,颁发专科毕业证书;未升入专科的学生,继续按中专教学计划再学习一年,完成四年制中专学业,毕业时颁发中专毕业证书。

七、自考衔接模式

自考衔接模式是在校中职或高职学生通过自考衔接获得相应专科或本科学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中,中职或者高职院校通常与上一级学校或助学园区签订有合作协议,这种模式学生不考文化课,只需考专业课,学生通过中职学习期间获得的技能证或者高职学习获得的学分,免考部分课程。这样,中职学生在获得技能证基础上,衔接课程和统考课程均合格,就可以获得主考院校的专科文凭,衔接课程侧重实践(占绝大多数),统考课程侧重理论水平(一般仅3~4门)。由于这种模式结合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考核结果、实际操作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已经获得的学分权重比例较大,中高职学生中衔专、专衔本统考科目较少,总体上通过率较高,在学生中受到一定欢迎,解决了部分学生对学历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