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破除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或者技术领域的真实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重新构建课程改革的思路。
课程体系主体结构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方向课程、综合实践、素质拓展五个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中高职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其未来的专业学习和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尤其是其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和基础。专业技术方向课程是根据专业所处的方向,培养中高职学生专业方向所具备的专业独有技能、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重点构建“岗位课程+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旨在完成中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认知、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和顶岗实习等活动。素质拓展旨在开阔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视野、广泛参与假期教学和第二课堂等校内和校外社会活动等。
中高职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弹性和动态调整,要结合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的需要合理安排,既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严肃性,还要考虑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普适性与针对性。中高职教育不同于社会培训,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体现科学合理、严谨有序,要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要求,不断予以更新、创造和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单独编制中高职一体“实验班”课程标准,解决课程重复设置问题,教材选用也应按照培养目标要求有所侧重。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只是层次级别有所不同,但二者毕竟属于同源教育,而且二者的衔接最终会落脚在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因而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衔接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一、能力本位原则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根本特点就是其“职业性”,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第一线提供人才的,应当为行业企业提供有能力的发展性人才。“能力本位”原则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分开来,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科性教育,职业教育不应当像普通教育一样带有过多的学科性,而是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便是能力本位原则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力本位原则也受到了学者的质疑,能力本位原则也逐渐被“以人为本”的原则取代,人们更多地强调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能力本位原则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能力本位原则侧重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普通教育学科本位;而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能力本位”原则要求在建设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时,要以职业群的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力本位原则下课程的设置需体现岗位要求,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以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导向原则
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讲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市场导向性,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市场提供一线操作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一定要遵循市场导向原则,按照市场的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
职业教育在市场导向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设置,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要滞后于经济发展,换句话说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时,职业学校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判断市场导向,从而将课程的设置和技能的培训置于经济发展之前,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由于职业教育是以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高于中等职业教育,而且学校应当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技能进行划分,细化课程设置。从课程设置和技能划分上体现出高职的“高”之所在,这样才能避免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现象,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多元化原则
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而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过程,因此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多元统一的过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课程的编排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说中职的课程设置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扩张知识面,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高职的课程体系又必须以中职为参考,否则容易造成课程设置上的重复、断档、脱节等问题。因此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应当是一个由单一到综合的衔接过程,中职培养学生的单一能力,而高职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此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目标设定、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因而可以说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的过程。
四、操作性原则
课程体系设计是一个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多元化的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建设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过程中一定要本着操作性原则,在宏观上要方便各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从微观角度去看又要便于学校具体教学过程的进行。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过程,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市场导向、多元化和操作性原则来设计中职和高职的课程体系,全方位把握两层次学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达到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尽量减少重复和脱节现象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