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的终结性在许多国家相继被打破,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探讨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效衔接方面都相继展开了尝试与研究,但多数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们通过专业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来分析影响中高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教育教学监控的主要模式并据此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和运行机制。通过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健全中高职教育衔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教学环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而形成科学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探索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建设中高职教育衔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适应中高职贯通模式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机制,建立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自身规律的质量保障目标体系。从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机制上保证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意识,落实管理责任
根据学院发展的实际,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优化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环境。建立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教育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并将其纳入工作考核内容中。推动相关理论研究,为中高职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中高职交流,让其街接教育有的放矢
中高职学校之间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促进相互交流沟通的一些活动,以促进中高职之间较好的衔接作用。因为中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不一样,需要相互的分工协调,共同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应该实时了解对口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便针对这部分对口单招入学的高职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发挥社会力量,推动资源共享
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支持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建立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中职、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共同聘用工程技术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共享社会师资资源。
(四)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加强合作的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高职教育衔接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建立中、高职院校教师联合培养、双向流动和共享机制,同时支持引导中高职院校和高校、企业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途径,整体提升中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
二、坚持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与监控
学院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院教学督导大部分都是职业教育专家,来自不同的高校、分院的教学督导组成员由教学院长、教务科长及各专业主任组成。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抽查以及综合考核的结果将作为对教师绩效的考核依据。各分院领导坚持每周对教师、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教师的辅导能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事故发生率降低。学期期末定期召开授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务科由专人检查并评估教师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情况占有及开发情况,并建立了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一)规范教学环节,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参照,找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考核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将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在量化评价中突出作品评价和竞赛评价,以技能考核为主兼顾综合素质全面考核。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在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系统的构成、运行模式和监控机制进行研究过程中,不断健全教学质量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完善职教教师的资格制度,充实必要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资格认定办法。要把“双师型”的要求,融入职教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待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
(三)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标准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高职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扩展、职业能力上的提高及专业技术上的提升。必须加强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统筹修订中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课程标准,制定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提高和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高职教育和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课程教学依据。
(四)中高职教育衔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
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探索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方式,对毕业生的分布状态、就业信息进行分析,收集毕业生对教学质量的意见,为今后修订专业计划提供了有用的依据。因此做好毕业生延伸服务工作模式及反馈机制,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三、“三二分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研究“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考虑到中高职各自的具体情况和多年来形成的中高职院校各自相对独立的培养目标体系及运行模式,以及目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具体进程,所以,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同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
中高职教育虽然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等方面有着共同的追求,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同归口的管理模式、各自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考虑到中、高职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谋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指标体系的系统层次及子指标能够客观反映“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便能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同时注意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三)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和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这一质量监控体系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应根据教学目的设置各相关的指标体系,通过正确的引导,确保“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质量不会偏离目标。
(四)长期性及一贯性原则
“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于是一个跨越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较长时间的监控过程。为保证“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期延续并能充分发挥作用,应充分重视“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第三方评价的作用,从较高层面上建立制度,借以进行长期的一贯的监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