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联)高尔基
历史告诉我们,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不论何时,缺乏诚信的社会,必将走向衰退。大力开展全社会范围内的诚信教育培训,积极营造诚信建设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普及诚实信用观念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加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增强企业和个人的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观念,推动诚信文化建设。
现实生活中的诚信道德领域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甚至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了诚信危机,但这毕竟是支流,不是我国诚信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诚信问题的凸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性消解着社会诚信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负面效应冲击着人们的诚信观念;二是社会转轨时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容易诱导人们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选择不讲信用、欺骗欺诈、能带来局部的短期的经济效益的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中的诚信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诚信建设的潜动力源于普及诚实信用观念,这既是当代中国诚信建设者的当务之急,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62]普及诚实信用观念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道德教育、法制诚信、政府诚信建设三方面。
一方面,道德教育对维护社会诚信有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我们应该把强化诚实守信意识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应当从基础教育抓起。我国的学前教育、初级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应该尽早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加强道德教育的比重,从基本的公民素质教育入手,大力提倡传统道德观念,将忠孝、诚信、礼仪等健康、和谐、积极的思想道德规范融入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早早确立诚实守信等良好意识。同时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企业和个人的商业道德观念,推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成为民事交易的潜台词,让“信用”成为行业的共同契约,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诚信法制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保障,可发挥政府公权力的力量规避和约束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诚信缺失现象。从十八大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党对于加大“依法治国”力度的坚定决心。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63]首先,我国应该加强个人征信立法,明确个人征信原则和法律责任,可借鉴发达国家的个人征信制度,推动政府监督、治理、惩处的运作框架,增加欺诈的社会成本,从根本上遏制个体诚信缺失。其次,制定覆盖全面的法律条款,明确各行各业的诚信原则、主体、范围,建立法律诚信监督和保障体系,加强对诚信缺失主体的法律惩罚力度,建立一个以经济信用为重点、法制信用为保障的社会诚信监督和保障体系。推进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党十八大会议中所强调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党对优化行政制度、严明纪律、反腐倡廉都有重要指示,只有当我党纪律严明、作风清廉、行政制度优化后,才能形成我党政府诚信的良性循环,才能坚固人民心目中的诚信政府形象。
在诚信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公民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社会的意识和氛围。如果每个公民个体都有诚信的信念,都有维护诚信的意识,都会为诚信做出哪怕是最微薄的努力,都会积少成多地影响到我们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诚信建设。我们需要公民都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对失信说“不”,从自身践行诚信,从身边事监督诚信,那么,很多行业很多领域的不诚信现象就会逐渐减少。
在诚信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有效力的行政监管部门、需要出台更多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法规。这些行政监管部门、这些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法规能够切实地保障公民的诚信权益,能够切实地督促公民行使诚信行为的义务,能够更快、更准地制止失信现象的产生,能够让失信个人或企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失信惩罚。
在诚信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各监管部门、各行业利用法律法规能够切实行动起来,提高失信成本。这些失信成本是指失信个体或者失信企业在失信过程中所应该付出的代价,比如名誉、营业额、消费者信誉等。只有当失信成本超过失信所得到的利润,甚至是失信所得利润的好几倍时,那些疯狂追求利益的失信个体或者失信企业才会选择脚踏实地、诚信经营。同时我们也需要媒体敢于曝光、增加透明度,还公民一个诚信的监督环境。
加强我国诚信建设,建立一个以政府信用为关键、经济信用为重点、法制信用为保障、群众道德信用为基础、教育信用为先导的社会诚信监督和保障体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精神,不断寻求建构和完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一个稳定、和谐、诚实守信的社会终将会在中华大地展现。
案例链接>>>
加强诚信建设须让失信者付出代价[64]
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丑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诚信缺失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分析种种不诚信现象可以发现,商家失信基本因“利”而起。见利忘义是他们的共性,为了点点蝇头小利他们制假贩假、违法经营,不惜出卖道德良心。
商家诚信缺失,危害甚多:一是有违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搅乱市场经济秩序;二是破坏社会风气,侵害消费者切身利益。此外,还影响行业声誉,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毁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奶业巨头三鹿因三聚氰胺事件轰然崩塌就是明证。
商家失信,损人利己,最终损人害己。这些道理,他们不是不懂,为何还铤而走险、昧着良心挣黑心钱呢? 一方面自身道德素养缺失,另一方面职能部门查处不严、惩处不力。例如,食品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少,但受到惩处的企业不多,除非闹出“大乱子”,监管部门才会出面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
由此看来,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就须让失信者付出惨痛代价。职能部门加大检查查处力度,一旦发现商家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绝不手软。另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市场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造假欺诈等行为及时曝光,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让诚实守信者受到应有的尊重。
诚实守信,是良好市场秩序的支柱和经济繁荣的基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企业经营者应树立“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观,诚实经营、合法经营,共同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
点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失信现象曝光于媒体和社会公众中,反而没有恶制的趋势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失信企业没有尝到自己失信后所付出的代价,反而尝到了失信后谋取暴利的甜头。这就让失信者肆无忌惮,让守信者没有坚信诚信的信心,甚至刺激守信者加入失信队伍里去,形成恶性循环的失信环境。在此我们应该强烈地呼吁相关部门切实有效地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失信者受到相应的经济、名誉惩戒,让他们明白自己失信后的经济损失和隐性的名誉损失远远超过自己所谋取的暴利所得。这样才能改变我们这个诚信的环境,才能让我们生活地更加安稳踏实。
案例链接>>>
新华网评五论“加强诚信建设”[65]
辽宁省政府新闻办6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曝光该省第三批6起典型失信案件,包括3起企业失信案和2起个人失信案。据统计,自2010年开展典型失信案件曝光以来,辽宁省共曝光了15起失信案件,涉及企业类7件,个人类3件,均为法院判决和调解后责任主体拒不履行义务。(6月24日中新网)
在现代社会,每一个行为主体都担负有基本的社会责任,而实现社会责任的手段是社会契约,诚信即是社会契约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对于个人、企业、社会乃至国家都可谓意义重大。从宏观上讲,诚信建设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支柱,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基石,也是维护国家国际形象的题中之意;从微观上讲,它不仅能够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诚信理念应该说已经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然而,何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从企业到个人都不乏失信的案例呢? 笔者认为,这主要源自于失信成本过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理解为在守信成本太高,而失信行为几乎没有代价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自然不时上演。
从管理学上来讲,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市场行为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市场行为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大大提高市场行为主体的失信成本。只有让那些失信者因其失信行为付出难以承受的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市场行为主体才会自动地约束其行为,达到有效地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目的。
加强诚信建设,除使用行政、道德和教育手段外,更要靠法治手段。一方面要加快诚信制度的相关立法和修订,完善信用管理体系,规范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严格的信用监督、奖惩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守信行为得到可靠的保护,失信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唯其如此,我们的诚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得以重塑。
点评:企业原本就应该树立“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诚信观念,但是有些企业只注重眼前的采用失信手段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利益,结果导致广大消费者受到财产甚至人身的损害,遭到了国人的唾弃和鄙夷。这些不诚信的企业理应受到失信成本加重的惩罚:不仅应该受到法律的各种制裁,而且还要受到广大民众对其个人名誉、企业名誉等无形资产的唾弃。只有当失信成本高于不诚信现象或行为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些一头扎进钱眼里的企业家们才会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遵守市场经济的诚信法制。
行动指南
◆诚信从自己做起。遵守每一次与身边同学或朋友的诺言。答应别人的承诺一定要办到做好。完成不了的事情可以委婉地拒绝同学或朋友。
◆诚信从自己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做起。善意地提醒或督促同学遵守自己的每一次诺言。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条规定,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遵守我国各种法律法规,不做触犯法律条例的事情。
◆当遇到违法乱纪的事情时,能够勇敢与不法现象和不法事例作斗争,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在校大学生应遵守校园各种规章制度,不做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
◆在校大学生如果遇到各种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时,应勇敢地站出来,指出并制止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发生,并及时通知相关老师进行解决处理。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5.12).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①新中国时期我国诚信建设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②当代中国诚信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③当代中国诚信建设的新成果有哪些?
武汉环卫工捡到装有3300元提包十余人围观冒领[66]
45岁的环卫工许服英清扫路面时发现一个手提包,她沿路寻找失主,竟然先后有十余人冒领,都被许服英一一识破。昨日下午,在(武汉)江夏区城管局环卫所,正宗失主陈先生终于露面了。
陈先生是江夏区法泗镇人,在广东东莞打工。4日上午9点,在江夏纸坊兴新街,陈先生和妻子乘车回法泗镇。夫妻俩抱着孩子带了两个包。上车时,陈先生将其中一个环保袋遗忘在了路边。等到陈先生发现包包丢失时,车子已经离开了车站。
此时,江夏城管局环卫工许服英正在兴新街与武昌大道路口清扫路面,在地上发现了一个环保袋,里面有一只棕色的手提包。许服英打开包一看,里面有钱包、证件等。许服英沿路往汽车站方向边走边喊:“谁丢了东西?”一辆面包车开了过来,车上一气下来四五人,领头的是一名中年女子,对方称:“我的包包丢了!”
许服英留了个心眼:“你说说,袋子里的包包是什么颜色?”女子答不上来,故意转头问旁边的中年男子,你是不是丢了包? 男的领会了女子的意图,连忙接话:“是的是的,就是想不起来装了什么东西。”
许服英一听就警觉了,赶忙将包包死死抱在怀里。就在这时,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又有四五个人称,自己丢了包。可是依旧没有一个人答得出来袋子里的包包是什么颜色,包包里又装了哪些东西。一名40多岁的男子还伸手过来试图翻袋子。
许服英担心被抢,赶紧掏出手机,向附近的同事求援。两名同事很快赶来,围观的路人这才悻悻散去。见寻失主无望,许服英和同事将东西交到了城管局。工作人员清点物品,试图寻找失主的信息。
3300元现金、一张银行卡、东莞的暂住证还有一张住址在江夏法泗的身份证。通过身份证上的姓名和住址,城管局与法泗街取得了联系,通过当地的村支书终于与失主陈先生取得了联系。陈先生说,银行卡上还有数千元的存款。
据了解,许服英是江夏湖泗人,丈夫在纸坊打工,孩子还在读高三,3300元相当于许服英3个月的工资收入。许服英说:“别说3300元,就是33000元,我也不会拿!”
思考题:
1.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钱包有十多人会冒领?
2.环卫工人徐服英和那些冒领的人之间,谁的形象高大,谁的行为不耻? 为什么?
西南大学创建全国首个大学生诚信网络考核系统
http://v.cqnews.net/first/2009-07/17/content_848714.htm
农民工6万“月饼薪水”尴尬了谁[67]
上海侨泰装潢材料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为武昌一家酒店做涂料工程,工程剩余6万余元款项未支付,日前该酒店竟以2100盒月饼冲抵工程拖欠款,8名农民工每人将分到250余盒月饼。(8月30日《武汉晚报》)
想不到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竟然还会有以物代币的工资发放形式,而且是用保质期仅剩15天的月饼冲抵工资,这是酒店的强势与农民工的弱势的真实写照。
犹记得温家宝总理就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做出的重要批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明确规定,“逾期不支付工资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一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出台给农民工维权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让我们困惑的是,既然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为何这么多年过去了,“月饼冲抵工资”这样的新闻仍然能够上演呢?
依笔者之见,其主要原因在于非制度性因素:保障农民工权利的制度环境缺乏稳定性,政策执行时缺乏严肃性。当农民工遇到某一具体问题时,不是依据明确而稳定的制度规定来解决,而是取决于每一次具体博弈的结果。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拖欠工资预置与监督环境正当其时。譬如,对工资发放实行举证倒置制度;完善社会信用系统,给欠薪单位建立档案,把欠薪者列入“信用黑名单”;发挥企业工会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堵住欠薪漏洞。
在这场强弱分明的利益博弈中,即便最终胜利者是农民工,我们还是难挨悲情,主要缘于均衡二者利益的劳动保障、劳动监察等部门缺位或观望。试想如果监管部门能够恪守原则,把变相“耍赖”的企业清理出市场,司法部门能把那些设立霸王条款的黑心老板绳之以法,主管部门如果能够各司其职,依法办事,就不愁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农民工挺直腰板维权也指日可待。由此看来,6万元“月饼薪水”尴尬的绝不只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倘若制度运行环境不到位,难保拖欠方还会在其他时间、其他地点亮出“元宵薪水”、“粽子薪水”这样的底牌。
思考题:
1.看到这条新闻你心中有什么想法? 为什么?
2.如果若干年后,你有机会成为承包工程的企业家,会用实物抵押工人的工资么?
大学生谈恋爱将纳入诚信档案诚信度由电脑评分[68]
“言行当至诚,立世信为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不是古代文人留下的传世名篇,而是即将向全国大学生推广的诚信守则。大学生的诚信度将通过网络软件,根据其日常行为来评判,并与其档案一起伴随一生。
昨天(14日,下同),西南大学向记者证实,历时3年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诚信工作实施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9月将全部结题。其中古诗体《大学生诚信守则》和全新的大学生诚信网络考核系统,都是国内首次亮相。
古诗指引大学生诚信为人
这份《大学生诚信守则》,共16句,前后押韵,朗朗上口。“是诚信守则,更是日常行为规范。”本次课题负责人之一的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国镛昨天表示,这份《守则》是征求意见稿,已在重庆市内几所知名高校中公布,只待斟酌修改细节,面向全国大学生推广。“融入古诗体例,是希望大学生们不要忘了传统文化。”但张国镛表示,“这份守则只是一个指南。我们不会要求学生背诵,也不会用守则条款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诚信度。”
大学生诚信由电脑打分
张国镛称,根据此次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今后大学生的诚信度将由一个专门的电脑软件来记录、评分,记入学生档案,“日常消费行为、思想政治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求职应聘经历和人际交往等5方面情况,都将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详细录入电脑。”
图片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7/15/content_11709830.htm)
大学生在校恋爱“是否存在欺骗他人感情”的情况都将作为是否诚信的评判因素之一,而计入系统接受统一评分。
“今后用人单位招聘,就可以根据其诚信记录和评分来权衡了。”他表示,目前该课题已进入收官阶段,9月就将全面结题上报教育部,等待面向全国高校推广。
新闻链接
《大学生诚信守则》征求意见稿
言行当至诚,立世信为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外不诈于人,内不欺于己。人生须信仰,终生要坚守。一诺千金价,万难不背弃。慎思而笃行,知行要统一。知识浩如海,知之为知之。妙手著文章,独创最为贵。诚心鉴贤达,尊重为最高。平常考试心,不齿为作弊。坦诚待同学,真心敬师长。文明网上行,争做世人范。诚恳求助贷,及时还借款。花销应适度,常思父母难。客观鉴自我,文不过饰非。神圣契约成,绝不随意违。
思考题:
1.你认为西南大学编写的古诗体《大学生诚信守则》是否朗朗上口? 你喜欢这种形式的“诚信守则”吗?
2.你认为大学生诚信是否能够用电脑软件来记录、评分并记入档案?
3.你认为将恋爱计入诚信记录是否有可行性? 为什么?
4.对于大学生诚信管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1] 曲芳兰.信任危机:一种无所不在的社会病.市场与价格,1994.
[2]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6495/10003360.html.
[3] 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07-26/3208865.shtml.
[4]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8/23/c_121898835.htm.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6] 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7] http://www.xbfzw.com/news/flk/2009/94/09941217594C786E0KDF14I2EA2F75.html.
[8] 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1-12/12/c_122409435.htm.
[9] 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11-08/30/content_910342.htm? div=-1.
[10]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11-10/21/c_122182445_2.htm.
[11]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9-03/07/content_10962185.htm.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12151_2.html.
[14] 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_592937.htm.
[15] 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1/content_1431232.htm.
[16]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4/20/content_1430493.htm.
[17] http://gov.people.com.cn/GB/46728/70808/4809044.html.
[18] http://gov.people.com.cn/GB/46728/70808/70816/4809016.html.
[19] http://www.gov.cn/zwgk/2008-06/18/content_1020629.htm.
[20]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5.html.
[21]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2/17510643.html.
[22]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3-01/21/content_5679530.htm.
[23]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3-01/21/content_700654.htm.
[24] 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3-01/22/content_701902.htm.
[25] 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6/303201199602.html.
[26] 十四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7]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0]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1]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189.htm.
[32]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33]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12.html.
[34]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21/content_8222407.htm.
[35]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12.html.
[36]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1146914.html.
[37]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06/content_2553491.htm.
[38] http://www.cxnmg.com/news_tc.php? id=2235.
[39] http://www.wenming.cn/ddmf_296/tp_ddmf/201109/t20110914_323460_2.shtml.
[40] 诚信记录首次进入高考考生档案.北京:中国教育报,2005.
[41] http://www.gov.cn/fwxx/sh/2006-01/17/content_161113.htm.
[42] 信用档案:个人的信用通行证.北京:光明日报,2006.
[43] http://hxd.wenming.cn/zhen/content/2010-09/06/content_165888.htm.
[44] http://www.bj.xinhuanet.com/bjfs/2010-11/02/content_21294133.htm.
[45] http://www.gov.cn/jrzg/2008-12/11/content_1175332.htm.
[46] 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2-02/03/c_122649696.htm.
[47] http://www.hlj.xinhuanet.com/wq/2011-06/09/c_13920506.htm.
[48]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17/content_6552904_4.htm.
[49]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3-01/21/content_5679530.htm.
[50]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3-01/21/content_700654.htm.
[51] 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3-01/22/content_701902.htm.
[52] 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6/303201199602.html.
[53] http://www.gov.cn/flfg/2006-01/19/content_164182.htm.
[54] http://www.gov.cn/flfg/2006-10/18/content_416305.htm.
[55] 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6-12/01/content_458784.htm.
[56] http://www.gov.cn/flfg/2007-11/21/content_811574.htm.
[57] http://www.gov.cn/flfg/2008-07/30/content_1059671.htm.
[58] http://www.gov.cn/flfg/2010-05/26/content_1613834.htm.
[59] http://www.gov.cn/flfg/2011-01/14/content_1784512.htm.
[60] http://www.gov.cn/flfg/2011-01/26/content_1792619.htm.
[61] http://www.gov.cn/flfg/2012-03/19/content_2094400.htm.
[62]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6.htm.
[63]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6.html.
[64] http://news.cntv.cn/20110708/110302.shtml.
[65]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7/04/c_121618324.htm.
[66]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2-02/06/c_122661891.htm.
[67]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8-09/02/content_9749174.htm.
[68]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7/15/content_11709830.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