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辉冰
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压力垂直于受力面。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能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得出结论。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压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对压力做简单的力的图示。
难点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初步了解压强概念。
(三)设计思路
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得出压力概念—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交流与讨论—知识巩固,拓展延伸。
二 教学过程。
片段一 从平凡事例引出压力概念
师:请同学们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如果学生回答吞吞吐吐,老师做一定的提示,但不能全盘告诉。
师:同学们观察或感知下面两个事例与什么力有关系?
①下雪后,人走路留下深深的脚印。
②有棱角的物体扎在皮肤上感觉十分疼痛。
生A:雪是松软的,人的重力会向下沉,因此脚会陷下去而产生脚印,我想与压力有关,人越重脚印可能会越深。
生B:皮肤扎得痛,是针尖面积十分小,用一点儿小力气推就很容易扎进去,因此,我估计针尖很钝的话,可能没有这么痛,当然力气大占了重要因素。
师:回答得非常好,非常妙!有想象力,观察得也十分仔细!是的,以上问题都与压力有关。老师顺势提问:你们也能不能举一些与压力相关的事例呢?学生思考后主动回答。
生:切菜刀(越锋利越能切菜)
蚊子叮咬(那么细,也能深入血管)
坦克能工作(那么重,履带不会陷入地里)
……
(教学反思: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一定的引导,若学生说走题啦,要及时拖过来,否则,会影响课堂的有效教学。)
师:教师演示:用空矿泉水瓶在学生面前晃两下,然后用力捏,观察用力前后有无形状上的变化?如果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陈述观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然也是我用力压的原因。接着板题——压力的作用效果。
小结:事实上,这些物体都产生了压力的作用。
得出概念: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出示图:判断压力的大小,增进学生对压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压力概念,用几幅图加以练习巩固,这几幅图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也是区分其他力的重要典例。)
教师强调对压力概念的理解:一是理解垂直作用;二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三不完全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四是与其他力的施力物体有所不同。压力的表示方法,与其他力的区别。
片段二 用科学的方法对压力研究
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想与假设?(要让学生大胆质疑,具有发问精神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有发展的潜力。)
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生A: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B:可能与接触的面积有关。
生C:可能与压力的方向或其他因素有关。
……
师启发:光猜想是没有用的,要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去研究、证明,反复推导得出结论才能解决问题。
师准备器材:大小、形状、材料相同的两块砖,以及海绵状、泡沫、塑料。
(教学反思:实验前的学习准备一定要充分,不然会非常被动,变成了为实验而实验,实验无针对性,盲目对待,会使实验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必然影响到教学的成败。同时,物理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尤为重要。)
生:阅读教材P142图8-3。
师:结合教材,做演示实验。
生:认真观察并思考。
师:边演示边解说,注意看,我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
生: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回答:控制变量法。(师可做简单的回顾)
师:我首先保证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大家看效果。并进行总结。
我再保证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接触面积大小,看效果。也要进行总结。
生:学生归纳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所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师板书。)
然而与方向或其他因素有关吗?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学反思:刚才的实验最好是有1~2组学生上讲台实践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其实这样做,显得有些包办代替,起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更不能说探究精神。哪怕多花一点时间,我认为对学生负责也是值得的。)
有必要学生朗读一遍结论。加深其记忆并巩固。
片段三 交流讨论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伴随着阅读去思考。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是什么?
生:①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143“交流与讨论”内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行间指导。
③抽学生回答。(最好是主动回答。)
师:点评并小结。(先谈两者的区别,后谈两者的联系。)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片段四 知识巩固,拓展延伸
师出示简单的力的图示,让学生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出要求:画出压力、重力与支持力。
作出下面物体M所受力及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上台操练,在错误中剖析正确的解法,真正实现“100+1>1+100”。
初步引入压强概念。(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三 学习体验
(一)借助日常生活事例,学习体验压力概念
物理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时的教学,用平凡的生活事例引出压力概念,在自主学习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去体会、去领悟压力的本质;学生举例、回答、交流、讨论、整理笔记、认真听讲,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输,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既验证了相关知识,更训练了学生独立探究、分析思考的能力。
(二)张扬学生精神世界,追求有效教学课堂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每一问题的处理中,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剖析问题、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焕发了学习精神。比如学生独到的见解,说得有道理,就立即表扬、肯定(当然不能违背科学)。努力创建有个性的课堂、有激情的课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要努力去追求的有效的教学课堂。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永安镇中学 564600
【点评】
物理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课时的教学,用平凡的生活事例引出压力概念,在自主学习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去体验、领悟压力的本质,并引导学生画出压力、重力与支持力的“受力图”,有利于加深对压力、重力的理解和增强学生自己对“压力”的学习体验。
点评人:吕传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