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儿童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教学首要任务是“双基”的落实,因为当前的教育现实,家长首先认可通过测试得到的“可量化”的学科分数。学校的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训练之间不能完全对立,而应将学生具有良好的“应试技能”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显性展示。教学有好的成绩,只属于社会认可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儿童的良好成绩,有可能是教师对儿童以“大剂量”巩固练习为代价获得,对于儿童的发展无益。随着年级升高,课程难度加大,儿童在心理上可能厌倦、惧怕相关的学科学习;而另一情况是:教师以儿童已有的学科“体验”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化难为简”地教会儿童亲历生活背景所蕴涵的学科问题,引导儿童切身感受思考的乐趣——随着课程的深入,儿童会主动学习,教师职责是在“岔路口指指路”,指引学生通向主动求知的坦途。所以,作为智者的教师,应以教儿童具有“独立思考、置疑批判”的精神作为教学不懈的追求。为此:
一要引导儿童体验有序的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引导儿童体验“有序”的独立思考,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向感和层次性。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强调把儿童要“独立动脑思考”作为“圣经”,却无法具体指导学生以怎样的方法、路径独立思考。现实中,多数教师对于教材规定内容的教学,也是人云亦云,教师缺乏研读教材时自我的独立思考,怎能教出具备“独立思考”品质的学生?
例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中,教师以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为体验起点,顺次提出任意三边,哪些能围成三角形?为了使多种情况不遗漏,教师应以三年级排列知识进行“有序”列举作为体验;根据演示操作按“能否围成三角形”为标准分成两类,得到教材中所提示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而义务教育阶段各种版本教材,始终未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作为新的体验起点,以假设方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完整揭示三角形的三边应同时具备“任意两边之和大于最大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特征。作为小学四年级儿童,要理解“任意两边”的关系,特别是“任意”一词的内涵,很少有儿童能完全理解。于是,教师给出简化的办法,求整数范围的最大值a+b-1和最小值a-b+1(a>b)。总观教学全程,既有儿童“第一层次体验”导入新课,又有“第二层次体验”获得结论,最后将学生前两次体验进行简化,形成方法,贯穿整理、分类、抽象、概括、比较的学科思想方法。这种“有序思考”学习的体验,所形成思考路径为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有很好的启示,教会儿童“有序独立思考的体验”比教会学科知识更为重要。
二要引导儿童从学科角度善于思考
在教学中,激活儿童对相关内容已有的实践体验,引导儿童善于从本学科视角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良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例如:一年级数学中自然数的“数数”教学,老师先采用依次加1的方式计数,又以依次减1的方式计数,当依次减“1”至没有时,儿童自觉体验“没有”用“0”表示,便得到“0”的第一层意义:表示没有,获得最初“无”的计数体验,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已有计数体验的唤醒。随着物体个数增加,教师教学“一双一双”地数:即2、4、6、8……学生会获得最初的“偶数”感知体验;也有儿童会“五个一组”地数,自然形成“凑整”的数感体验。但学生只有掌握最简单的依次加“1”技能之后,才逐步获得后面的计数技能。在二年级教学乘法时,又以儿童形成的加法体验作为新知的切入点,如:3+3=6、3+3+3+3=12。师提出:8个3连加怎样计算?学生会列式为:3+3+3+3+3+3+3+3;这是学习加法获得的体验;此时,教师可明确告诉儿童:上面这长长的加法式子可简写成3×8,作为连加算式的简写,3表示“相同的加数是3”,“8”表示有8个3,很自然从“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算”自然引入乘法的定义。所以,教师的教学,应恰当引用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第一层次体验”来思考与认知水平一致的学科问题。在后面相似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又可充分应用“第一层次体验”产生的“间接经验”作为新知教学“第二层次体验”的起点。教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螺旋”中,逐步培养儿童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认知体验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要引导儿童对学科学习质疑批判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儿童独到的思维体验,发展儿童对各学科学习质疑批判能力。对学术的质疑、批判、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儿童在学科学习中需“求真务实”,这种严谨的科学理性,会启迪形成“真理至上”的人格。在儿童的学科课堂里,教师要有耐心认真倾听不同的表达,坦诚地对不同的思考方法给予表扬,而对有误的思考真诚指出错误所在,在纠正错误后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路径,并给予鼓励。从这样的“体验课堂”走出的儿童,在思维方式上“不从众、不唯书、不盲从,”具有理性的批判思维,真正实现各学科课堂教学“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每位儿童独到的思考体验,扬长避短,放大、利用儿童异彩纷呈的个性化体验,彰显不同的思辨能力。
总之,在儿童的学习进程中,教师应把握儿童各学科学习的起点,找准儿童具有普适性的活动体验,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执教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直接或间接体验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积极体验不同的思考方法,有选择性地批判应用,在教授显性知识的同时贯穿各学科不同思维的隐性能力,使儿童的“知”与“智”和谐发展。对于儿童的教学,千教万教重体验,千学万学重思辨。
作者单位:习水县教育局 贵州 习水 56460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吕传汉.以学习体验为“抓手”,用“四基”促学生发展[Z].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名师讲堂学术报告,2014.5
[3](美)库伯著,王灿明,朱水萍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史宁中.教育、数学、数学教育[Z].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2014.5
[5]于波.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