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同学们欣赏一下美丽的自然风光(课件播放)。看了这些地方,你能告诉大家,你去过哪儿吗?
生1:我去过黄果树瀑布。
生2:我去过峨眉山。
师:黄果树瀑布,峨眉山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1:黄果树瀑布太大了,很宽,水流量也大,很远就能听见水的声音。
生2:峨眉山很高,可在山顶欣赏日出,云海,绿色植被较多,山上有猴子,有庙,庙里有菩萨。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去广西桂林游一游。
课件出示,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用欣赏美景图片的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领略不同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兴趣。)
片段二 检查生字词
师:老师想看看同学们对本课的生字词学得如何?
幻灯片出示第一组词语,指名学生读
生1:波澜壮阔
师:读到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好像看见了大海。
师:怎样的大海?波澜壮阔是什么意思?
生2:波澜指大波浪,壮阔是雄壮而宽阔。波澜壮阔,是指水面非常辽阔。
生1:我好像看见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师:书写“澜”字应该注意什么?
生3:应注意左窄右宽,不要多笔少画。
(教师强调,范写,学生书空)
接着第二个词:无瑕的翡翠(生读)
课件出示,一点杂质也没有的翡翠。
师:一点杂质也没有的翡翠就是无瑕的翡翠,王旁与玉有关。那这个字换其他偏旁还可以与什么有关?
生2:可换单人旁,即“假”字;也可换日旁,即“暇”字。
师:无瑕、翡翠这两个词都是形容水的,在课文的那一段?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3:这段写了漓江的水。
师板书:水
幻灯片出示:峰峦雄伟 危峰兀立 拔地而起
师:峰峦雄伟,形容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你们知道五岳是哪些吗?
生4: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师:同学们了解得还真多,很棒哦!
(学生齐读这些词语)
师:这几个词语是形容什么的?那个自然段写到了?
生5:是形容山的。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回答,这一段主要写了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
(教学反思:认识词语的这一过程看似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记住,才达到了教学目的,这一过程让学生把词语放入文中理解,同时还交流了课外所了解到的知识。)
片段三 朗读课文,探究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图文结合
师:读文并观察图画,说说漓江的水怎么美。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汇报:
生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里写了漓江水静的特点。
教师板书:静
师:出了这里,还有哪个地方让你感觉到水静?
生2: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师:不错。作者从感觉上来写出了漓江水静的特点,同学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漓江水的静。
(学生读这一句)
师:漓江水除了静,还有其他什么特点?
生3:漓江水还有清和绿的特点。
师板书清 绿
师:漓江水清、绿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去写的?
生4: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作者所看到的。
师:是啊!漓江水静的特点,作者是从感觉上去写的,而漓江水清和绿的特点,作者是从视觉上去写的。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这一句)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排比
师:作者用排比句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同学们,能不能用其他的句式来表现漓江水的特点呢?(提示:如感叹句,重叠词,关联词语)讨论一下,用那种句式更好!
(学生讨论,汇报)
1组:我们认为可以用其他句式来表现漓江水的特点,我们组用的是感叹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我们的句子虽然有感情,但总觉得不够具体,所以还是不如作者的排比句好。
2组:我们组认为可以用关联词来表现漓江水的特点,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绿。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我们用了几组关联词,但是句式平淡,都没有作者的排比句表达得具体。
3组:我们组认为可以用重叠词来表现漓江水的特点,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我们觉得叠词表达也不如作者的排比句好,排比句要表达得具体些。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说得很棒!相比之下,课文中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作了补充说明,补充说明都是用的“得”,这样写就具体了,而且给了我们美的感觉。
(课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想象画面,融入心情。)
回归课堂,你们看见漓江水在流动了吗?听见漓江水的声音了吗?(没有)看不到,听不到,好静啊!
学生读一读。(提示: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真清啊,声音稍提高些,但要读得很轻,好像看到了江底的沙石。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师:作者在写漓江水的特点时,为什么先提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在读议过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这一段。
(教学反思:在读中找出漓江水的特点,并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和课文中的句式相比较,既凸显了排比句的好处,又使学生对作者语言特点有了深层的认识。配上音乐读,把学生带入漓江江畔的情景中,体验了漓江的宁静。反复朗读,加强了知识点的理解。)
片段四 山水相映的景象
师:我们游览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幻灯片出示),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生:读文,回答: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引导学生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是一种陶醉在山水间的感觉。
师:从山到水,从水到山,相互映衬着,从山间云雾到江上小舟,由静到动,而且写了色彩,更觉得桂林山水很美,作者最后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束全文,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这样的美景。
(师生齐读)
(反思:从多个角度欣赏桂林山水,闭上双眼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其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