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
这个题目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一篇”,有时也说“一则”;第二层是“读书”,这里的“书”是广义的,泛指一般阅读材料;第三层是“笔记”,这在下面导学要细讲一下。综合起来看,这次练习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课文,以它为据,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一篇读后感。
【要求】
1.通过这次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语文课文,提高阅读兴趣,掌握读书方法。
2.读书笔记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书写格式上它比日记、书信有更多的要求。这次以一篇课文为依据练习写一则读书笔记,是这方面训练的第一步。
3.要把“我”放进去写。题中虽然没标出“我”,但这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是写自己的阅读情况,自己的读书收获。
【导学】
怎样指导学生写这类读书笔记是个细活。学生对这种文体是陌生的。写前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应安排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发谈话
“语文书的学习,你们已经读到第十册了。学过的这近300篇课文,一定有一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你所十分喜爱的吧?”
二、复习作文知识,传授作文方法
“怎样写读书笔记,过去的几位老师给你们讲过一些吧?这里,分几方面大家来议一议,复习一下。”
1.读书笔记常见的写法有哪些?写读书笔记,因所读内容不同,读书人的年龄、学识不同,方法也多种多样。
(1)“画批法”。这种读书的方法是不要本子,书是自己的,在反复精读过程中,这里勾勾画画,那里批批记记。看上去书被批画乱了,实则增添了许多有分量的解释与感受。许多名人大家都喜爱采用这种写读书笔记方法。
(2)“摘抄法”。一本书,初读一遍后,感到有精读的必要,便要打开本子了。摘抄什么呢?重点有两方面:精彩的语句,如景色描写生动,比喻修辞优美;完整的有分量的片段,令人爱不释手的章节。许多中学生都有这样的摘抄本。小学高年级学生,这种精读方法可以学一学。
(3)“列提纲法”。提纲本是作者动笔行文前摆在案头的依据,成文付印后它是不与读者见面的。用心读书的人,讲究精读后将文章的各段段意归纳出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这就将作者不公开的那份提纲找到了。这是读书“破”卷的结果。
(4)“写体会法”。学一篇文章,读一本书,合卷之后心中的体会旋转成结,这就是心得体会。怎么办?应该及时地将这一收获用书面文字巩固下来。这种最为常用的读书方法即称之为“写体会法”。
2.作文课上应采用哪种写法?以上谈到了四种精读方法。那么,作文课上,老师下达应用文方面的命题《一篇读书笔记》,该怎么做?该采用哪种方法写呢?总的说来,前三种做法是不适宜的。
这次作文,文体虽是读书笔记,但要从中看出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行。这就需要有一定篇幅和分量。
何以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采用第四种写法呀,每人完成一篇写心得体会的读书笔记。
3.写读书笔记的要求在哪里?首先,写出的这篇读书笔记要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1)在内容上,与原文合拍。了解情况的人过目后会点头说:“不错,是读了那篇文章之后而发的感慨。”
(2)在分量上,要像五年级作文那个样子。三言两语答题式的做法,不叫一篇作文。
(3)在格式上,应符合大家常用的读书笔记的写法规律。
4.具体地讲,要领何在?一般应用文都有一些固定的格式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头、尾段没有什么特殊规定,“机关”在中间部分。其特征有二:
(1)中间部分开始,要有一个“过渡性的概括句”。这一句作用十分明显,比如,
读了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变个说法也行,
我十分喜爱这篇文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篇读书笔记写得好不好,这个过渡句起着决定性作用。
(2)用“分点写”蓝图,布局谋篇,写出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分点写些什么,那就看自己的体会了。
三、教师“下水”示范
记得那次导学时我读了自己的一篇读书笔记,那是写课文《落花生》的读后感。前面谈到的两方面特点是这样的:
这篇散文篇幅不长,仅五六百字,却有三方面明显的优点:
第一,中心思想很鲜明。
…………
第二,写法上详略得当。
…………
第三,有个十分精彩的片段。
…………
有了教师的“下水文”,学生一目了然。
四、开选材碰头会
写哪篇课文的读书笔记呢?碰头会上,四个人互相说一说,议一议。只要四人所选课文各不相同,便可以散会。
【例文】
一篇读书笔记——读课文《第一次跳伞》
最近,王老师让自报数字,“你会背多少篇课文?”翻翻语文书,《第一次跳伞》又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课文。隔了一年多,测试一下,我还能流畅地背诵它呢。
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获,精读这课,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第一,思想上受到了鼓舞。
文章中的“我”是航校一位年轻力壮的大哥哥。他是个勇敢的青年。坐飞机到天空,再从舱口跳下来,可不是那么好玩儿的。课间,我打过几次秋千,后脑勺儿直发毛呢!但是,这大哥哥尽管心里有些紧张,他却能够迎着困难上,能镇定自若地从飞机上跳下来,及时地张开伞,胜利地回到地面。这种胆量和气质,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二,他不但会跳伞,还会写文章。
这位大哥哥文武双全。课文中记叙了他第一次跳伞的过程,读着令人惊心动魄,津津有味。由于题目的需要,他始终把“我”放在主角位置写。全文正是写他自己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这次跳伞考核的。配角,他写了伞兵长、班长和营长。这样,整个跳伞活动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第一次跳伞,许多战友都和他一样过了关。然而,脱下伞兵服,能在桌前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实在太难得了。
第三,重点片段写得精彩。
记得老师讲过,一篇文章,不大可能处处都写得那么好。全文中有一两个段落写得生动,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那就不容易了。这篇课文在记叙跳伞过程中,“从机舱向外看”和“我飘在空中”两段写得十分精彩。请看:
“过了几秒钟,好像有人在我背后使劲一拉,降落伞张开了。我睁开眼睛。啊,我飘在空中了!四周是蓝天白云,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我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又好像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
写得多好哇!读到这里,我这个从没坐过飞机的人也仿佛产生了从天而降的感受呢。
第四,语言流畅生动。
这课的语言惹人喜爱,有些语句一读就能背下来。特别是比喻句的使用。如“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汽车像甲虫,公路像一条线”,经他这么一比,把从飞机往下看的情景逼真地描绘出来了。
在学过的课文中,这又是我十分喜爱的一篇。读这样的文章真的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呀!
【评析】
这样的应用文也自有它的特长。
一、完全切合题意
这次作文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应用文读书笔记。读他的文章,完全切合题意。这样的作业,与他们熟悉的写人、记事的思路完全不同。有的学生思路没有转轨,仍然按记一件事模式写,“有一天,我读了一篇课文……”而该生的审题能力强,思路清。
再有,加一个副标题,点明是读哪篇课文的笔记,这就清楚了。
二、读书笔记的格式把握得好
导学中,我们讨论了写读书笔记常用的四种方法。显然,前三种不宜用于作文课上。该生听讲认真,准确地抓住第四种写法,完成了一篇读后感,像一次作文的样子。
写这类读书笔记,关键处格式拿得准。如:
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获,精读这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思想上受到了鼓舞。
…………
第二,他不但会跳伞,还会写文章。
…………
第三,重点片段,写得精彩。
…………
第四,语言流畅生动。
…………
这样的脉络与框架,鲜明地显示出读书笔记的特色。
三、开头段导入得好
写读书笔记,理当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本篇开头一起笔,就把“精读”定位好了。头一句,王老师让“自报”背下课文的篇数。这自报是自我复习、自我考查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我要学”的素质。接下去翻看书本,《第一次跳伞》跳了出来。时隔一年多竟还能流畅背诵,学得扎实啊!这样导入十分自然地扣住命题。
四、明确把“我”放进去写了
从命题上看,“一篇读书笔记”,谁的呢?当然是“我”的。导学中提出的要求里就有这一条,应把自己情感纳入这篇笔记之中。
本文这一方面做得恰到好处。在记叙收获时点明自己的想法,显得真实可信。例如:
……测试一下,我还能流畅地背诵它呢。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课间,我打过几次秋千,后脑勺儿直发毛呢!
读到这里,我这个从没坐过飞机的人也仿佛产生了从天而降的感受呢。
五、语言通顺,流畅自如
写应用文,使用的语言应力求通顺、流畅,过多的景物描述用不着。本篇正是这样写的:
1.重点词语用得准,有分量。例如:
测试 鼓舞 镇定自若 气质 佩服 五体投地 文武双全 惊心动魄 津津有味 考核 展现 仿佛 逼真 描绘
2.引用写法用得恰当。写读书笔记,引用点原文中的语句是常用的。本篇中有两处这样做了,摘录了“我飘在空中”和“房屋像鸽子笼……”那一连串的比喻句。它们正是原文中的精华。引用修辞法的使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引多了,大量地摘抄原文,还能叫自己的作文吗?完全不引用,与原文不挂勾,也不妥。这里尺度的把握,妙在不言中。
3.各种标点用得都准确。在这篇读书笔记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标点符号几乎都用到了。其中,特别是叹号、引号、破折号的使用,都准确无误,优等生是也。
六、文章篇幅又展开一步
前面曾提到,小学阶段学生作文篇幅,五年级以五六百字、六年级以六七百字为宜。这当然都是约数。五年级下学期,该生的作文篇幅已达到六年级标准,这是能力提高一档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