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敬爱的一位长辈

我敬爱的一位长辈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位长辈自然是主角,那么“我”呢?根据题意,应该把“我”放在主要配角的位置。特别是“我”在文中应该占有怎样的位置,是学生谋篇的一个难点。这里,“我”的出场增强了文章的感人力量。“我”的配角位置多重为宜,要看内容而定。我的外公,64岁,是个可爱的小老头儿。

【审题】

这个题目有四层意思:第一层,“我”,是全文的出发点;三、四层,“一位”、“长辈”,也好理解;只有第二层,“敬爱的”,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四层意思中,“敬爱的”为“题眼”。对这层意思理解得好,全文能突出对这位长辈的“敬爱”之情,就做到完全切题了。

【要求】

1.通过这次练习,选定一位长辈,记叙他的事迹,学习他的品德。

2.人物的位置要摆得准。这位长辈自然是主角,那么“我”呢?在配角中也有一、二、三的不同。根据题意,应该把“我”放在主要配角的位置。

3.字里行间见真情。对这位长辈的敬爱,对他某一方面美德的赞扬,要靠摆出事实、靠字里行间写出的真情实感来实现。情感到位,中心思想的表达才能得以落实。

【导学】

在这次作文指导课上,根据教学要求,导学的重点应是主角与配角问题。

别看学生的作文简单,几个人物出场也需有个主次之分。特别是“我”在文中应该占有怎样的位置,是学生谋篇的一个难点。有时,“我”不是主角,却一味地写“我”;有时,“我”是主角,却几笔带过,重点写了他人。导学中,复习有关课文可以使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我”在文中的位置

1.“我”不出场。这样的文章,作者只作客观的叙述。文中没有“我”什么事。例如《一个降落伞包》,写的是周恩来的故事,在飞行中的紧急时刻,他把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了小扬眉。当时,作者“我”在场吗?没有。作为谋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它。

2.“我”为见证人。这样的文章比前一种进了一步,“我”出场了。只是看全文情节,没有“我”什么事。“我”的出场,只是做个见证,即说明这件事是“我”亲眼所见,是完全真实的。教材中,《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正是这样布局的。作者“我”是当年邱少云所在连队的班排干部,文中记叙邱少云英勇牺牲的事迹,“我”只是处在离英雄最近的位置,故将这一切都看得真真切切。这里,“我”的出场增强了文章的感人力量。学生练习作文时,这样的谋篇思想可能有,但也不多见。

3.“我”为主要配角。这样的文章,比第二种又进了一步,“我”不但出场,而且成为主角的主要配角。看全文情节,“我”的“戏”有了一定的分量。教材中,这种布局的课文相当多,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我”都处于主要配角的位置。在我们列举的例文里,《孙磊同学的故事》、《他进步快》、《我的爸爸》、《客人来到我们家》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4.“我”为主角。这样的文章,从命题就看得出“我”是全文的主要角色,其他人只是“我”的配角。教材中这类课文也很多,像《我的小花鹿》、《繁星》、《第一次跳伞》等。在学生的作文本里,这种谋篇思路常被采用。在我们列举的例文中,《奶奶夸我啦》、《一件小事》、《我养的一盆花》、《记一节体育课》等都属于此类。

5.双主角。这样的文章,一下子就看得出“我”和另一人同为文章的主角,像“我们俩一般高”、“并肩前进”等题目。双主角谋篇思路不多见,用起来难度大一些。我们前面列举的例文,像《我的同桌》、《今后不再那样做》等当属此类文章。

二、“我”为配角的文章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为配角的文章相当多。这是个跨度很大的类型。导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及时点拨学生。

1.“戏”多,也是配角。在四年级例文中,我们曾讨论过一篇《亲眼所见的事》,写的是让座儿的故事,很有特色。其中包含四个人物:“我”、中学生、中年妇女和胖先生。从第一段起,“我”乘车去外婆家。其后,每个段落中都有“我”的戏。然而,“我”是全文的主角吗?不是。文章要着力歌颂的是那位中学生,歌颂的是他那助人为乐的美德。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戏再多也是配角。当然,这配角的位置是重要的,可称之为主要配角吧。

2.“戏”不多,为一般配角。在五年级例文中,有一篇《我的爸爸》,记叙的是爸爸在家里人的帮助下,改掉了半夜外出打牌的事。当然,爸爸是全文的主角。配角中,有奶奶、三舅爷、“我”。从帮助爸爸的力度看,奶奶是主要配角,其次是三舅爷。“我”的戏不多,恰到好处。这种情况,“我”只是一般配角。从全文内容看,这样安排很合适。

3.“戏”少,但不可缺少。在四年级例文中,《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正是这种情况。全文着力写的是表妹小雯雯,写了她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有礼貌的几个镜头。看全篇,“我”的戏很少。这正是命题的需要。“我”的出现,既符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又从侧面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这就够了。

由此可见,同是“我”为配角的篇章,情况也不尽相同。配角的作用有重、一般和轻之分。怎么写才算是恰到好处?那就看每个学生自己把握全篇的功力了。

这次作文题目决定了那位长辈应是全文的主角。其他人物的出场都得围着这位长辈转。“我”的配角位置多重为宜,要看内容而定。

【例文】

我敬爱的一位长辈

我的外公,64岁,是个可爱的小老头儿。他个子不高,满头白发,精神还不显老。外公是市里有名的数学教师,在附中教课40年,深受学生的爱戴。不过,家里人对他的评价却一般。大家都说他有些傻:“还是教数学的呢,傻呆呆的!”

“你呀,是越老越糊涂了!”这是外婆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前几年,外公到了60岁,外婆就催他赶快办手续退休。“忙什么呢?我还能干几年。眼下这个高三毕业班是一定要教下来呀!”外婆总是唠叨,教龄满30年以上的老教师退休也发那么多钱,何必再干呢?外公自然是据理力争。气急了,外婆会嚷几句:“全校就你觉悟高?退了,回家帮我看小孙子也好哇!”外公总是慢着性子说:“不急,不急,正办呢。”说着,朝外婆一笑,提着那旧书包走了。

作为女婿,爸爸有时也批评外公不够灵活。那天他说:“爸,我看您还是退了的好。”他语调和气地跟外公商量,“您那脑子得活泛点。退了,可以在家里找点活干。我们出版社很需要像您这样的老专家帮着审稿子,既不累,报酬又可观……”外公仍然一笑,说:“不忙,不忙,看看学校的安排吧。一辈子了,干什么还是看工作需要再定的好。”说着,他习惯地甩着我的小辫,笑得十分尽兴。

去年,根据上级统一规定,外公办了退休手续。但他舍不得学校,舍不得讲台。我明明看到他流泪了。我和外公最好,见他流泪,我心里也特别难过。“爷爷,”我从小这样叫惯了的,“退了休,闷了,我陪您去公园转转。河边小花园桃花开了,还有两裸东北白皮松……”外公根本没听进去。他抚摩着我的小辫,说:“今天,我徒弟志刚有公开教学,我得去。”望着外公的背影,我自言自语道:“爷爷的心哪还在学校里!”

春节到了。从初一到初五,我家太热闹啦。来客中主要是外公的学生,从十八九到五十多岁的都有。有的是父子两代,有的是中年夫妇。他们一进门,说的都是:“老师,给您拜年啦!”这时,我家小老头儿笑得是那么尽兴,都找不着眼睛啦。

啊,我是多么爱我的外公啊!

【评析】

这篇作文,感情饱满,让人感动。

一、十分切题

切题这条要求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已不是难点,进一步的要求是要“切得准,切得深”。本文做到了这一点。外公当然是“长辈”,这一点没问题。关键是题眼“敬爱的”贴得紧,表达得真诚感人。可见,“切题”的要求也有档次之分。

二、主要人物选得好

这次作文题目,这位长辈是主角,最好是“十分了解”的人。该生选她外公写,完全符合题意要求。

十分了解吗?是的。她自小住外婆家,天天和外公生活在一起,对外公的工作、生活都相当了解。这是本篇夺优的基础。

便于突出“敬爱”之情吗?是的。外公是隔一辈的人,天伦亲情格外浓烈。看得出,外公十分疼爱她,她也十分敬爱外公。若选写家里其他长辈,以她的笔头功夫也能夺优,但未必如这篇那么精彩了。

三、小镜头内容选得好

批阅作文时,本子一打开,首先跳入我眼帘的是这份小提纲。

开头:外公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教师。

中间部分:

1.外婆劝他尽早退休。

2.爸爸提醒他“退了还有事可做”。

3.人退了,心还留在学校。

结尾:春节期间,许多毕业生到家里给外公拜年。

从提纲看得出,本篇没有完整的故事,是用几件小事围绕“退休”主线展开的。这几个小镜头选得好。

外婆劝他尽早退休,说他“老糊涂了”,“退下来,钱不少拿,还能帮我看小孙子。”外婆这一“炮”看来没有击中。

作为女婿,爸爸的话说得很得体,“得灵活些”,“退下来还有事可做”。这一炮如何呢?也没见效。

第三个小镜头,外公的退休还是由学校安排的。不过,人退了,心仍留在教研室里。徒弟要上公开课,师傅必须去把关。这是对教育事业终生的投入哇!

四、中心思想鲜明

中心明确,这是文章质量高的突出标志之一。学生作文能做到这一档的理当表扬。读完这篇作文外公那“工作第一”的美德深深激励着我们。这样一位老教师,论业务,教得好;论品德,全身心投入育人的事业中。读罢激动不已,为我们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

五、字里行间感情充沛

这篇作文字里行间充满着敬爱之情。刻画外公形象,她用的是反衬法。乍一读,似乎她对外公很随便。细细品味,我们体会到她对外公的敬爱是那么深沉。天伦人理尽在字里行间。例如:

……是个可爱的小老头儿。

教课40年,深受学生的爱戴。

“还是教数学的呢,傻呆呆的!”

“你呀,是越老越糊涂了!”

说着,朝外婆一笑,提着那旧书包走了。

他习惯地甩着我的小辫,笑得十分尽兴。

我和外公最好,见他流泪,我心里也特别难过。

“退了休,闷了,我陪您去公园转转。”

这时,我家小老头儿笑得是那么尽兴,都找不着眼睛啦。

这些语句不仅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把人物写活了,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本文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人物说的话与身份相符。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一般的作文知识。几个人都一个腔调,既不真实,又说明观察能力不强。该生在这方面把握很好。例如:

“你呀,是越老越糊涂了!”

外婆是外公的老伴儿,这样说,有批评,更有疼爱。

“爸,我看您还是退了的好。退了,可以在家里找点活儿干……”

作为女婿,这样说恰如其分。

口号,必要时也可以喊一句。例如:

啊,我是多么爱我的外公啊!

这是全文最后一句话。以这句口号作结,不空洞,有力度。

六、“我”的配角位置拿得准

前面导学中讨论了“我”为配角的种种情况。把握好这一点,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文中除主角外公外,配角有三人:外婆、爸爸和“我”。妈妈没有露面。三个配角各有一段“戏”。不过,外婆和爸爸发表完自己的意见,那段戏也就结束了。“我”则不然,从头至尾,“我”对外公的亲情始终贯彻全文。祖孙两人,天伦之情难以言表。因此,“我”为主要配角,“我”爱外公,爱得“没商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