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一次旅游

记一次旅游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起来看,这是一次记事作文,将一次旅游中的见闻写出来,介绍给大家。旅游地点,可远可近;旅游规模,可大可小。六年级了,“你写的算不算是一次旅游,自己该把握得住”。按目前情况,班里学生能有机会出国旅游的还不多。这次作文选材,大的方面是写一次旅游。

【审题】

这个题目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记”,即记叙出所见所闻;第二层是“一次”,不得把几次游览合在一起写;第三层是“旅游”,这是本次命题的核心内容。什么叫“旅游”,要解得切,拿得准。综合起来看,这是一次记事作文,将一次旅游中的见闻写出来,介绍给大家。

【要求】

1.祖国的大好山河如此多娇。通过这次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神州大地的热爱之情,进一步表达他们爱国的赤子之心。

2.什么叫旅游?需要深入地讨论一下。在讨论中,增强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引导学生在选“独有的”材料上下工夫。“那地方别人知道得不多,但我去过”,这是本次作文选材成功的要旨。

【导学】

在这次作文指导课上,要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怎样准确、全面地理解命题

课上,学生首先提出:“旅游,应该如何理解?什么样的活动才算得上一次旅游?”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走出家门的机会多了,旅游正逐步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这是过去的学生难以完成的命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是要议一议的:

1.旅游要有一定的规模。旅游地点,可远可近;旅游规模,可大可小。不过,多小的规模也得在人们习惯说法之上。

“星期日早晨,随爷爷在河边小花园转了半小时。这能说是一次旅游吗?”大家摇头。

“京城里的孩子,周末随爸爸妈妈去了趟颐和园,可否算是一次旅游?”摇头的多。

“也分哪儿的学生。若是天津的同学周末到颐和园来,当然是一次旅游了。”

导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学文与学理工不一样,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不同。选材时一定要进一步审题,一定要选择有把握的题材写。

2.非得写集体活动吗?不一定。这一点,学生争论不大。

“旅游,可以写集体活动。例如,上个月校美术组在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十渡风景区搞旅游写生,就是集体去的。”

“我认为,写家庭生活也可以。周末,跟着爸爸、妈妈去了一趟慕田峪长城,也是很好的旅游哇!”

3.“一次”当什么讲?

这一点,争论又起。一个学生说:“假期中,全家人去山东半岛旅游。三天里,我们去了青岛港,登上了崂山,看了威海刘公岛,到了烟台,最后游览了仙境蓬莱。这算不算是‘一次’旅游呢?”

“‘一次’,没有时间限制,这样写我觉得可以。”

“我不同意。山东半岛那么多旅游点都写上,与‘一次’总是不合拍。”

“我也不同意。外婆上个月去欧美转了十多个国家,都写上,内容也杂乱。”

可见,这次审题弹性很大。我的意见是开放的,“大主意自己敲定”。六年级了,“你写的算不算是一次旅游,自己该把握得住”。

二、如何展开选材面

这个问题的讨论也是分几个方面进行。

1.“三选一”,不难吧?这一点,后进生都点了头。这些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得这么快,旅游热大升温,每年春节、“五一”、“十一”,假期又那么长,谁没外出旅游过几次?因而,在这个题目下,选材做到“三选一”该没有什么困难。

2.关键环节是在“独有”处下工夫。这一点,大家意见一致。

“我认为,练写这个命题最能锻炼我们的选材能力,最能看得出“真、新、独”的选材功夫。”

“像去长城,尽管这是知名度高的旅游点,但我们班谁没去过呀?不能算‘独有的’。”

“不过,甘肃嘉峪关长城我去过,算是独有的材料了吧?”

3.打开思路,展开选材面。议论中,我穿插提出两个问题:

“谁走出过北京城?”全班学生一齐举手。他们的发言是那样的丰富多彩:

“我去过零下38℃的漠河。”

“我去过火焰山下的吐鲁番。”

“我去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我去过三峡白帝城。”

“我去过闻名世界的九寨沟。”

“我去过台湾的日月潭。”

他们的发言,“独有的”味道很浓。

“谁走出过国门?”这一问,竟也有近20人举手。教室里气氛热烈。

“我去过日本的京都。”

“我去过美丽的新加坡。”

“我去过遥远的加拿大。”

“我去过赤道国家印尼。”

“我去过韩国釜山看足球赛。”

“我去过风景如画的瑞士。”

按目前情况,班里学生能有机会出国旅游的还不多。因此,即使写去釜山看世界杯足球赛,选材也不会与别人雷同。议论中有一个作文好的学生这样总结:“世界各地,都有它独特的风光。关键是通过这次作文多锻炼自己的选材能力。只要自己拿定主意,知道选‘独有的’材料写,我们就算是闯过了独立选材关。”

事实证明,这次作文,全班55人,旅游景点选写了53处,千篇一律的现象想找也找不到了。看到内容各异的作文,我高兴地自言自语:“到这时候才真正感到,作文,好教;教作文,乐在其中啊!”

【例文】

记一次旅游——我来到了少林寺

少林风光,我从电视屏幕上多次看到过。今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去河南平顶山市看奶奶,有机会亲身来到这全国著名的少林寺。这真是难忘的一次旅游哇!

这天上午九时,我们的车子沿专线公路直到少林寺正门前。下车后,跟着爸爸和姑姑愉快地走进寺内。几层殿堂建筑,院落古木参天,真是名不虚传。寺院里,千余年来的文化史迹到处可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博物馆。

走进最高的大佛宝殿,我紧紧拉着姑姑的胳膊,惊讶得目瞪口呆。一座座神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里香火极盛。五六个和尚在案边念诵经文。啊,壁画!我的注意力立即转向那边。年代太久远了,有些画面看不太清。“小波,快来看这幅。”我到姑姑那边一看,正是那幅中外知名的壁画《十三棍僧救唐王》。一幅画就是一出戏。望着它,我陷入沉思,我深深地被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折服。

少林武功天下闻名。今天赶上了,有三四十个和尚在西院徒手练功。不知那是些什么招数,动作不大,也不像电影里那样“嗨、嗨”地叫嚷。我们外行人看了,也知道那是用的丹田之气。想到这儿,我又跑进殿里看那些“脚坑砖”。这是多少代人的神功啊!中华儿女就是有这种精神,这些砖就是历史的见证。

“爸,塔林在哪里?”爸爸告诉我,在寺门外。我们饶有兴趣地欣赏了塔林风采。这么多的塔,高高矮矮,使人眼花缭乱。塔下的法师,一辈又一辈,都为少林文化添过砖瓦呀!自古以来,这黄河之滨,这中原土地,就是民族文化的摇篮。

临别前,姑姑扶着我在寺门口骑马照相。“少林寺”三个大字就在身后。我们的先人,在这块土地上创建了举世闻名的少林文化。我们这辈人一定会干得更出色,把神州大地建设得更美好。

我们绝不会愧对历史,愧对先人!

【评析】

这一篇作文,下的工夫也不浅。

一、完全切题

从题意三层要求看,他写这次去少林寺,够得上“旅游”吗?够上了;是“一次”活动吗?是一次。旅游过程也较详细地写出来了。难怪交卷时小作者自信地说:“这次作文,别的不敢保,我敢说一定切题。”

二、选材,大小两环都好

这次作文选材,大的方面是写一次旅游。他选定的是写暑假游河南少林寺,完全符合“真、新、独”的选材原则。他爸爸的故乡是河南平顶山市。选择写游少林寺,班内与之相同内容的作文没有第二篇。这“独有的”材料,他在动笔前就心中有数了。生活中确有这样难得的机遇,选材时不可粗心放过。我选中这篇为例文也算偏爱吧,因为我也去过少林寺。记得当时也草写了一则日记,不知后来扔到哪儿去了。看到学生比自己写得好,那份高兴之情真是难以表述。

小的方面,游少林,选写哪些场面呢?他选写了“壁画”、“脚坑砖”、“塔林”和“门前骑马拍照”几个镜头。这正是少林的精彩所在,选得好。

三、中心自在心中

什么是作文内容,什么是作文中心,这是高年级学生必须理解的两项作文知识概念。

选材的同时,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这是构思过程中重要的思维环节。该生选定写游少林寺,确定的中心是“振兴中华”。中华民族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有如此灿烂的文化,为什么要居于人后呢?“我们绝不会愧对历史,愧对先人!”这话写得有深度,直达中心,表达出新一代中华学子振兴神州大业的决心。

四、布局谋篇,灵活自如

六年级优等生时常用的两张谋篇“蓝图”是“中间部分分层写、分点写”,这次作文该生有独到的见解。我问过他:

“你认为自己这次作文采用的是哪张谋篇‘蓝图’呢?”

“我觉得,这次作文按一次活动说,中间部分是以时间先后一层一层写的;按介绍一个旅游点说,中间部分是以一组内容谋篇,是分点写的。

我拍着他的肩头高兴地说:“这正是你作文又进了一步的表现。什么叫一通百通?你初步有了体会。学作文,不能死钻牛角尖,不要和人家抬死杠。写法问题,百花齐放。你只管主动地学下去,待到上中学后,你又会感到有更多的说法摆在面前……”

五、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

二年级时我就教过该生。记得那时他们学写看图作文,真是把着手教哇!如今,他成长起来了:

他十分喜爱动笔,喜爱作文这门功课;

他闯过了独立选材关,像这次作文,无需教师辅导,即能选写游少林寺;

他获得不打底稿照提纲直接动笔的能力;

他理解并掌握了优等文的标准;

他学得主动、自觉、自信,像这篇作文,知道如何审题、选材和表达中心。如此布局谋篇定可夺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这样的学生毕业,我们完全可以放心了。

六、语言流畅、生动

该生是班里的语文优等生。他认真学习语文,许多精彩的课文、片段都能背诵。从本篇看得出,他的书面语言功底是扎实的,是真正在阅读课内学到的文学语言。

1.语句简练,含义深刻。例如:

一幅画就是一出戏。

少林武功天下闻名。

“少林寺”三个大字就在身后。

我们绝不会愧对历史,愧对先人!

2.成语用得多,用得有分量。例如:

古木参天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目瞪口呆 栩栩如生 眼花缭乱

3.重点句写得有力度。例如: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博物馆。

望着它,我陷入沉思,我深深地被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折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