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今天我家真欢乐

今天我家真欢乐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对我家来说太重要了,奶奶七十大寿!要问“写到什么程度就算达到‘真欢乐’”,我也说不出来。由于命题原因,写给家中老人祝寿自然以“家”为理想地点,这也符合事实。以学生实力而言,场面实事求是地定在“家中”是最合适的。

【审题】

这个题目有四层意思:第一层是“今天”,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在一天之内;第二层是“我家”,规定了地点,必须是在自己家里;第三层是“真”,十分、特别的意思;第四层是“欢乐”。综合起来看,这篇课文以记事为体,要求写出自家那一天尽情欢乐的场面。

【要求】

1.通过这次练习,着力表达家庭生活的温馨、幸福,进而歌颂社会的进步与美好,歌颂美好的今天和明天。

2.场面描写有它自身的规律。结合阅读课所学,力求在这次作文中提高描述家庭生活场面的能力。

3.复习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努力写好重要段落,以突出家庭欢乐的气氛,表达热爱生活的主题。

【导学】

在这次写前指导课上,针对教学要求,重点讲授“场面描写”与“重点段落”两个问题。

一、怎样提高场面描写的能力

1.场面描写的必要性。一篇记叙文,写人叙事总得在一个地方进行吧。事实上,从三、四年级起,无论阅读课还是作文课,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场面描写了。那时讲授场面描写的作文知识学生不好接受,在中年级阶段就没怎么谈这个问题。如今学生读到六年级了,场面描写的知识学一点儿,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学好不可的。

2.什么叫场面描写?简单地说,可以把场面理解为事件发生地点的情景。这个地点在哪里?它的基本情况如何?为什么适合发生这件事?别人读到这里脑子会闪现怎样的场合?这就叫场面。这个词是从戏剧舞台借用过来的。看戏时,幕拉开了,人物在什么地方扮演角色,展开故事,那些场景观众看得很清楚。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场面就在长安街上。这里情况如何,当日气氛怎样,交代清楚是十分必要的。这一课由于场面写得好,对展开故事、突出中心都有明显的作用。

3.场面描写的类别。初讲这个题目,有的学生会惊奇地问:“场面描写?课文里学过吗?我怎么没注意呢?”这是课内学习粗心的缘故。其实,在前十一册语文书中,除《十里长街送总理》外,场面描写多种多样。例如:

写战斗场面——《狼牙山五壮士》

写民族联欢场面——《草原》

写饭桌议论场面——《落花生》

写登山旅游场面——《挑山工》

写大型集会场面——《开国大典》

写建设工地场面——《詹天佑》

场面五花八门,学习时把握住规律自会一通百通。

4.场面描写要从“真”字起步。练习写场面,一定要强调“真”字。

(1)环境要真实。送总理,题目点明了地点是“十里长街”。这里是什么样子呢?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长安街是这个样子吗?是的。长安街两旁有很宽的人行道,它东西横贯北京城,确是一条“长街”。

(2)气氛要真切。当日的长安街,送总理的场面又是怎样的呢?

夜幕开始降下来……

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

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

环境写得真,气氛表得浓,这样的场面描写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5.场面描写的规律。场面随着事件的内容千变万化。会抓规律的学生,难点自会迎刃而解。

(1)要把背景交代清楚。这里,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称为“四要素”,在作文中要写清楚。如前面的例文《亲眼所见的事》,时间:一天上午;地点:在去郊外的公共汽车上;人物:“我”、中学生、中年妇女和胖先生;事件:先后两次让座。该生把握住了这“四要素”,才把这“正在行进中的公共汽车里”的特殊场面写得那么好。

(2)场面与题目关系要对口。有的文题,审题时就该知道写什么场面。“城市的早晨”,写街头场面合适;“我爱看电视”,写家中室内场面合适。场面的选择与题意不符,作文就难以写好。

(3)要摆好个人与他人的位置。一般地说,场面上人物越少,“我”的位置越重要。

早晨,自己在阳台上读外语。“我”为主角。

办公室里,老师给“我”讲解应用题。“我”的分量轻了。

课余时,全班同学在北海湖面上划船。“我”只是集体中的一员。

会学习的学生知道捕捉规律,学得自然明白。

二、重点小段的问题

1.什么叫重点小段。一篇文章,从头至尾处处都写得好,段段句句都写得精彩,那当然求之不得。不过,这样的范文不多见,即使入选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也不完全是这样。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不大可能段段都在高潮处。一般来说,短篇记叙中有一个重点段写得出色就很难得了,我们称这样的段落为“重点段”。

2.教材中这样的重点段很多见。六年级学生,教材中的许多名篇都学过了。例如:

《落花生》一课中“父亲的话”一段: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辫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一段话,对比鲜明,描写生动,深刻地表达了父亲叮嘱子女如何做人的主题。

《松坊溪的冬天》一课中“雪落松坊溪”一段:

下雪了。

雪落在松坊村了。

雪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这一段话,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条理清楚,描写生动,难怪学生毕业多年后还能将这些精彩段落倒背如流!

3.作文高潮处要写得慢一些。要求每个学生、每篇作文都“写出一个好的重点小段”,并不现实,这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不过,告诉学生作文写到高潮处把速度放慢下来,多思考,慢动笔,这是可行的。经常有意识地这样练习,就会把重点小段写得好一些。有些学生在有些篇章中能做到这一点,可见也不是难不可及的。这一点,从下面例文中可以找到例证。

【例文】

今天我家真欢乐

今天,对我家来说太重要了,奶奶七十大寿!吃完午饭,我和妈妈就动手布置屋子。奶奶住的房间换上了新窗帘,装上了几排彩灯。桌上摆满了香蕉、芦柑和巧克力糖,墙上是舅爷送来的国画《胖娃捧寿桃》……

晚饭前,人到齐。入席了,奶奶满面笑容,正座。两边,自然是她的“心”、“肝”两宝贝——表弟涛涛和我。再往外,是姑父、二叔和爸爸。妈妈在厨房,姑姑和二婶忙着上菜。

彩灯打开,屋里真漂亮!作为今天庆祝活动的主持人,爸爸首先致辞。他讲得很短:“一祝祖国繁荣昌盛,二祝奶奶健康长寿,三祝全家永远欢乐。”他举起一杯“中国红”,双手捧到奶奶面前。奶奶一饮而尽,全屋充满了笑声。

接下去是边吃边谈。丰盛的饭菜,热烈的发言,碰杯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大家纷纷向老寿星报喜:

作为厂长,爸爸重点抓的名牌毛毯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

刚满四十岁,姑姑已经被学院破格提为副教授。

二婶那篇研究小儿麻痹的科学论文在医学专科杂志发表了。

我呢,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好啦,”妈妈总结说,“作为子女、后代,我们的一切成绩首先应归功于老寿星,都是她老人家教育得好哇!”

“不敢当,不敢当哟!”奶奶乐得合不上嘴呢。

饭后,大家即兴表演节目。姑父的独唱、二叔的口技、涛涛的儿歌、我的舞蹈,都受到欢迎。妈妈和二婶特意排练的二重唱《祝妈妈健康长寿》水平相当高。最后,奶奶宝刀不老,拿出当年音乐教师的真功夫,走向钢琴,弹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这是三代人都熟悉的歌,大家不约而同地跟着唱起来。唱着,想着,我恍然大悟。奶奶为什么弹奏这首歌?她是在叮嘱全家人,在祖国快速发展的航道上,我们这只小船要乘风破浪,前进,再前进!

【评析】

这篇作文,场面描写相当有分量。

一、家庭欢乐气氛浓

学作文不同于学算术。要问“写到什么程度就算达到‘真欢乐’”,我也说不出来。读文章,感受会告诉我们。本篇在记叙庆祝奶奶七十大寿的总事件中,前后写了这样一些镜头:

房间布置得好,突出了喜庆气氛;

全家人聚一席,会餐,祝酒;

各自介绍工作、学习成绩;

大家表演节目,奶奶弹琴。

这些镜头,可以说处处有欢乐,时时传笑声。读过这篇作文的人都会实事求是地说:“欢乐气氛浓,很切题。”

二、人物多,关系明

小作者描述的家庭是个三代人齐全的大家庭。姑姑和二婶不一定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从“人到齐”一句可以断知。

奶奶是中心人物,大家都围着她转。她“满面笑容,正座”,那个气派!她的钢琴演奏也将家庭盛会推向高潮。

“大家”为一方,爸爸是代表人物。作为主持人,他首先致辞。妈妈、姑姑、姑父、二叔、二婶、表弟涛涛都是这一族。作为配角,大家各就各位,各尽其责。

“我”为另一方,实际上占据着主角位置。“我”的身影、心得贯穿全篇。

总之,三方人物,各有各的戏,安排得周密恰当。他没有一味地写奶奶,而奶奶的中心位置鲜明;他没有过多地写自己,而“我”的神态无处不在。全家九口人,人人到位,主次分明,恰到好处。这是小作者动笔前认真思考的结果。

三、场面定得恰当,重点段落精彩

由于命题原因,写给家中老人祝寿自然以“家”为理想地点,这也符合事实。有一同学写的也是祝寿内容,场面却是四星级饭店,环境杂乱,难以驾驭。以学生实力而言,场面实事求是地定在“家中”是最合适的。

全文在处处欢乐的感情基础上,写到“表演节目”,气氛达到高潮。这一小段写得很有特色,相当精彩。

从段内结构看,共八句话,四层意思。

首句为总起句,概括全段内容。

第二、三句写众人的表演。第二句记叙四个人各自演的小节目,一般地写;第三句突出妈妈和二婶的二重唱,“水平相当高”。

第四、五句写奶奶的钢琴独奏。这里,点明老人家当年是位音乐教师,点明家中有钢琴,点明弹奏的乐曲是三代人都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把全篇情绪推向高潮。

最后三句是“我”的感受。“我恍然大悟”,中心思想得以落实。

这一小段落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语句生动,为全篇评优起了关键的作用。

四、细节描写见功夫

许多作文好的学生都是注意细节描写的,他们的观察能力、选材能力达到了这一水平。本文有几处镜头,批阅时我画了红曲线:

墙上是舅爷送来的国画《胖娃捧寿桃》……

舅爷是谁?奶奶的兄弟。他今天虽然没来,但含义深远的寿礼到了。自小一起长大,真正知道奶奶生日的是他。

奶奶满面笑容,正座。两边,自然是她的“心”、“肝”两宝贝——表弟涛涛和我。

这里,写了奶奶的笑容、座位和两个心肝宝贝。从座次看得出平常家里人的微妙关系。

他举起一杯“中国红”,双手捧到奶奶面前。

给长辈敬酒,“双手捧到”;什么酒?“中国红”。字里行间都是情!

妈妈和二婶特意排练的二重唱《祝妈妈健康长寿》……

两个儿媳平时不在一起,又是二重唱形式,是得“特意排练”一番。歌曲的选择也正扣主题。

五、结构有特色

本文从结构看,应归属“中间部分分层写”那张蓝图。不过,讨论时一人问:“老师,它怎么没有结尾段?”

是啊,那中间部分最后一小段,全家人“表演节目”达到高潮,文章也就此打住,它同时代替了结尾段的作用。我反问那个学生:“请你试说一下,照常规写法,最后加个结尾段应该怎么写?”她喃喃地说:

今天,我们家过得真欢乐呀!我要把这幸福时刻写在日记本上……

议论的结果,大家认为没有必要,还是原文安排得好。看来,“文无定法”,学到六年级,学生领会得更深了。

六、语言流畅、生动

一篇优等文的成功,好的内容还要得益于生动语言的表达。本文的语言特点是:

1.成语用得好。例如:

繁荣昌盛 不约而同 恍然大悟 乘风破浪

2.语句简短有力。例如:

晚饭前,人到齐。

奶奶满面笑容,正座。

3.并列句有分量。

爸爸的致辞:“一祝……二祝……三祝……”是并列写法。

向老寿星报喜。爸爸……姑姑……二婶……“我”……也是并列写法。

4.重点句子有深度。

文中有些语句别看词语用得一般,含义却很深刻。批阅时,这几处我重重地画了红曲线:

“我们的一切成绩,首先应归功于老寿星,都是奶奶教育得好哇!”

她是在叮嘱全家人,在祖国快速发展的航道上,我们这只小船要乘风破浪,前进,再前进!

这些语句直扣主题。能写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真有点儿中学生作文的味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