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人体在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普遍现象。了解和掌握生长发育的规律,可以为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婴儿期(从出生后7天到1周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学龄儿童(7~12岁)、少年期(13~17岁)、青年期(18~25岁)、成年期以后,各阶段之间并无截然划分的界限,前一阶段发育为后一阶段的发育奠定基础,而后一阶段的变化是前一阶段的发展趋势,各阶段顺序衔接,使生长发育表现出连续的阶段性和鲜明的程序性。
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和脆弱性
少年儿童整个生长发育进程并非匀速一致,而是时快时慢地呈波浪式发展。从胎儿到成年期,全身大多数器官有两次生长较快的阶段,称为突增期或生长发育高峰。以身高、体重为例,第一次高峰从胎儿时期开始至出生后第一年,出生后第二年比第一年速度略有下降,以后逐渐下降且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速度;青春发育期,生长速度又一次出现突增,称为第二次高峰,以后增长速度减慢,直至发育成熟。由于身体长得快,各器官与系统在一定的时期内来不及健全发育,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使其有机体显得比较脆弱,如体育锻炼过度易造成骨骼变形、关节和韧带受伤、心血管系统受损等。因此,少年儿童从事体育锻炼要更加小心谨慎。
3.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和统一性
人体各系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而是开始有先有后,结束也有早有晚。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新生儿的脑重量是成年人脑重量的25%, 7~8岁时已达到成年人的90%以上,12岁时已接近成年人。在出生后的10年中,淋巴系统的发育特别迅速,12岁左右淋巴系统达到成年人的200%,从而增强了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生殖系统发育开始最晚,10岁以前几乎没有发育,青春期开始才迅速发育。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明显地落后于运动器官的生长发育,而运动器官各部分发育也是不平衡的。如各关节和韧带落后于肌肉的增长与发育,背肌和大腿前面的肌群、小腿肌群和臀部肌群快于大腿后侧肌群、四肢外展肌。虽然人体各系统发育在时间进程上有鲜明的区别,但各系统发育的这种不平衡性,又都是在神经一体液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统一过程。
4.青春发育期
青春发育期是个体由儿童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其年龄范围在10~20岁,女孩的起止年龄平均比男孩早一些。根据青春发育期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可将青春发育期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表2-1-1人体青春发育期的三个阶段及发育特点
(二)少年儿童在不同学龄阶段的生理特点
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1)运动系统。小学生骨组织内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因而富有弹性和韧性,但强度、硬度差,易变形。骨生长过程旺盛,骺软骨生长活跃,适当的负荷有利于骨的生长。但负荷过大及剧烈的震动则有可能使骺软骨过早骨化而影响长高,还可能引起骨骺分离等运动损伤。因此,体育锻炼应注意全面发展,不宜进行大负荷力量练习和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的练习,要注意运动场地的选择,防止因长期在过硬的地面上跑跳而引起下肢骨、髋骨、椎骨等过早骨化,影响骨的生长发育。
小学生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韧带薄弱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关节的伸展性、灵活性较好,活动范围较大,但牢固性与稳定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脱位。这些特点在体育锻炼时应加以注意。
小学生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纤维细,富有弹性,但肌肉力量弱,易疲劳。肌肉的发展比骨骼晚,腿肌力量要到青春期才有较大发展,大肌肉群的发展早于小肌肉群。因此,在儿童时期不应急于练肌肉力量,可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一般认为,力量的训练安排在青春发育期较为合适,在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以促进肌肉力量均衡发展,提高肌肉群的协调能力。
(2)心血管系统。小学生心脏发育尚未完善,心脏重量与容积均小于成人,但相对值却大于成人。心肌纤维较细,收缩力弱,心脏泵血力量弱,为满足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只有增加心跳频率来弥补,故小学生心率较快,心脏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少。小学生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口径比成人宽,外周阻力较小,血压较低。上述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点提示:小学生能承受一定的短时间大负荷训练,对逐步加大的运动负荷有较大的机能潜力。但运动负荷不能过大,不宜做过多、过长的“憋气”,可以多进行一些匀速、低强度的耐力练习和球类活动,以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
(3)呼吸系统。小学生胸廓狭小,呼吸肌力量弱,因而呼吸浅、频率快,呼吸效率差,肺活量小。小学生的气管、支气管管腔比成人狭窄,黏膜薄弱,血管丰富,气管内纤毛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能力较差,易受尘埃和微生物侵害。为此,平时要养成用鼻呼吸的卫生习惯。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运动场所的空气环境。此外,还应注意呼吸与运动的配合,如在长跑时应呈节律性呼吸,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呼吸方法。
(4)神经系统。小学生大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得到提高。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过程发展不均衡,6~13岁左右兴奋过程占明显优势,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兴奋容易扩散而出现错误和多余动作;神经元工作能力较低,易疲劳,但神经灵活性较好,物质代谢旺盛,所以疲劳后恢复也较快。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善于模仿。根据小学生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选择生动、有趣、多样化的锻炼内容和练习手段,不宜做过分精细、难度较大的动作。同时,教师应多采用直观的动作示范,年龄越小,教师示范动作的比例应越大。
2.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前期和中期,开始进入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他们的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1)运动系统。初中生的骨骼生长明显,身高增长加速,肌肉蛋白质含量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速度加快。此时,肌肉发展以纵向为主,但仍落后于骨骼的生长速度,肌肉力量和耐力仍较差。此外,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力量的性别差异开始显现。这一时期,力量练习宜以克服自身体重的较轻负重练习为主,多进行伸展运动和跳跃运动,应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和伸肌的力量,并注意力量练习中的性别差异。
(2)循环系统。初中生的心脏发育速度增快,心脏重量和容积增加。与心脏相比,血管发育相对滞后。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性腺和甲状腺等腺体激素分泌增多,会引起血压明显升高,称为“青春性高血压”。其特点是收缩压较高(一般不超过150mmHg) ,具有起伏现象,而舒张压则在正常范围内。根据初中生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点,可以适当增加力量及耐力性练习的比例,以发展心肺功能。对出现“青春性高血压”的学生,如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且运动后又无不适应者,可照常参加体育活动。但运动负荷不可过大,不宜做举重等需要“憋气”才能完成的力量练习,并需定期检查,加强医务监督。
初中生呼吸系统进一步发育。随着心肺功能的增强,初中生的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发展初中生的有氧工作能力,可以适当地增加有氧锻炼的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
(3)神经系统。初中生大脑皮质抑制过程逐渐加强,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但由于分化抑制能力在14~16岁后才迅速发展,因此,初中生对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仍有一定难度。联想、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提高。这一时期内分泌功能活跃,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性暂时下降,女生的表现更为明显。
3.高中生的生理特点
高中阶段已进入青春发育中、后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育基本成熟,接近成人水平。
(1)运动系统。高中生骨骼的生长已进入稳定阶段或缓慢增长阶段。女子16~17岁、男子17~18岁骨化迅速。脊椎骨到20~22岁,髋骨到19岁后完成骨化。骨化完成后,身高不再增长之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所以,高中生仍要科学安排力量练习。高中阶段的学生肌肉的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肉横断面加大,肌力显著增强。15岁以后,小肌肉群迅速发育。15~18岁是躯干肌群力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明显。这一时期的力量练习可以增加负荷,以有效发展肌肉力量。练习的方法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可以适当安排静力性力量练习。两种练习方法均要注意负荷强度不宜过大,组数不宜过多。在练习结束后,应做好放松活动。
(2)循环系统。高中阶段的学生心肺器官的发育已比较完善,心脏重量、容积、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已接近成年人水平。高中生胸围增大,肺活量增加,最大摄氧量在16~17岁时比初中阶段增长速度减慢。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可以继续增加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以进一步提高心肺功能水平,但仍应注意“青春性高血压”现象,做好医务监督。
(3)神经系统。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神经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并趋于复杂,分化抑制能力进一步发展,兴奋与抑制过程更加平衡;神经系统机能已发展得相当完善,能够掌握一定难度和较复杂的动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