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任之旅
1.课程介绍
项目名称叫“信任之旅”,这是一个个人挑战与团队配合的项目。
2.课程目的
(1)培养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2)感受相互帮助与关爱。
(3)体验信任对完成任务的作用。
3.人数与时间
(1) 12~14人一组最佳。
(2)项目完成时间在40分钟左右。
4.场地器材
适合活动的室外场地一块,设有跨过、绕过、钻过等各种不同的人工障碍物,准备和学生人数相等的眼罩和A4白纸若干。
5.组织过程
(1)假设学生是一群丧失了视力的盲人朋友,现在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一段充满荆棘的路途。
(2)选定一名学生做引导员,一名学生做安全记录员,其余学生戴上眼罩。
(3)戴上眼罩之后,全体学生在两分钟内不出任何声音,在原地利用手上的一张A4纸折叠成最能代表你手工能力的作品,这个时段由安全记录员在一侧进行监督。
(4)利用两分钟时间带领引导员迅速对穿越路进行一次探路活动,并简单告知一处危险地带。
(5)收集手工作品,并由记录员记录它的制作者,然后开始旅程。
(6)全体学生在开始时有三分钟时间可以讲话,此后直到完成任务,不得发出任何声音。
(7)活动中注意安全,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挑战,不得摘下眼罩,不得在禁声期讲话,否则将受到处罚。
(8)依次牵手(或将双手搭在前面学生肩上)前行,教师叫停时,全体学生必须立刻在原地停做动作。
6.安全监控
(1)要求道路地面平整,障碍物设置明显,但不要设置尖锐的障碍物。
(2)学生戴上眼罩后不要随意移动。
(3)引导员严禁有意加大难度或开玩笑。
(4)提醒学生摘下眼罩时先闭一会儿,再慢慢睁开。
7.课程控制
(1)课程布置阶段。①语言精练,重点突出,讲解清楚,及时反馈,确保学生了解任务要求;②要对引导员和安全员进行特别交代,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完成任务;③选择具有责任感、有一定表达能力、做事认真的学生做引导员和安全监督员;④径长度应该在200~300米之间,障碍依难度设定7~10个,难易结合。
(2)课程实施阶段。①要求学生注意安全,每到一处障碍物时,应在此处等待保护帮助;②对那些表现胆怯的人多一些鼓励和安慰;③提醒引导员不要催促学生,不要急于求成;④安全监督员在不发出声音的情况下,在监督队伍中等待或移动的学生。
8.回顾总结
(1)对大家完成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
(2)鼓励每一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盲人先谈,引导员和安全员尽量安排在回顾的后半段发言。
(3)关于沟通采取了什么办法。
(4)根据学生的回顾,和大家交流关于活动中信息的传递和接受是怎样进行的?正确的信息传递后还没来得及回顾,下一个信息又到来,信息的叠加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5)互相信任对于完成任务的重要意义。
(6)让引导员谈谈他们对责任的认识。
(7)让盲人学生谈谈各自的弱势和困难,获得他人的帮助努力排除困难的重要原因,让学生懂得以感恩之情看待成功。
(二)越障
1.课程介绍
项目的名称叫越障,是一个团队协作进行挑战的项目。这个活动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判断力,也需要一定的勇气、服从和奉献精神。
2.课程目的
(1)培养团队决策能力以及将决策与执行顺利转化的能力。
(2)体验“从做中学”,提高团队学习能力。
(3)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加强成员间的关爱。
3.人数与时间
(1)参加人数以12~14人一组最佳。
(2)项目完成时间在40分钟左右。
4.场地器材
一块足够大的自然地面,场地避免坚硬的凸起物与尖锐物体,安置或利用可以挂网的直立物。高2. 5米,宽6米的绳编大网一张:长4米左右,直径约10厘米的长竹竿3根;长2米左右,直径约6厘米的短竹竿1根;6米左右长绳1条;2. 5米短绳3根;手套14副。
5.组织过程
(1)在活动开始前,将身上的硬物与不用的物品放到一个指定的地方,然后做适量的热身活动。
(2)在40分钟内使用所提供的器材,让所有学生以及提供的器材从网的一侧到达另一侧。
(3)活动中任何人、任何物体不得触网,否则返回起点重新开始。
(4)为了大家的安全在活动中要戴上手套,使用器材时要轻拿轻放,不要耍玩,用完后清点。
(5)学生必须服从指挥,1米以上高度禁止跳跃。
6.安全监控
(1)强调安全,摘掉身上的物品放到指定地点。
(2)竹竿绑好后,每次通过2~3个人,检查绳子是否松动,不断提醒重新绑紧。
(3)学生捆绑竹竿时,可以对捆绑点与捆绑技巧给些指导,学生搭建A字型结构时,提醒学生搭得高些。
(4)建议学生超过障碍物后双手抓竹竿,脚自然下垂触地落下。
(5)学生爬到顶端的时候,监控人员一定要跟随保护。
7.课程控制
(1)课程布置阶段。①确认器材的安全性,竹竿有无劈裂,绳子是否结实;②做项目前确认参加人数和整体学生的体型特征,对完成项目不利的因素多作些准备;③给学生多一些鼓励,但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求成。
(2)课程实施阶段。①不断提示学生应注意竹竿的坚固程度和绳结的结实程度;②讨论时间过长时可以提示,有时“武断”的决策和勇于尝试也很必要;
③对于学生违反安全规则的行为予以及时制止;④必要时进行时间控制、技术指导,记录关键点、关键人物、典型实例用于教师小结;⑤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求每个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活动中。
8.回顾总结
(1)对活动中全体学生的努力给予认可和鼓励。
(2)每个学生都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回顾,作出相应的简短评价,并谈谈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3)对活动中决策的形成进行回顾,结合生活中或身边类似的情形与大家分享。
(4)队长在活动中领导力的表现程度,如何授权与如何总结成败经验教训对不同活动的帮助。
(5)学生可对其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尤其是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要多一些鼓励。
(三)信任背摔
1.课程介绍
项目名称为信任背摔,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挑战,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信任,突破自我极限。
2.课程目的
(1)通过对信任背摔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该项目的布置、操作流程、等。
(2)通过对信任背摔项目的实践,培养学生相互信任,增强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
(3)发扬学生互帮互助精神,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
3.人数时间
(1) 12~14人一组最佳。
(2)项目完成时间在80分钟左右。
4.场地器材
1.4~1.6米的背摔台、0.8×0.02米的背摔绳。
5.组织过程
全队每个人轮流到背摔台上背对队友,双脚后跟1/3出台面,(教师做示范动作),身体重心上移,尽量垂直水平倒下去,下面的学生安全把他接住即为完成。
6.安全监控
在做这个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背摔学生在背摔台只能严格按照动作要领来做,才可以保证足够安全,特别要遵守以下几点,即不要向后窜跃、倒下时肘关节收紧不要打开、不要垂直向下跳、要控制自己的双脚不要上下摇动并打开;搭人床的学生第一组队员的肩膀距背摔台边缘约30厘米的距离,学生的个子可以不用很高,通常安排女生;第二、第三组应用力度最强的四个人,当然,如果背摔者的个子较高受力点应向后调节,每组学生的肩膀应紧密相连勿留空隙;人床形状应保持由低渐高的坡状,剩下的学生要用双掌推住最后一组学生的肩膀处,以保护人床的牢固,所有队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撒手或后退;当听到背摔学生的询问“准备好了吗”时,头要向后仰,同时侧向学生的背部,当学生倒下来后,一定遵守“先放脚后将身体扶正”的第一原则;做保护的学生不要迅速撒手或鼓掌,以免发生其他意外。其次,第二、第三组队员在承接几名学生后,要互相交换组位以免疲劳。
7.课程控制
(1)接人动作布置。做右弓步,双手伸出,手掌掌心向上交叠放在对方锁骨上(要注意五指并拢、拇指不能向上),一组的两个人要将脚和膝盖贴紧,腰挺直,抬头斜向上45度看背摔者。
(2)背摔者动作布置。背摔者手部的准备动作:前伸、内翻、相扣、翻转抵住下颚。绑好手后,令背摔者站在台上进行以下动作:脚跟并拢、膝盖绷直、腰挺直、含胸、低头、手抵住下颚,准备背摔。
8.回顾总结
(1)对全队顺利完成任务予以肯定。
(2)让大家自由发言谈体会(可先让倒得不好的学生发言,然后再让第一个倒的学生发言,或依次发言)。
(3)在白板上记录每位学生的发言要点和他们的名字。
(4)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四)高空断桥
1.课程介绍
项目名称为高空断桥,是一个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整个过程需要独立完成。“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浓缩了这个活动的精华。
2.课程目的
(1)克服恐惧,勇往直前,认识自我,战胜自我。
(2) 自我说服与自我激励,鼓励他人和获取鼓励的重要性。
(3)面对困难时的互助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4)学生的挑战顺序与团队内部组织方法的关系。
(5)认知心态对行动的影响,学会缓解心理压力。
3.人数与时间
(1) 12~14人一组最佳。
(2)项目完成时间在70分钟左右。
4.场地器材
(1)室外:组合训练架或专项训练架,高7~12米(从避免身体伤害角度考虑,有些时候越低越危险)。
(2)直径10. 5毫米动力绳2条,连接后下垂,一根与桥上人员齐膝长,供拓展教师用;另一根至腰,用于桥上保护学员。静力绳一根,与训练架高度相等或略长,用于攀爬保护的上升器引绳。
(3) D型锁或0型锁4把,用于连接两条平行的钢索(有安全滑轮装置可省);主锁4把。
(4)上升器2把(拓展教师可用主锁与80厘米长的扁带代替)。
(5)至少准备3条坐式安全带,3顶安全帽。
(6) 40厘米长应急扁带1条,雨天大毛巾1条。
(7)足球护腿板2副。
5.组织过程
(1)大家一起学习安全带的使用方法,掌握头盔、主锁与上升器的使用方法。
(2)在地面演示并组织模拟练习在桥面上的完整动作。
(3)准备挑战的学生穿戴好保护装备之后,接受队友的队训激励。
(4)利用上升器爬上距离地面8米的高空,空中有个断开的桥面,走到桥板的一端,两臂侧平举,然后大声地问队友:“准备好了吗?”当听到“准备好了”的回答之后, 自己大声喊“1、2、3”,同时跨步跳到桥板另一端,单脚起跳,单脚落地,然后按同样的要求再跳回来。
(5)在桥面上不允许助跑,跳跃过程中,可以一只手轻扶绳子以维持身体重心,手不允许紧拽保护绳(有时候在学生习惯手扶的位置打一个简单的结也是一个好办法)。
(6)每位学生在穿保护装备后在地面上进行试跳,一定要记住自己的起跳腿。
6.安全监控
(1)学生如有严重外伤病史,或有严重心脑血管及精神疾病,慢性病及并发症或医生建议不适合做此类挑战活动的人,可以不做此类挑战项目。
(2)学生穿安全带、戴安全帽、连接上升器时指定一名队友帮助,安排一名学生负责检查,队长再作最后一遍全面检查。
(3)一名学生在做项目时,队长安排好下一名学生做好准备,前一名作项目的学生回到地面后下一名学生再开始。
(4)不断提醒学生将上升器始终保持在自己腰部以上的位置。
(5)上断桥后,教师让其背靠立柱保护在身体的内侧,并为其扣上保护绳主锁,然后摘去上升器连接的主锁,同时观察学生的身体反应(摘锁顺序一定要先挂后摘),再次检查学生安全带、安全帽的穿戴情况。
(6)教师用绳与学生用绳要理顺,分别连接在平行设置的钢索上,不要交错(一般习惯于将短绳及学生用绳挂在前进方向的靠右侧的钢索上)。
(7)挑战结束学生下去时,先扣上升器的主锁,再摘保护绳的主锁。
(8)教师在爬升过程中最好使用上升器,也可用主锁与长扁带连接后按照全程保护原则操作。
(9)在板端时提醒学生将支撑脚脚尖探出板端少许,然后果断跃出。
(10)遇学生不敢过桥,教师可先将其引至桥的一端, 自己到另一侧引导过桥(如果学生与教师共用一根钢索时慎用此法)。
(11)如果学生在断桥的另一侧重心不稳定、摇晃、不敢前进时,教师在引导其放松保持稳定的同时,用背部靠住立柱,直到训练架不再共振为止。
(12)教师必须戴安全帽,学生要戴足球护腿板。
7.课程控制
(1)课程布置阶段。①语言精练,突出重点,讲解清楚,及时反馈,确保学生了解任务要求;②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挑战活动,确认不适合参加此活动学生的身体状况;③提示学生互相帮助,确保护具穿戴安全。要认真观察女学生、体胖、年龄偏大和不擅运动的学生在地面试跳的距离,以便调整板距;④学生跳回来时的收板距离不宜过大,应让学生看到收板过程。
(2)课程实施阶段。①观察学生反应,利用心理学的辅导方式给予学生适时、正确的辅导;②按照轮流挑战顺序,对团队中完成任务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未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鼓励及合理提示,不要将女学生全部留在最后;③学生上桥时说:“欢迎前来挑战”,对所有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鼓励;④观察并简单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便于教师小结;⑤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进行指导,保持学生挑战的积极性;⑥必须将保护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学生身体反应明显不适合继续挑战不得强求。⑦720分钟仍无效果时,教师可适当协助完成。
8.回顾总结
(1)对所有学生完成挑战任务给予鼓励。
(2)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讲讲自己的感受并给予肯定。
(3)掌握发言顺序。
(4)谈谈在地上跨越的感觉和在高空中跨越的感觉以及学生的心态在其中起了什么变化。
(5)当学生想要放弃时是靠什么说服自己完成项目的。
(6)在激励面前,有人喜欢队友的鼓励,有人喜欢自己激励自己,假如你一个人参加这种活动,你会怎样做?
(7)按照学生的分享要点,对学生没讲清的部分给予补充。
(8)时间是战胜困难(恐惧)的最好良药。
(9)在人生一步一步前进的途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和意外应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
(10)可以分享“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亲身体验,讲述身边人面对“艰难”渡过难关的相关的故事。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它一般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少年儿童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
3.影响少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体育锻炼对培养少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5.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少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各项原则是如何释义的?
6.体育锻炼培养少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设计一份培养少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教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