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和谭世名订婚这年的旧历五月,秋葵的祖父陈益怀老人因病去世了。婚姻大事在陈益怀老人在世时完成了,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而对谭世名升学考“东山”的事,他临终前也留下了遗言,对身旁的儿子说:“绍纯,世名是个好孩子,对于世名升学的事,你要出面管一管。润区这几年家境衰落,你和他是儿女亲家了,他经济上有困难要想办法接济,世名升学确实有经济困难,你就给他包下来吧!”
谭润区参加陈益怀老人丧事的时候,陈绍纯把老人临终时的遗言转告了他。
陈益怀老人的话,让谭润区不得不郑重考虑。
陈绍纯遵照父亲遗言,到东山学堂找到年轻时候的学友党老师,谈了未过门的女婿——谭世名入东山高等小学堂的事情,请求帮忙。
“谭世名入学的事,陈庶康报名当兵以前同我谈过,孩子有求知的欲望,是好事情,”党老师接着说,“请谭世名有时间来东山一趟,让他来看看东山学堂的环境,我也好给他介绍学堂的情况,坚定他升学的信念。”
陈绍纯对谭世名前程的关心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儿女。这些感动了谭润区,最后准许谭世名报考高等小学,但之前要先去东山学堂看一看,了解情况。
这天,没有出过远门的谭世名,只身来到湘乡县城。党老师热情地接待了谭世名。向他介绍了许多学堂的现况。
谭世名问党老师道:“东山学堂是否全改上新课,不再学古文?”
党老师回答说:“在东山学堂里,也还有古文课。学堂是个传播文化的地方,古诗文、经书也是学生的文化课。但是,这些课文是有选择的,要向学生传播‘富家强兵’爱国思想。从《尚书》、《礼记》、《史记》、《三国志》中,也可以学到治国、爱国和国家兴亡安危的道理。”
接着,党老师顺口背诵几句:“‘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其实,在古文里是可以学到救国救民道理的。”
谭世名出门到东山学堂走了一趟,得到了许多启示。从县城返回,路过二都柳树铺时,天快黑下来了。秋葵得知谭世名到东山学堂去的消息后,就从晌午一直等到天黑。
谭世名和秋葵,一相见,俩人就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谭世名把党老师介绍的情况全都说给了秋葵听。
此时的秋葵年仅13岁,向谭世名说道:“只要你能上东山学堂,我全力支持你。”谭世名问道:“还有个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这人,有什么话不好说的。”秋葵说道。
“那天,绍纯叔与父亲商谈我投考东山学堂时提出一个条件,”谭世名接着说,“升学前,要咱俩先完婚。”“啊!原来是这样。”秋葵说,“只要你能升读高等学堂,这我也答应。”说完,她又有些害羞地扭过头去。
谭世名从东山回来了,他将所见所闻告诉了父亲:“东山学堂不错,学堂还设有古文课。我看那课程表上还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学堂里的党老师说,就是当一名小学教员,也得有高等小学堂或者中学的毕业文凭才行。”
谭润区听世名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也放心了。于是就赶忙给谭世名筹集投考东山学堂的学费。
谭润区兄弟分家后,家庭经济较困难。但他作为谭世家族的长子,顶着绅士家庭名声,送儿子上学,费用不能让还没有过门儿媳的父亲供给。谭氏宗族祠堂有一条规定尚未废除,即可以议决奖励族里的子弟入学。
依照这条规定,谭氏宗族祠堂的族长谭润区主持集会,决议给谭世名投考东山学堂津贴义谷若干担,谭世名自己家中再贴补若干花费(一个学生读一年高小需花费五六十元)。谭世名的学费得到了解决。谭世名心里高兴极了,很快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秋葵。
但是,谭润区尽管答应儿子的升学请求,但心里还是有些忧虑。他知道,儿子谭世名出生、成长的这16年当中,正是中国社会的大变动时期,新生的革命力量波涛汹涌。如果儿子谭世名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将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对此,谭润区心里为他的长子的前程忧虑不安。坐卧不安的谭润区,走出楠竹山村,到二都柳树铺去找老朋友陈绍纯商量。
“绍纯兄,世名升学的学费准备好了,但是最好等孩子完婚后,再让世名投考东山学堂。”谭世名说道。“行啊!”陈绍纯夫妇赞同谭润区夫妇的意见。他们一道为谭世名和秋葵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不久,喜字便张贴在了谭世名家的大门上。
这年,谭世名16岁,和秋葵缔结良缘,从此陈赓与谭政就成了亲戚。
谭世名和秋葵算得上一对美满夫妻,两人夫唱妇随。
可是,作为长媳,秋葵不仅要侍奉公婆,还要照顾好年幼的弟弟妹妹和操持家务,十几岁的秋葵刚过门,肩上就挑起一副重担。
谭世名看到妻子秋葵整天这样劳累,不免心疼,可又无可奈何。
“为了你,再苦再累我也能够忍受得起。”秋葵说道。
不久,谭世名接到了东山学堂的入学通知书。谭世名告别妻子,扛着行装,踏进了东山学堂的大门。一进门,首先看的是学校张贴的名单。
谭世名被编入第十六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