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遵义会议的精神

遵义会议的精神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日上午,强渡成功,全师及后续部队安全渡过乌江。与此同时,红二师在江界方向与敌人激烈交火后,也于1月3日渡过乌江,占领遵义城。红一师随后跟进,驻城北关,担负起警卫遵义会议的任务。毛泽东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军委的领导问题的情况。红军部队纪律严明,遵守民族风俗习惯,严格执行了民族政策,得到藏族同胞的拥护和支援。

长征途中强渡乌江的先锋部队仍然是红一师。1935年1月1日,红一师部队进抵回龙场渡口。谭政进行渡江战斗政治动员时说:“我们师担负着强渡乌江的战斗任务。这不仅是为红军大部队的渡江开路,更重要的是乘势抢占遵义。”

遵义城

强渡乌江的前卫由红一师的一团担任。1月2日,指战员不顾风雨交加,在团长杨得志、政治委员黎林的带领下,于当日下午以8名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在火力的掩护下,乘筏偷渡,结果失败了。

遵义会议旧址

又乘夜暗,在乌江下游水势较缓的地方,由第一营营长孙继先带领突击队,跳上事先准备好的竹筏,冒雨再次强渡。3日上午,强渡成功,全师及后续部队安全渡过乌江。

与此同时,红二师在江界方向与敌人激烈交火后,也于1月3日渡过乌江,占领遵义城。红一师随后跟进,驻城北关,担负起警卫遵义会议的任务。

不久,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指战员对于红军长征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赤水河,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是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

在“四渡赤水”的战役中,显示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才能。此时,蒋介石又纠集了湘、川、桂、黔各军阀部队和其嫡系薛岳兵团共150多个团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疾进,妄图围歼红一方面军于乌江西北狭窄地区。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之战。

在渡赤水河的战役中,红一师在完成黄陂洞阻止敌人南下任务后,在猿猴场渡口准备渡河时,毛泽东派参谋来渡口,找到红一师领导,要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黄甦、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人速到他那里去。因耿飚正指挥部队渡赤水河,李聚奎、黄甦、谭政等人去见了毛泽东。

毛泽东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军委的领导问题的情况。同时,毛泽东讲了关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问题。毛泽东还针对红一师长征路上的作战情况说道:“你们一师在长途中几次被敌人侧击,都随机应变地处理得很好。你们避开了敌人的锋芒,按照军委的意图,当机立断,这是正确地执行了军委的命令。今后这样的情况还会更多,就是要发挥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

听到这些,谭政激动万分。

在红一师部队中传达贯彻遵义会议精神时,谭政论述了遵义会议“解决了军委的领导问题”的重大历史意义,强调有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又有正确的政治工作作强有力的保证,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强大敌人。

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坚定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信心。“四渡赤水”战役胜利了。

“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迅速北上,进入彝民区。

大渡河上泸定桥

虽然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盟誓,达成红军通过彝族区的协议,而红一师的一团作为先遣队通过彝族区的时候,仍有许多部落的彝民手拿梭镖大刀挡住去路。在这当中,由于对部队事先进行了民族政策的教育,在彝民区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当地民族的友好相处,得以顺利地通过。

白浪翻滚、河水奔泻、涛声如雷的大渡河,又横跨在红军的前进路上。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在大渡河畔负责指挥先遣队渡河作战。先遣队由连长一名、排长一名、正副班长四名、战士十一名参加的十七勇士组成,他们乘坐第一船,在轻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渡过大渡河,登岸占领滩头阵地,接着又乘势占领了主要阵地,然后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了!

长征,道路曲折、艰难。

红军战士爬高山、渡激流,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要与凶恶的敌人作战。在翻越人称“神仙山”的夹金山时,谭政向部队作了过雪山的政治动员,部队情绪高涨。“翻越夹金山,气死活神仙”、“制服大雪山,会合四方面军”等口号,此起彼伏。

6月,红军翻越雪山,进入藏族农牧区。这里草原辽阔,居民极少,又是民族区,红军战士继续北上。

红军长征翻过的大雪山——岷山

但当部队到达马河口时已经断炊两天了,每人带的一点干粮也吃完了。怎么办呢?有人提出来说地里的豌豆苗可以摘来吃。政治委员黄甦说这是违反群众纪律,不同意。后来谭政出了主意,他说为了不损害群众利益,可以采摘群众的豌豆苗后,在地头上放几块钱作为赔偿,并插上木牌说明。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也就这样做了。

红军部队纪律严明,遵守民族风俗习惯,严格执行了民族政策,得到藏族同胞的拥护和支援。藏族同胞以最高的待客规格——藏巴团子,设宴招待经过这里的红军领导干部。

红军长征跨过的茫茫草原

谭政参加了欢迎宴会。

长征以来,红军指战员都是靠野菜、草根充饥,米面从未沾唇。

谭政在欢迎宴会上,一连吃了七八个藏巴团子。

谭政后来回忆时说道:“当时,觉得藏巴团子可真香啊!可是,不能再吃了。因为我们也在教育部队,饿过头的肚子不能吃得过饱,吃多会胀死的。所以,我吃了八个藏巴团子以后,便克制自己,不能再吃了;尽管肚子饿得很,可我们终归是红军的领导干部呀,要是没完没了地吃,连受苦的藏族同胞也会笑话饿瘪肚皮的红军的!这大概也是红军长征路上艰苦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吧。”

长征,给谭政身上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纪念品,那就是脚板上长了个硬块,走起路碰上这个硬块,非常痛。当年,在延安时医生要给他做手术,手术不大,但很复杂,没挖掉。新中国成立后医疗条件好了,医术高了,谭政也没有做。

那么,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长在脚板里面?诊断结果是:一个小木刺插在脚板里面,被周围的肌肉紧紧裹着。医生说,估计是长征路上扎进脚板里的枣刺。

“那这个手术不用做了,就让它永远在我的脚板上长着,当做长征纪念吧。”接着谭政又感慨万分地说,“我的脚板有时痛得难忍,但是,一痛,倒使我想起了艰苦年代的长征路!”

毛泽东《七律•长征》手迹

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结束,谭政还给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留下了一部很珍贵的“财产”,那就是他在长征路上最艰苦环境中写下来的几十万字的战斗报告和军队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他们以“永存”文件的身份,存放在军委档案馆。计有:《1933年6月份政治工作报告》、《1933年8月份工作报告》、《1933年9月份政治工作报告》、《1933年10、11月两个月政治工作报告》、《1933年12月及1934年1月的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9月份政治工作报告》,以及上文已经提到的战时政治工作报告,有《温坊战斗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9月7日)、《新田夜间战斗的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9月25日)和《高兴圩以北战斗的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10月6日),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