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是众多职业倦怠的一种教师生涯规划

是众多职业倦怠的一种教师生涯规划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是一名中学教师。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生成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倦怠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教师是助人行业中患上这一职业疾病的高发人群典型。倦怠是心理不适的外显过程。部分教师为转移烦恼、消除倦怠感,还形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饮食本身应成为人生的享受而不是痛苦。

第二节 职业倦怠——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得不说的问题

生涯故事

李薇的心声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重庆出差的间隙,抽时间与老同学李薇见了一面。她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们约好在咖啡馆见面,我坐定不久,她如约而至。

看着她,感觉很吃惊。疲惫的神态,腊黄的脸色,和6年前大学刚毕业时那个充满活力的李薇完全不一样了。聊过之后才知道,每一天学生、家长、校长,计划、考试、检查让她无休无止地忙碌着。她从前最喜欢的逛街、游泳、K歌也不能使她快乐了。

她对一切失去了热情,像一把因风吹、日晒、雨淋而褪色、破旧的伞,疲惫无力地支撑着。她说,你知道吗,这就像一个人在窄窄的楼道里爬楼梯,压抑、无趣,可又无法停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经过深入交谈,李薇敞开了心扉,认真地跟我讨论起了目前教师亚健康状态:

在我们学校里,目前士气很低落,大家都比较疲倦。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得不到赏识,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付出很大的努力却没有回报。老师们经常抱怨,尽可能地少做事,不愿努力尝试新事物,不太负责任,迟到,早退,经常请假。在我们办公室里没有笑声,同事之间比较冷漠。在师生关系中,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很消极、急躁、不耐烦,总是感到失望和生气。老师们对学生期望很低,不关心纪律,而且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和睦。目前大家都不太喜欢工作,有些教师经常有调到其他学校或离开教育系统的想法。

(资料来源:金忠明,林炊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7.)

问题思考:

1.李薇的痛苦你是否正在经历?

2.是否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所在?

3.有信心消除痛苦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如此感慨:“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我变得不喜欢去学校。学生们总是不停地惹是生非!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我觉得很累……”很多教师脑中存在一种模糊意识,这种意识是对不确定的苦恼,对重复性工作的倦怠。他们害怕工作,感到精疲力竭,不关心学生,他们对工作表现出不满,而且逃避社会工作。随着这种不确定的苦恼感增加,工作、家庭中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势不可挡和难以克服了。工作表现逐渐变得更糟。教师感到无能为力,不胜任工作并经常请假,生活就是为了周末和假期,盼望着退休。[1]出现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何为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生成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2]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召开后,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开始流行,加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助人者(如教师)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致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情感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倦怠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教师职业倦怠只是众多职业倦怠的一种。教师是助人行业中患上这一职业疾病的高发人群典型。教师作为一种特殊助人行业,其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情景,教师要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负责程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家长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产生的过度要求等压力,若不能有效舒缓,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特征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疏离和冷漠。在身体方面的具体表现是: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反应力弱化,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在心理方面的具体表现是:缺乏热情、倦怠工作,易产生疲惫感,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较大、易焦躁等;在行为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得过且过,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害怕竞争。

倦怠是心理不适的外显过程。教师职业倦怠总表现在他们日常的情绪和行动反应中,因此,判断自己是否有职业倦怠的征兆和苗头,可以从自己日常情绪和行动反应中自我观察。主要指标有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一)情绪反应

(1)抑郁性:感情消沉,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一切感到无聊、孤独、厌世。

(2)过敏性:多疑、嫉妒。常把领导、同事、学生、配偶甚至好朋友的无心言辞和行为当作有预谋的,并与自己紧密联系起来。

(3)易变性:情绪不稳定、刻薄、自伤、喜怒无常。

(4)冷漠型:不能换位考量学生,总有批评学业不良学生的冲动。

(5)封闭性:失去与同事、学生交流的热情,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内心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6)自我否定性:对生活和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信心,在好朋友聚会等其他场合中有很深的自卑感。

(二)行为反应

(1)无力性:无精打采,已陷入逆境感中,难以进行课堂教学,容易疲劳、失眠、头痛。

(2)盲目性:不假思索,草率行事,欠缺周密考虑。

(3)不安性:身心不安宁,注意力容易分散,工作效率差,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三分钟热度”。

(4)怠惰性:教学行为和处理相关的学生事务,往往缺乏自己的主见和坚持,随波逐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5)爆发性:经常出现过激行为,动辄耍脾气,视学生为情绪发泄对象,控制不住自己。

(6)自我表现性:在课堂上支配欲强,喜夸大吹牛,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强词夺理,甚至言行轻浮、浅薄,“师道”感低。

教师职业倦怠自测问卷

以下情况是否经常在你的工作中出现?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分值标准:1分—根本没有这种情况;2分—很少有这种情况;3分—有时会有这种情况;4分—很大程度上有这种情况;5分—完全符合。)

1.即便夜里睡得很好,你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困倦。 (  )

2.你总会为小事感到发愁,而在过去你很少会这样。 (  )

3.你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心里想着早点下班。 (  )

4.你认为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 (  )

5.你不认为自己当前正在做的工作有意义。 (  )

6.你会忘记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自己的约会,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私人贵重物品。 (  )

7.你认为自己总属于被忽略的角色,你的努力并没有受到重视。 (  )

8.你经常会感到头疼、身体痛,或者是感冒。 (  )

9.你工作比以前更努力,可取得的成就却比以前少。 (  )

10.你通过做白日梦、看电视或者阅读与工作无关的读物等方式来逃避工作压力。 (  )

11.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你没有可信赖的人值得倾诉。 (  )

12.你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愿意跟同事多交流。 (  )

13.你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感觉不到挑战和新意。 (  )

14.你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毫无控制感。 (  )

15.你经常在下班之后想着工作上的事情。 (  )

16.你对自己的同事没有好感。 (  )

17.在工作方面,你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陷阱。 (  )

18.你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  )

19.你在自己的工作中看不到有趣的事情。 (  )

20.你经常通过请假或者是迟到等方式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 (  )

分值:

25~35 :倦怠度很低;36~50:倦怠度较低;51~70:轻度倦怠;

71~90:倦怠度高;90以上:倦怠度过高

(资料来源:金忠明,林炊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0.)

二、如何摆脱教师职业倦怠

(一)拥有强健体魄

健康的生理状态是愉快工作的基础,而体育锻炼则是保持健康生理状态的最佳方式。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群体,很多教师忽视体育锻炼,这不仅有碍教师的身体健康,对于有效克服和远离倦怠感也是不利的。教师每周除站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坐着,要么批作业、批试卷,要么写教案、上网查资料、“充电”,这对于教师身体各部分系统的有效协调是不利的。不仅如此,身体不好必然导致精神欠佳,精神欠佳就相对比较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1.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贵在坚持不懈。很多人锻炼身体往往是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种心血来潮的所谓体育活动,无法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教师锻炼身体贵在持之以恒,当然也不必天天练习,一个星期坚持3~5次,足球、篮球等全身性、对抗性的运动每次1个小时左右即可,而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2.保持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能为身体补充丰富的能量,让身体处在较为健康的状态之下。部分教师为转移烦恼、消除倦怠感,还形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一些教师遇到压力,就“化压力为食量”,接着暴饮暴食来减压,通常暴饮暴食之后就意味着睡意的来临,酣然入睡就不需要面对压力和现实。还有一些女教师喜欢边吃零食边工作,尤其是现在很多学校教师的办公桌相互隔离,女教师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饮食本身应成为人生的享受而不是痛苦。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1)控制脂肪的摄食量,避免人体脂肪含量过高。

(2)多食用水果、蔬菜以及带麸的谷物。

(3)少吃熏肉或盐腌食物。

(4)减低化学物的污染。

(5)减少烟酒摄入。

(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当出现倦怠感时,记得提醒自己,我并不孤单。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和所处的环境。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人,遇到困境时就有途径化解。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身处逆境、压力重重时,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理解和热情的帮助是每一个人都热切渴望的。这些问候、理解和帮助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社会支持,它对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教师所具有的良好人际关系一般表现为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别人了解他,他也了解别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体学习、工作,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集体和同事群体,对倦怠感能产生抗体的教师一定是能与学生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同事建立协同互助、真诚相待、彼此信任的同伴关系的教师,他们之间都能够互相理解、尊重对方。

二是能够被他人悦纳。教师无论在学生群体还是同事群体中,都是受欢迎的。

三是在相对广泛的交际圈中没有几个知己可以倾诉心声。教师可以在压力很大或面临逆境时,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宣泄情绪。对待压力就像治水一样,不能围堵只能疏导。

(三)寻求合理的专业期望

中国社会向来给教师职业套上美丽的光环,这在潜意识里影响了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很多初任教师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带着在大学里构建的“乌托邦”式教育理想走进中小学,发誓要用自己的全部能量践行理想和抱负。这种有点脱离实际的抱负,由于其职前的“社会化”和专业准备不足,加之目前的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脱节,使之四处碰壁。

抛开社会期望,抛开初出茅庐的并不成熟的教育理念,以职业道德为导向,用冷静客观的心态寻找自己的专业期望,这个期望是符合自身实际水平的,是符合自身所处环境的。这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得以实现。

(四)紧跟时代步伐不要掉队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多。知识爆炸挑战着教师的学科背景,网络的普及使得学生在个别问题上的知识比教师知道得更多,教师已无力扼守专业权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教师若不能有效投入课程改革实践,就很容易因跟不上“时代潮流”而被汹涌而来的各种变革折腾得厌倦不堪。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的年龄在增长,职称在改变,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若不能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将严重影响教师成长,阻碍学校发展。

许多教师的困惑来自于经常变动的教学安排,而教学安排的变化往往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侧面体现,如果教师能够钻研教育改革发展趋向,也就能够很好地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对于教学安排更具前瞻性与主动性。当对教育事业有一定驾驭能力之时,成就感随之而来,倦怠感相对降低甚至消失不见。

(五)另觅他处

频繁更换工作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中小学教师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认真分析自己对工作不满的真正原因以及需要做出怎样的改进努力,而只是盲目地选择眼前冒出来的某个机会。其实很多情况下教师并非是厌倦本职工作,只是遇到暂时的挫折而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有些年轻教师血气方刚,眼里容不得沙子。

其实,这是教师在大学里的从教理性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而并非教师职业本身出了问题。因此,教师在跳槽之前要想清楚,另觅他处之后眼前的烦恼就能消除吗?当下的矛盾就能解决吗?其实需要改变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自己。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调整生涯规划的方向与实施方法来缓和不悦的内心感受,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

【注释】

[1]金忠明,林炊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2]金忠明,林炊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