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述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评述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成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一是文献法,二是观察法。“他者”姿态指的是比较教育研究者,由于国籍、民族、文化传统、学科领域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原因,在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研究立场错位,以至产生误解甚至偏见。

三、评述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一)研究评述

上文所述的研究成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领域的概况。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文献法、短期参观访问为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一个学科分支得以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成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一是文献法,二是观察法(以短期参观访问为主)。就文献法而言,其资料获得的主要渠道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外文资料,主要来自于对国外文献的翻译;二是中文资料,包括国人的研究成果或是考察报告等。文献法固然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但由于上述文献都已经是第二手、第三手的资料,期间翻译、语境、语意等转换将很大程度影响到资料的准确性、客观性。况且,间接经验也无法取代直接经验。然而直接经验虽然可以通过参观、考察取得,但如果是走马观花或一鳞半爪式的短期参观访问,却也会影响到经验获得的系统与完整,甚至于出现一些应景之作。

(2)“他者”姿态影响下的研究假设与结论。

“他者”姿态指的是比较教育研究者,由于国籍、民族、文化传统、学科领域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原因,在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研究立场错位,以至产生误解甚至偏见。一个国家教育是其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如鱼之于水。捕鱼者若是以所见取所得的方式去抓鱼,往往会扑空,因为水折射了光线。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往往会以自身的制度、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等去理解他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所以难免会产生羡慕不已或不过如此等倾向,甚至“固执”地得出了“他者”姿态下的研究假设与结论,而忽略教育背后隐藏着更多社会因素,其经验的借鉴往往远非教育领域的借鉴那么简单。

(3)概念失衡和语境缺失下的研究困境。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相对特有的概念,这在本书前文已有述及。虽然概念的不对应,可以通过内涵理解来弥补,但事实上,具体到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则并不仅仅是概念不对应那样简单,因为驴唇不对马嘴的尴尬背后往往是语境的缺失或是语意的臆测,将严重影响研究。以德国为例,其并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我们学习的德国职业教育理论或经验往往来自其中职,如: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应用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在其理论基础、制度设计、适用对象、师资要求等方面都有其配套要求或应用环境,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借鉴与推广需要作出大量的工作进行本土化,需要根据国情酌情处理。

(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高歌猛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应是其中有力的和声,而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对外开放办学,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必须跟进,因此,虽然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尚显稚嫩,但其研究空间已经敞开。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笔者展望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将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

(1)丰富比较研究的方法,更强调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获取。

丰富研究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多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获取。固然文献法不应抛弃,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主要方法,但比较教育研究不应停留在“寻章摘句”上,而应更多地采用自然观察、访谈、问卷甚至是人类学的方法,去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保证资料的原始、公正、客观。这有赖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的拓展与深入。

(2)促进国际合作的深化,更强调多元研究视角的运用。

目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长期派遣访问学者、互换生等工作的重要作用,相信这方面的工作将在“十二五”期间必然得以进一步强化。因为,国际合作的深化有赖于跨文化理解的增强,而国际合作的深化也必然增进跨文化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者、国外的研究者才会拥有更为多元的视角来审视他国、本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才能避免研究中的自说自话或人云亦云。

(3)推动研究范式的转型,更强调解决方法的寻求与验证。

比较研究不应成为单纯的“理论——理论”的平行演绎,而更应体现在研究成果的应用上,成为“理论——实践——理论……”的螺旋递进,推动研究范式的转型,通过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学习或错误倾向的扬弃,促进研究成果的本土化,解决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或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