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兽类动物动作规律
“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凡是四足有毛的动物都称为兽。我们一般概念中的“兽”都是猛兽,如狮、虎、豹之类。小狗、小猫虽然属兽类,但善于驯服,通常把它们当作宠物饲养。还有猪、羊、牛、马等,既是人类劳动耕作的工具,又是餐桌上的佳肴,因此四足兽类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兽类动物分蹄类动物与爪类动物,两者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但稍有区别。这里主要以蹄类的马和爪类的虎为例进行分析。
一、蹄类动物的动作规律
蹄类动物有猪、羊、牛、马等,它们主要靠趾甲来行走、奔跑。
蹄是趾端的表皮变形物,是由一种特殊而较坚硬的角质层组成的,它有利于行走和承受体重,蹄有奇蹄与偶蹄之分。
蹄类的马是家畜,供耕作、运输、坐骑,古代可做战骑、射猎之用(图4.4.1、图4.4.2),用途广泛,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马的动作比较复杂,有走步、小跑、奔跑等。为了便于研究它的动作,我们先从它的骨骼解剖入手,了解一下骨骼在马运动中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创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图4.4.3)。
我们对人的骨骼解剖与动作比较熟悉,对马就知之甚少,为了理解马的前后腿与人类四肢的区别和动作的关系,这里将两者的解剖作个比较,就可初步了解该如何表现马的动作(图4.4.4[2])。
图4.4.1 马供耕作之用
图4.4.2 马供射猎之用
图4.4.3 马的骨骼
图4.4.4 人四肢与马四肢的比较
图4.4.5 人的上肢抬起与马的关节比较
从上面的图例中能看到人与马的四肢主要区别在于骨骼的长短不同,尤其是马的前足掌骨与人的掌骨相比特别长,马的后腿与人的下肢相比也长了很多。其实动物的前后足与人的四肢动作大致相同,当我们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后,马的四肢动作和所有四足蹄类动物的动作就不难画了(图4.4.5、图4.4.6)。
马的前足从起步开始到抬足,以及跨步落地之间的动作主要是以肩关节作运动中心,带动肘关节往前,形成弧形运动,然后以肘关节为中心,带动腕关节、蹄的弧形运动,形成肩、肘、腕、蹄的不同的弧形运动(图4.4.7)。
马的后腿起步、抬腿、跨步的各关节也是以大腿与骨盆之间的关节为运动中心点,抬腿时,带动膝关节形成弧形运动,然后以膝关节为中心带动踝关节、蹄的弧形运动,但要注意的是后腿抬高的动作要低于前腿(图4.4.8)。
4.4.6 人的图下肢抬起与马的关节比较
图4.4.7 马前蹄运动的弧形
图4.4.8 马后蹄运动的弧形
图4.4.9 四肢动物站立时前后肢成两分两合状态
四足动物一般站立时的脚是两分两合的,马亦是如此(图4.4.9),它的前半身的左前足在前,右前足在后面,后半身的左后足在后,右后足跨在前面,或者左右动作全部相反。
1.马的行走动作
马在静止时先是右前足向前跨第一步,左后足向前迈第二步,推动左前足向前迈第三步,再带动右后足跨第四步,接着推动右前足迈第五步,就这样继续循环下去,成为连续不断的行走动作。也可以后足先起步,然后同一边的前足跨出,这种步法只要遵循左后足→左前足→右后足→右前足的步骤就可以了(见附图130例,030)。由于马走路时关节的弯曲与伸直,造成身体的高低起伏,这主要表现在前脚抬起头低下,前脚落地头抬起(图4.4.10)。
图4.4.10 马行走时身体起伏
2.马的小跑动作
马能做出一种轻快而有跳跃节奏的动作,尤其是在马技表演中,马的小跑动作与音乐相结合,更有节奏感,马蹄发出的响声,好似在跳踢踏舞,节奏显得特别轻快、活跃,而且动作也富有弹性。因此在画马的小跑动画时,要掌握好动作的加减速度。
马的小跑动作的步法特点是成对角线前进的,例如两足同时抬起,同时落地(图4.4.11)。
3.马的快跑动作
马快跑时双足不是呈对角线步法,而是呈左后→右后→左前→右前的交换步法,足跨出去的幅度较大(图4.4.12)。
4.马的奔跑动作
马的奔跑基本与快跑相同,是两前足与两后足交替换步进行,动作较大,中间有一个四脚腾空的动作(图4.4.13)。
图4.4.11 马的小跑
图4.4.12 马的快跑
图4.4.13 马的奔跑
画马四脚伸展幅度最大时的那张动作时,身躯可以略微拉长一点,表现马的脊椎曲线,但蹄类动物一般脊椎较硬,奔跑时曲线弧度不大,不能过于表现脊椎的柔软弹性感(图4.4.14)。
踩地前,一张动画的腕关节或踝关节应超出原画(图4.4.15);
图4.4.14 马的脊椎曲线
图4.4.15 踩地前的关节要超出原画
马足抬起和着地时要注意弧线;
马尾要有曲线运动;
马奔跑时蹄的弯曲度比快跑要大(见附图130例,033);
马跳跃时腾空的身子要拉长,着地时身子略有弯曲,曲线弧度不大。
二、爪类动物的动作规律
爪类动物皮毛松软,骨骼不容易画准确,正如俗话说的“画虎难画骨”,因此,熟悉爪类动物的骨骼结构很重要(图4.4.16)。
爪类动物有跖行动物和趾行动物两类。
跖行类有熊、猴等,它们用长满肉质的跖部着地行走,因此缺乏弹性,跑和走都不快。
趾行类有狮、虎、豹、狗等,是用趾部着地行走和奔跑的。而腕部和跖部是离地的,减少了与地面的接触,因此步行、奔跑速度快。再则趾下长有肉质,落地时轻而稳重,有弹性,在伏猎时行走动作轻,追捕猎物时奔跑快而有弹性。
为了便于理解爪类动物的四肢结构与蹄类动物和人类四肢结构的区别,现将它们的解剖结构加以比较(图4.4.17[3])。
图4.4.16 虎的骨骼
我们再从解剖角度来分析四肢每个关节的运动中心点,然后进一步了解动作的运动规律(图4.4.18、图4.4.19)。
图4.4.17 人类与爪类、蹄类动物四肢比较
图4.4.18 肩的中心点
从图中可以了解以肩部为运动中心点的位置和以髋部为运动中心点的位置,然后按爪类动物的骨骼比例来画肘、腕、膝、踝的动作,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1.爪类动物走路规律
爪类动物走路规律基本同蹄类动物,但爪类动物的四肢较短,跨出步子也较小(图4.4.20),行走时,前爪抬起的动作是向胸内微侧,然后跨步迈出,狮、虎都是这样的走法(图4.4.21)。
图4.4.19 腿的中心点
图4.4.20 爪类、蹄类动物走路比较
图4.4.21 前爪内翻走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爪类动物走路时的脊椎是呈曲线运动的(图4.4.22)。
2.爪类动物奔跑规律
爪类动物的奔跑动作在动画片里经常出现,这里介绍一个奔跑图例(见附图130例,038),从奔跑动作中可以看到,爪类动物的脊椎比较柔软,因此在画奔跑动作时要体现出柔软的特点。前后足伸展的那个动作,身子可拉长一点,脊椎可以画成弧形,成略凹状。四肢收缩的动作,脊椎可以画成略凸状的弧形,这样就表现出柔软和弹性的特点了。图4.4.23是一幅爪类、蹄类动物奔跑中脊椎的比较图。
图4.4.22 脊椎呈曲线
还有跳跃动作,这种跳跃动作可以画得很美(图4.4.24),也可以画得很凶猛(图4.4.25),主要看你表现什么动物。在画跳跃动作前,先要有个下蹲收缩的准备动作,然后双脚一蹬,身体就腾空跃出;画落地动作时,前后脚可以先后着地,缓冲惯性,当后腿着地时,身体蜷缩成曲线状,增强弹性(见附图130例,082)。
我们学了爪类动物动作的基本规律,要想画得生动,还要结合动画片夸张、幽默的特性,例如迪斯尼卡通狗的夸张走(图4.4.26[4])
图4.4.23 爪类、蹄类动物奔跑时的脊椎比较
图4.4.24 跳跃
图4.4.25 跳跃
图4.4.26 夸张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