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佛教寺院的选址常以群山环抱、溪水充沛、景致优雅为主,以慎选“山环水抱,必有大发。”实际上许多上等好地理都被寺庙占据,故从古到今皆云:“天下名山僧居多。”吉地建造寺院是每一位建寺者的深愿。如果谈汉传佛教建筑,却不具备中国“理风水”的常识,这似乎未能把中国建筑的精神表现出来,同时也有点违心之论。
曹溪南华寺
虚云和尚写《重兴曹溪南华寺记》:“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秋。憨公清山始入山重兴祖庭,意欲填筑龙潭,统一各家方位,纠正山向。越时八载,工程及半,以魔事去,后虽重来,不久示寂。”“寺后横山是象牙,乃本寺之主靠山。”
“自憨山挑培以后,历次修缮者,不审山脉,削去靠山,使飞锡桥直冲寺后,形成洗背水,此一忌也;
龙潭之右小岗形似象鼻,系寺内之白虎山,挖断数处,包围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
外往算溪路之山坳,破缺多处,正当北风,又无丛林掩护,此三忌也;
寺之前后靠山不正,旧日头入山门,即在现今西边大樟树林内,中有深坑。如现今曹溪门前,墓地丘陵起伏,秽积乱藏,坎坷寓目,幽明不安,此四忌也;
虚云和尚九十三岁摄于鼓山湧泉寺
虚云和尚一百二十岁
虚云和尚法相
云海楼下之井,名罗汉井,在旧天王殿西边,井右有一高坡,逶迤达天王殿门口,成为白虎捶胸格,此五忌也;
寺后大山,虽号双峰,其实太弱。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洼为背,是以子孙日渐衰弱,云至曹溪,房分只有五家,其数不上十人,不居寺内,各携家眷,住于村庄,耕植牧畜,无殊俗类。
独于其肉身所在道场,区区咫尺之地,辄不及百年而即中落者,虽曰人谋之不臧,但亦未尝非地形之失利。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岩虚语哉!云察勘既竟,商诸李公,先定山场,以图展布。”
曹溪南华寺是禅宗六祖肉身成道道场,经憨山大师整修七百多年后,竟然沦落如此地步,若非民国三十年冬,再经虚云老和尚重修,可能蒙尘消失了。可怜后代禅师独标“无我、无心、融于大自然、配合大自然、不见形式”。忽视世间有形,却无法照顾后代子孙,呜乎哀哉!为了重修祖庭,虚云老和尚乃“预期十事”,次第进行,其中:
一、更改河流以避凶煞,幸一夜之间雷雨大作,水涨平堤,改反弓水为一字案,莫非神助,否则将无法促成。
二、更正山向以成主题,外辟广场,栽种树木,绿荫翳天,白云覆地,望之俨然一清净道场。
三、培添后面靠山主以免坐空,及筑高左右护山以成大场局,中凿莲池,以为象鼻之吸水处也。
四、新建殿堂以式庄严,其方向以坐癸丑向丁未,癸丁八度兼丑未线,是为风雷益之位,将与宝林门同一方向,既协定星,复观大壮,堂堂正正,烨然巨观,外像象王之居,中施狮子之座。均显示禅门开悟者虚老精到之处,非不学者所能知悉。
民国三十八年,虚云老和尚一百十岁,回云门装修全堂圣像。云门寺前经虚老“审地为基,配合山川形势,燮理阴阳风水,更正山向,重奠地基,荡扫榛芜,大兴土木,广造梵宇,历时九年。
中央大雄宝殿坐西北向东南,辛山乙向,正对观音岭,案山佳胜,诸峰罗列,并有大小旗山,形成贵人拱卫之象,全寺梵宇称合整个天然局势,后座稳靠,前面开展,左右拥护,凶煞尽避,吉向全收。”
曹溪南华寺大雄宝殿
曹溪南华寺
又虚云老和尚对鼓山莲公老人圆寂入塔法语曰:“择地于白云峰下,石鼓山中,灵祖留下,为古寺基,名曰华严,华上涌出无缝浮图,八面锦绣,最妙第一,亥山巳向,兼乾丁亥分金,四界分明,护神围绕,今朝奉莲公老人居此胜幢,一切时中,吉祥如意!”由此可知虚云老和尚亦不忘兼顾风水地理,作为奉塔之参考。
在古代佛经也曾出现有二十八宿的说法,如西晋竺法护译《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唐善无畏译《阿咤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唐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唐一行禅师所撰《宿曜仪轨》等等,都述及北斗七星、二十八宿,显然佛教在古时皆已受易学、道教新推崇的斗宿星神的影响,可知汉地佛教及密宗佛经都已经融合了中土文化。
佛教大藏经大正新修大正藏经第十八册里有《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上都大兴善寺沙门慧琳依诸大乘经集,第十八册载有《梵天择地法》,“建立曼荼罗”就是“建立道场”或“设坛”的意思。
《梵天择地法》提出四十二种择地的方法。“择地”是佛经所用词,其实与风水的古代名词“相地术”相同。直接指出“持咒仙人”在山中会感应到梵天及天龙八部,他们讲究修行地点的选择,为曼荼罗不得其地,以此法多不成,也能避免在修行中遇到障碍。此经指出选择正确的修行地点,建立曼荼罗,在这里修行就能如意而法成,若是没有找到好地点,修行者就白白地消磨时光。可见风水宝地的重要性,以及古时佛教对风水宝地的重视。以下就将佛经中的四十二种风水宝地选择法,用白话语意与原文对照方式列出,并诠释之,以飨读者。并让大众知道佛教还是讲究风水地理之相地术,而勿听信有些自认为是大师的所谓“佛教不讲风水”之违心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