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育难于教育,人格重于知识。现在中国教育的弊病确在于我们只顾到教书上课,注重知识的灌输。人格的培养,竟加以忽略。
有时候,常常订了许多学生犯过的规则来束缚学生的行动与自由。这种学校自以为管教认真,办学有方,而社会一般家长也以为学校应当这样办理的。有时候学生犯了过失,不问其犯过的原因,一味把他“关夜学”,“站壁角”,甚至于“关暗室”。所定的规则都以消极为原则。如不准赌博,不准吸烟,不准打人,不准骂人,不准随地吐痰等等。倘有故违,轻则记过,重则开除。开除学生的学籍,是多么严重的一桩事!试问开除学籍是否能解决学生犯过的问题?开除学籍于学校固为得计,奈于学生本人何?我们应该用种种方法来教导学生,使他们乐于为善,勇于改进。
我们要问学校的环境是不是适宜于儿童的教学?我们要问学校有没有相当的教学设施?有没有相当的教学机会来满足儿童的需要,来发展儿童的身心?
从前有一个学校,学生非常顽皮,常常用弹豆在暗中弹击老师,学校当局无法处置。有一天有一个教育家去参观,居然也吃了几颗豆弹。当时校长在旁,很难为情。但是这位教育家却并不惊奇,反与校长讨论怎样利用学生正当的尚武精神。
隔了几天,这位教育家到校讲演,对于“吃弹”的事一字不提,却带了几副弓箭特地教学生们怎样射箭的方法,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学习。从1比以后学生们每在课全之暇,就去练习射箭,对于弹豆游戏在无形中就消失了。
这个例子可以证明学生要有相当活动的机会,才能发挥相当的能力,培养相当的人格。我们知道游戏——运动——有时候比读书还要重要呢!
游戏可以锻炼身体,增强智力,大概都晓得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培养人格。这一点很少人注意到的,游戏中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游戏——运动——要做得好,必需要合作,要牺牲,要公平,要诚实。
英国人常常自负地说:“英国立国的精神是在运动场上培养的。”这句话看看没有多大关系,实则是很有道理的,就是说,“运动能培养道德”。
我们回想到学校当局因学生做了不法游戏,如在路上赌钱加以开除,这是不对的。
我们对于学生训育问题,不应当用消极的方法来取缔学生的行动,应当用积极的方法去鼓励他们教导他们。欧美学校先生对于教育学生,很少用“不要”(don't)或“不许”,而以“做”(do)来代替。比如不说“纸屑不应随地乱抛”,而说“纸屑投入纸篓”,这就是叫学生去“做”,不是单单把“禁止乱抛纸屑”的标语,贴在墙壁上就算了事的。
这种教法是训育上一个大大的转变,希望国内从事教育的人们,加以特别的注意!
————————————————————
(1) 本文原载《小学教师》1939年第一卷第一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