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空话——有时候演示比表述更重要
什么是生命力最强的寄生物?细菌?病毒?蛔虫?都不是,是一个想法,一个成型的想法。它是持续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的。一旦一个想法占据了大脑,几乎不可能被根除。
《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里,日本能源大亨齐藤,为了瓦解竞争对手,决定在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从而不战而胜。
这也是作为求职者,你需要做的事情:在面试官的脑海中,植入观念。
「沟通能力强」是不少人简历中的自我评价。其实你根本没必要写,如果按照这本书中所教授的方法,去构建你的求职信和简历。面试官的第一感觉,就会产生「此人沟通能力强」的印象。
这种方式叫做「意境营销」。通过创建一个环境,让对方感觉到你想要他们感觉的内容。甚至可以做到,一切尽在不言中。即使是诉诸于文字,意境营销的高手,也不会直白地写出来。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仅百余字,却是传世名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大多数求职者的水准是直接写或者说「我很达观,我有悠闲的心境,我感受到淡淡的喜悦……」
举个例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有时,简历上写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人,现实里则恰恰相反。我曾经看到一份求职信,两百来字中有六七个拼写错误的单词(英文,放到 Word 里就可以直接发现拼写错误),求职信里也自我评价说「工作认真负责」。
上文我谈到,你在面试一开场,可以给面试官一张职位需求匹配表。现在,让我告诉你进一步震撼面试官的方法:
你对面试官说:「从贵公司的 Job Description 上,有这四条需求;我另外请教了曾经就职于您公司的师兄,他还告诉我其实你们还看重这两条。关于这个职位的需求,您还觉得有什么需要补充或者修正的地方吗?」
面试官是不是会觉得「这个人很认真」呢?
没错,你需要反向思考:为了引导对方「发现线索和树立观念」,真正有效的言行是怎样的,而不是直白地说出这句「我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热情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强的人」。
演示比讲述更有力
我的另一位朋友,是一所美国高校在中国的校友会成员,负责入学申请的面试。他告诉我说:「刚才面试了一位申请者,印象很深。」
我问他为什么。
我这位朋友说,此君来的时候,拿了一大堆的杂志,还有两本书。原来这一大堆杂志中有他的文章,书也是他写的。他立马被震撼了。
活生生的演示,与单纯的讲述相比,冲击力完全是两个层次。
我的 Excel 学员,来自上海一所不知名的二本高校,进入了耐克实习。
在面试时,他打开电脑,向面试官演示自己做的 Excel 工具。这个工具能够实现计算的自动化,根据输入的数据自动更新图表,甚至可以全自动地生成打印文件。
这些是在大公司中非常实用的功能,而当时几乎没人能够做到。所以当他演示自己做的工具时,面试官就被他吸引住了。
这位学员后来发邮件说:
我把从老师这里学到的 Excel 技能和成果截图给那位麦肯锡的项目经理看了。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于 Excel 工具,向我提了很多问题。我也感受到了类似面试的压力,因为他的问题十分有针对性,而且要求我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他让我第二天现场操作给他看,这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围观。后来那位经理问了我将来的计划,是否只去德国的企业,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是否有兴趣等,并且让我简历完善后发给他一份。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当然在实际面试时,演示 Excel 之类技能,你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在特定情况下,时间不允许你打开电脑去展示。
为了达到最大冲击力的效果,你可以首先录制好视频,然后把它们传到平板电脑上,带着平板电脑前去面试。这样,你可以快速地向面试官演示。
在面试准备阶段,你就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有什么高冲击力的演示可以震撼面试官,给自己极大的加分?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至少有一件事情可以立刻做:写文章。
假设你要应聘营销的职位,每周写 3 篇关于营销的文章,3 个月后,就是 36 篇。把这些文章打印出来,带到面试现场,就是厚厚的一叠。准备这件事,不少人都觉得有道理,但是就不愿意去做。宁可拼命海投简历,然后一次次地碰运气。
爱因斯坦说:「疯狂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而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
其实一开始不要太担心写作的质量,在写作过程中,你可以逐渐提升。而且写作会深化你对事物的理解。如果你还没有明确的方向,至少有一个主题领域是你可以去研究和写作的:沟通。这本身就是几乎任何工作的基本功,而且范围足够大。
在写作时,我建议要有 50% 的比例是关于「How to」类型的文章。例如:
如何确保别人理解了你的观点?
3 招帮你逻辑清晰地表达
商务邮件:如何第 1 秒抓住对方的兴趣?
另外 50% 则是其他类型,诸如:
淘宝皇冠卖家的文案技巧。
乔布斯演讲的 3 个特点。
之所以要有 50% 在「How to」类型上,是为了确保你去关注能够解决问题的内容,而不是空谈其他。毕竟在企业环境中,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