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数考生缺乏社会阅历,对社会的关注不够,在考试时往往会感到无话可说,或想到说不出来,或想说说不到点子上,这是正常现象。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力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在于加强学习钻研。
第一,考生在做题时感到肚里货太少,没有多少语言表达,有时虽有观点,但无力论证,也就是通常说的写不下去。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四种办法可以尝试。一是写不下去时采取反论。如对低碳生活问题的评述,考生得出了社会生活垃圾实行减量化的论据,那么接下来怎么减量就无话可讲,此时考生可反论:“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改革,要防止和克服宾馆饭店剩余饭菜大量倾倒之恶习,坚决刹住各类市场垃圾的无序化管理之弊病。”这些表述没有提对策,只作批评性揭示,考生对问题的反论一般有话可说,当用反论句后,正论也就有了,问题找到了,措施也就冒出来了。二是在写不下去时,多用目前、当前的词语来引申考生的思路,就是用形象思维来延续你的连贯表达。如上: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改革,当前最要紧的是要管好每个家庭的菜篮子、饭桌、垃圾桶……这样表述就将考生的思维延伸至你的家中,如此现实的景象出现在你的面前,你还会无话可说吗?三是将自己或亲朋好友、熟人置于文章中论述。“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改革,关键是要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作为一个公民要……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改革,要从政府做起,从家人做起(想到你的朋友或熟人)……”四是说不下去时,采取“拼装”办法,将想到的其他社会问题知识拼装到你要写的文章中。如上,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改革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观念(学到过的知识),采取小恩小惠激励办法,引导社会公民节能减排的热情,可以采取减量奖牙膏、奖肥皂等措施。总之当写不下去时,你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有东西写,甚至“源源不断”,希望考生多做练习性训练。
第二,想到但说不出来。在申论写作中许多考生都存在这个问题,头脑里观点有,对策措施也有,但就是由于紧张等原因写不出来,或者脑子里一片混乱。对于想到但说不出来这种现象,其实仔细看来,考生想到了只是个大概,没有形成肯定的观点。如对节能减排工作,考生想到了政府机关的节能减排,但政府机关到底怎么做,就很难表述,这是考生的通病。其实还是你对政府机关不熟悉,或者虽然熟悉但你不去留意,或者你本身就是政府机关人员你还是说不出怎么抓节能减排,解决的办法有两个技巧,其一,多作形象思维,迅速将写作关键要素,即政府机关的小汽车、电灯、自来水、空调、食堂垃圾、废纸报纸等拉到你面前,可作通俗性归纳连贯表述,也可从机关能源的种类、性质去寻找作文触点,迅速找到可写内容。其二,要平时积累一些词语,词条。考生肚子里缺少大量的社会问题词条、词语是个先天性问题,其实这些常用的词条、词语是可以通过阅读整理成为考生头脑中的“装备”的,需要用时,你就可以取之,但如头脑中“装备”太少或根本没有“装备”,那么需要时就会写不出来。如对政府机关的节能减排,有许多的词语、词条,像节约型政府建设、公共资源节约、政府的示范作用以及一些俗语、流行语,像“办公室水电用一天,百姓用一年”,来形容机关的常明灯和浪费空调等现象。还有一些新概念词,像虚化、披露、常态、蔓延、消解、汽车社会、问责、短板、制度空洞、疏堵等都可以用于自己的作业,为增加考生的词语表达,可在平时工作生活交往中刻意地做些练习,每天学几个,日积月累,你就会是满腹经纶了。
第三,想说说不到点子上。申论文章中其实有许多点子,层面上说,有大点子、中点子、小点子;性质上说,有肯定的点子,有表面的点子,有骨子里的内在的点子;内容上说,有体制机制上的点子,其实就是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不能偏离要论的论点与论据。如上,加强政府机关的节能减排工作,要说什么才算是说到点子上呢?一般考生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常态的点子,如领导不重视,机关人员政治素质不高,缺乏有效制度监督等,其他就再也想不出来了。但考生如果对上面三个点子再作深一些的探究,领导不重视节能减排,其实质是领导还没有这个意识,领导没有意识是因为机关办公经费很多,搞不搞节能减排无所谓,根据这些深究,你可得出这样一个触点,就是“领导意识淡漠”或“政府示范倒置”或“低碳制度虚化”,这些触点就有深度、力度了。又如机关人员素质不高,机关能源浪费除了机关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是,机关的节能减排没有计划,没有制约制度,没有奖罚措施。据此,你可得出这样一些观点。再如“缺乏有效监督”,这个触点已经有些深度,但还可以再往下深究,那就是监督光有制度,人不去抓落实,也就等于没有制度,你就可再得出一个“执行虚化”的结点。这样,你对机关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思维虚化,制度虚化,执行虚化”三个观点。
文章写不长写不下去还有一个原因是考生未能把握写作中的理论、观点与通俗表达的语言结构。申论文章中理论是必须的,缺少理论支撑的文章就会缺少高度;没有观点陈述的文章就缺少主骨或者骨架;缺少生活的现实论证,文章就没有血肉。如果考生在写不下去时,多用一些生动的事例作证,多用一些质疑的询问探究,多用一些实在的对策去应对,多用一些日常用语去充实,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也一定会通过刻苦的学习写出理想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