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要处理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翻译要处理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不过,翻译巧妙地处理了中外文化的差异,把“杨过”和“小龙女”译成希腊神话中的“Paris”和“Helen of Troy”。在翻译俄语军事著作的时候,刘伯承元帅就很好地处理了中苏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留下了精品译文,像“混成旅”一词。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国际译联副主席、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曾经说过,有时看电视里中文配音的外国电影,常常觉得别扭,其主要原因是“到最后你翻译的不是语言,而是文化”。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优秀的翻译人才要对本国文化和对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具备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文化是语言的灵魂,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有表达出作者所在地域的文化底蕴才会光芒四射。同样的,一篇名著的译文,只有将原著所体现的文化背景与本国的文化进行转换才能焕发出原作应有的光芒。例如法律翻译,在法庭上多翻了一个用作表语气的“Yes”,可能就会影响审判结果。还有一种出口干电池的商标叫“白象”,英译成“White Elephant”,应该说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殊不知“a white elephant”是条固定的英文短语,意为“沉重的负担”(a burdensome possession)或“无用而累赘的东西”(useless)。

对此,可以拿一件很幽默的事来说一下。曾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道翻译试题,要求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翻译成英语,有不少的“才子”、“才女”居然把它翻译成“be rich, but not sexy”这直接忽视了孟子这句话的内涵,仅仅从字面上进行了翻译,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令人哭笑不得。

在字幕翻译方面,有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那就是周星驰的著名电影《功夫》的字幕翻译,翻译很好地处理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将中国式的幽默搞笑的成分以曲折的形式成功地转化成了西方的幽默情节,比如剧中包租公、包租婆用的名字是“杨过”、“小龙女”,但是他们的实际形象与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男女主人公相差甚远。正是利用这种反差才造成一种搞笑的效果。如果直接把“杨过”、“小龙女”翻译成“Yang Guo”和“Little Dragon Maiden”,外国观众根本体会不到此处的喜剧效果。不过,翻译巧妙地处理了中外文化的差异,把“杨过”和“小龙女”译成希腊神话中的“Paris”和“Helen of Troy”。Helen是绝世美女,嫁给希腊南部城邦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Paris是特洛伊王子,他奉命出使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作客,他对Helen一见钟情。于是,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带走了她。这也是西方的英雄和美女结合的经典形象。外国观众对“Paris”和“Helen of Troy”十分熟悉,当他们把影片中的包租公、包租婆和这两个名字比较时,也自然能领会其中的喜剧效果,由此可见,在翻译的时候注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2006年10月的《南方周末》介绍了刘伯承早年留苏的经历,以及他作为军事翻译家鲜为人知的一面。在翻译俄语军事著作的时候,刘伯承元帅就很好地处理了中苏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留下了精品译文,像“混成旅”一词。当时部队开始合成,一个旅有步兵、骑兵,还有炮兵,有人按外文字面的意思直译为“杂种旅”,而刘伯承翻译成“混成旅”。“游击战”来源于西班牙语,在国外通常称作“黑猩猩战”,系指丛林作战方式仿佛黑猩猩,讲究快速突然的袭击,是刘伯承将“黑猩猩战”翻译为“游击战”,更贴合中国的实际,也更容易被广大指战员领悟。可见,作为一名翻译,深刻了解两种文化是多么的必要,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的译文打折扣,可以使读者吸收原汁原味的“汤羹”。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笔译二级考试大纲》就明确要求,考生要了解中国、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应的国际知识。在其他语种的笔译二级考试中,都明确要求了解中国和相对应语种国家的文化背景,这也可以让自己的译文翻译得更地道。

好的翻译,实际上就是贴近文化,转换文化,比如在翻译“black sheep”时,应将其翻译成“害群之马”,而不是“害群之羊”,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尊重文化,了解差异,运用文化这一工具,或许会使你在翻译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