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范子盛,青年翻译家、作家、演说家、书法创作者,译有《慧眼看中国——米尔顿·科特勒营销文丛》,著有《自由蓝天集》《道德经的光亮》。曾任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翻译。
他翻译了被誉为市场营销学的典范译作《慧眼看中国——米尔顿·科特勒营销文丛》,他成为国际著名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发展中心的特约翻译员,他在《英语世界》、《今日女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上百篇,他应湖南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的邀请发表演说。但是你相信吗,这个“他”是一位高位截瘫残疾人,除了手指能动,身体其他部位都不能动,他就是范子盛,一位张海迪式的人物,一位被誉为“湖南霍金”的高位截瘫残疾人。他用超人的毅力和勇气,自学成为翻译家。2009年2月,著名杂志《知音》报道了范子盛的事迹,在广大读者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被翻译成韩文和英文,成为大家公认的自强不息典范。
(1)成绩斐然,都出自身残志坚的他
著名杂志《知音》这样评价范子盛:他那趴下的身躯大写了一个“人”字,他那孱弱的生命奏响了激昂的最强音!中国翻译界泰斗、《英语世界》创刊人兼主编陈羽纶先生由衷赞叹范子盛:趴在地上一堆肉,立起来一座山……
现年35岁的范子盛早在2003年就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邀请出版了自己的译著《慧眼看中国——米尔顿·科特勒营销文丛》,该书已被多所高校选作教材,被业界誉为营销科学的典范译作。2003年至今在各类学校发表演讲,鼓励学子学习、奋斗,每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2005~2007年,范子盛为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翻译了15万字的经济文献。
1995年开始,范子盛开始撰写原创杂文,迄今已在各类报纸上发表数十篇;他不光写作、翻译成绩出众,还是一位书法家,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书法作品。2006年,他被吸收为岳阳市作家协会,并被评为岳阳市残疾人英模;2009年,范子盛写作完成了两部书稿《自由蓝天集》和《道德经的光亮》,总共有36万字。我们也许会想这样成绩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我们不会想到取得如此斐然成绩的竟不是一个平常人,而是一位几乎全身瘫痪的青年。范子盛身残志坚,凭借自己超人的努力和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成绩。
(2)被亲情“驮”着求学
范子盛1974年出生于湘西,8个月大时,他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颈部以下全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子盛渐渐长大,并在八岁时和正常儿童一道进入子弟学校读书,由父母、哥哥乃至外公、爷爷背送上学。经过长辈、兄长们8年山路上的不懈背送,子盛以优异的成绩在子弟学校读完了小学、初中。
初二期末,范子盛由于做了一次大手术,离开了学校。之后,范子盛在家一边治病,一边学习摸爬走路,一边自学。结果,初中、高中两次毕业会考,他都取得了年级前三名的特优成绩。这时,他梦想着考入大学。可是,1993年6月,市招办和省招办拒绝了他的报考要求,理由是即便上线,大学也不会录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他。
(3)孜孜不倦 自学成翻译高手
虽然子盛参加过高中的会考,但是他的自学之路是从初中开始的。在无尽的坦然、自强和执著中,他激情地点燃生命之光,并把火种不断地点亮,每天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学习的兴趣也开始变得广泛起来。然而,范子盛自学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后,却无法参加高考,痛苦的他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等到他的小学同学开始参加高考上大学的时候,范子盛遭遇到人生最困难的阶段,他还在这个时期做了几次大手术,此时的他对自己的未来陷入迷茫,终于,在家人的鼓励开导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苦闷和思索后,范子盛开始泰然处之,生活也因此而改变,并在《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一书的编后记上郑重地写道:“我找到了方向,我冷却的心开始复苏。”
从此,范子盛开始了新的自学,四年时间,他系统地学习了大学新闻专业的全套教材,学习了大学英语,学习了大学中医基础学,在学习古汉语的同时又艰难地练习书法、学习市场营销等多种专业课程。在自学的过程中,范子盛以每天熟记20个英语单词的速度,花五年时间掌握了近20000个英语单词,拥有了阅读英语原文的能力。关于自己自学时怎样印证自己的翻译水平?范子盛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一句话译得对不对,首先要看语法,要看上下文的关系,要看逻辑,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其实,范子盛最初也没有想到会做一名自由翻译,还是兴趣帮了他很大的忙。1997年,范子盛订阅了《英语世界》杂志,认真学起了英语,并且通过书信联系,和该杂志的主编陈羽纶先生成了忘年交。1998年5月他对《英语世界》期刊的一篇译文有几点不同的看法,便投书该刊,没想到身为外交学院教授的译者亲自给他回信,并参考他的意见做了两处修改。陈羽纶很欣赏他的好学精神,给了他许多深切的鼓励。1999年1月,范子盛的第一篇译文在《英语世界》上发表了。就这样,他走上了翻译之路,虽然范子盛没有到高校学习英语,但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却难有大学生和他相比。
2003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译著《慧眼靠中国——米尔顿·科特勒营销文丛》,这是范子盛一本译得很棒的营销学专著。他在翻译此书的时候,决心贯彻“信、达、雅”的原则,要用准确、生动、优美的中文将原文的意思表现出来,要改变译文常见的行文呆滞,不中不西的毛病。最终,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熊鲜菊女士在看了译稿之后,多次称赞范子盛的文笔特别好。至于这次出版的故事,范子盛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米尔顿·科特勒在《21世纪经济报道》开设了营销专栏。2002年初,我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资深记者徐继业先生(他现在是百度的市场部经理)写了封信,寄去了我的简历和翻译作品,问他们是否需要翻译。他说他们正好缺人,就让我为他们报社做翻译,很快我就发表了两篇稿,分别是《麦当劳在中国还有前途吗?》(2002年7月10日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和《策略警惕:中国大众市场的新格局》(2002年8月24日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我给《21世纪经济报道》做翻译时间很紧张,往往是头天拿到2000字的英语原文,第二天就要翻译出来交稿,但是我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002年11月,我接到了徐继业先生的电话,他告诉我米尔顿·科特勒要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出文集。徐继业先生还有《21世纪经济报道》的营销专栏资深编辑周默鸣一致推荐我翻译米尔顿·科特勒的整套文集,然后他们就把我推荐给了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熊鲜菊。熊编辑要我试译了一篇文章,我的译文让她满意。这件事就正式确定了下来。最后,我就加班加点地翻译,奋战了4个月,在合同约定的2003年3月交了稿。2003年8月《慧眼看中国——米尔顿·科特勒营销文丛》正式出版。”
2005年7月,著名的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发展中心在网上招聘翻译人员,范子盛看到后欣然报名。最终,范子盛硬是过五关斩六将,从数千名竞争者中顺利突围。要知道的是,该发展中心这次只录用了两名翻译人员,而范子盛就是其中一人,当中心负责人得知范子盛是一名高位截瘫的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后,感到非常惊讶。鉴于他的出色翻译水平,世界银行下属简称为IFC-CPDF的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rporation / China Project Development Facility)将他聘为特约翻译,范子盛高质量地翻译了《旅游业和世界银行》《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饭店的投资开发案例研究》《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发现》等十多万字的重要经济文献,为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倡导的扶贫开发的千年计划作出了贡献。范子盛的翻译成果受到时任IFC-CPDF的资深商务环境专家、现任中国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的叶燕斐先生的高度评价,他在给范子盛的邮件中写道:“非常感谢你为我们(IFC-CPDF)所做的工作。你的文章和信都写得很好,文章译得也很好,你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这样了不起的成绩,非常令人钦佩,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朋友梓樱在来信中说:“你的坚强毅力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很让我感动。”英国国立赫瑞·瓦特大学爱丁堡商学院Regional Director Sharah Tsui在给范子盛的信中写道:“很是欣赏范子盛先生的毅力和翻译能力的造诣。”湖南理工学院著名教授、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者宋君健教授在信中写道:“子盛,你多年奋斗殊属不易,有今日进境堪称奇迹,可作世人楷模。令肢残者发奋,然务必注意身体。”
(4)投身文学创作 完成两部书稿
范子盛从小就喜欢文学,在翻译领域取得突破后,他又开始在文学创作里寻找自己的天空。2007年,范子盛完成了12万字的诗歌散文集——《自由蓝天集》。在这部集子里收录了范子盛的诗作和散文,收录了他对于生命的点滴感悟,自我的激励,瑰丽的想像,以及同病魔抗争的不屈意志。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范子盛是这样描述的:“我努力的、勤奋地从事翻译和写作,冬天天冷,手冻僵了,我也不停笔。夏天汗流浃背,我也不休息。”
2007年9月,范子盛全力投入写作完成了《道德经的光亮》,此书有24万字。范子盛写此书的思路有二:一是要用明白晓畅的现代汉语将《道德经》原文翻译出来;二是在忠于《道德经》文本原意的基础上对《道德经》展开富有现代感的评论,寻找出智慧的光亮。范子盛希望通过《道德经的光亮》一书把《道德经》本身蕴含的思想魅力充分地表达出来,唤醒广大读者阅读研究了解《道德经》的热情,从而让更多的人接受“道”的洗礼和启迪,获得更加充沛的生命力。
范子盛的《自由蓝天集》中有一首《我爱中秋月》的诗,诗中写道:“我爱中秋月/又是丹桂飘香/爱你从山峦上升起如甜美的嗓音浅吟低唱/爱你气质飘逸就像流云飞瀑轻轻的海浪/爱你温婉的眼神让我心醉给我力量/我爱中秋月/你的诗教文教早就让你的智慧不同凡响/你迈着坚定的步子登上高山/圆月照耀在中天/山上的茂林修竹在为你欢呼/就连从不说话的石头也大声把你夸赞/我爱中秋月/虽然距离遥远/却减损不了思念/时光飞逝/却换不走真情真意岁岁年年/爱是这样的长阔高深充盈在天地间/月华如水,清澈如镜/默默地祷祝人月两圆平平安安。”
毫无疑问,残疾是一个苦涩的名词,它给人带来一种巨大的痛、巨大的苦、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范子盛始终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攀登,人就一定可以登上高山,看见最美丽的风景。范子盛认为,如果困难无法改变你的信念,困难就会成为你的动力,人生的意义在于胜过苦难。
对于自己的成长心得,范子盛在书中写道:“人生会有苦难。面对苦难可能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不自爱。另一种态度是怨天尤人,互相争夺,这是不相爱。不自爱和不相爱都无助于问题之解决。只有自爱与相爱才能胜过一切的苦难,赢得人生的完美和自由。”范子盛说他写作《道德经的光亮》的目的在于将自己对于《道德经》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和世人分享。(部分材料参阅了《知音》2009年2月上半月版)
在采访过程中,范子盛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态度,笔者无时无刻不被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一个自颈椎以下全部瘫痪麻痹的人,成为了顶级的翻译家,谈何容易?但上帝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古人将自强不息和君子相互搭配,可见自强不息本是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应该有的品质,范子盛不畏艰苦,几十年如一日,他克服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他时时刻刻在同病魔作斗争。即使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翻译也需要多年的努力,十年磨一剑,我们不得不佩服范子盛的毅力和能力,自从他决定自学的那天开始,多少严寒酷暑他都在不断积累着做翻译的知识,保持着对翻译的热爱。要知道,自初中辍学后,一个初中英语水平的人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翻译,其学习中的积累可见一斑,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日常的积累精神,每天学一点,每天积累一点,正是我们作为翻译人员应该时刻牢记的,翻译需要的就是对语言的点点滴滴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出成绩。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由衷地尊敬和敬仰范子盛,他的成绩来自不懈的努力,而且也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如今已经很有成绩的他,又开始向更高的目标进发了。我们祝愿范子盛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翻译的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多为大家贡献更好的翻译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