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职教师网上专业发展需求
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认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有层次之分的。他提出了人的五项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发展需求,充分诠释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技术日益受到推崇,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多活动都开始利用网络开展。加之教师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而网络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上网学习交流的行为已经日益普遍。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为了生存和顺利度过职业生涯,为了融入到学术研究和教师群体中,必须上网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这充分体现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爱与归属需求。同时,对于很多优秀教师来讲,网络也为满足教师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跨时空的特点,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教学案例等发布到网上展示,与人分享,在交流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体验到自我的价值。
在各种需求的促使下,教师网上专业发展逐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偶发行为转变为习惯行为。下面从当前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各方面来归纳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需求,并介绍相应的网络内容和功能的开发。
(一)资源性需求与网络资源开发
资源性需求主要表现在教师下载或在线阅读课程教学资料。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有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案、教学课件、试题、活动方案;为了撰写教学论文或者了解某项研究的进展,教师会访问专门的网站,如中国期刊网。
为应对教师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很多地方建设了学科教学资源库。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按学段、学科分类,实现了主题化、系列化、同步化,旨在为每位教师自主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和资源提供个性化资源平台。一般这些资源库的模块及具有的功能是:学科主题章节(单元)定义模块、资源类型定义模块(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文献、教学经验、案例、练习测评等)、教师个人工作台模块、统计与评估评分模块、资源协同建设功能、资源类型定义功能(资源上传、修改时实现)等。教师对这些教学资源的需求巨大,使教师主要以下载或者在线阅读的形式进行学习。
(二)学习性需求与在线学习
学习性需求主要表现在教师参与远程培训,实现最优化学习。网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学习更加开放和自由,有效解决了教师学习时的工学矛盾,免除教师外出面授培训的路途时间成本与劳累,提高教师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一些区域性网络开发了在线培训系统,开设网络培训课程,设置了“教育新书介绍”“专家答疑”等子栏目,更加方便基层教师自由选择学习。
(三)交流性需求与在线互动
交流性需求主要表现为教师进入互动论坛区,通过交流研讨,实现互惠共赢。网络的开放、自由,支持了教师公开交流思想、寻求专业帮助的需求,即让教师实现互动交流、互惠共赢。教师可以在交流中学习,相互碰撞,获取专业支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提高。从目前来看,网络上的交流媒介主要是一些互动论坛区,如协作组、专题论坛(BBS)。
(四)展示性需求与网络资源共享
展示性需求表现为教师在网上发布教学成果,同时获取成功经验和指导。网络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成就感以及专业影响力。教师可以通过上传论文、公开课,创办个人博客、“名师工作室”“PK台”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成果和思想,向同行展示,从而获得同行或专家的指导。
(五)研究性需求与专题研讨
目前,研究性需求正越来越突出,它表现在教师参与网上专题研讨,开展观课评课和研究活动。网络有力地支持了教师的各种研讨活动,包括网络观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或项目研究和交流、网上调研等。如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视频课例分析系统,该系统是一个视频课例分析网络平台,目前可以进行视频切片分析,即根据教学环节把一节课切成相应的片段。这一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原来一节录像课一看到底的纵向评课方式,可以实现优质课的同一教学环节之间横向比较评课、观课者与示范课教师互相对比评课、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评课等多种新的评课方式。
(六)管理性需求与网上档案管理
管理教师网络学习,对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网上也需要获取便捷的信息,记录个人成长轨迹。网络的记录功能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对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和完整记载个人成长轨迹的需求。就目前来看,信息公告区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是比较常用的形式,便于教师获取活动通知、相关新闻等内容,并能够记载教师个人网上专业发展的表现,为教师反思专业发展过程和成果提供信息。
(七)评价性需求与网上评价
评价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逐渐受到教师个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网络的记录功能为有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信息采集、学习过程记录、生成性资源积累、学分管理等基础性的工作,以及对上网时间、完成学分、进入论坛次数、浏览文章数、发表文章数、发起话题数、反馈(对别人文章的发言)次数、文章被浏览次数、进入精华区文章数、参与网络研修活动次数、采用的研修方式等要素的评价,借助于自动化统计分析,可以对教师参与网上专业发展活动的“活跃度”和水平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可以让教师清晰地了解个人网上专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如时间、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个人的影响力。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需求与网络功能开发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需求会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形式也会反映多种需求。从现实情况看,这些需求和形式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