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职教师网上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在职教师网上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向教师介绍一些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平台,如一些课题研究的讨论区、学科教学研讨区、教师心理咨询区,使教师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发表个人的思想,参与讨论和研究,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三、在职教师网上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终身学习理念的盛行,借助网络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许多成人首选的学习方式,网络在在职人员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等方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尽管网络在教学形式、过程交互、资源共享、信息综合等方面有着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无论是从网络教育教学来看,还是从学习者方面来看,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网络教育教学方面,可能会存在网络功能开发与学习者的需求不匹配,网络环境建设不符合学习者特点,网络内容单一过时等问题;在学习者方面,在网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学习者自身控制问题、网络迷失问题、认知超载问题等。这些问题因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成为影响学习者网上学习的主要困难和障碍,严重制约了学习者在网上学习的效果。

教师网上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从总体上看,这一动态生成过程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前置性因素——个人动机、个人技术、工作习惯、网络功能、网络内容;过程性因素——网络运行状态(前台、后台管理状态)、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表现;成效性因素——网络的生成记录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总体来看,影响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教师因素和网络因素。因而,要从激发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动机和提升网络环境的品质两方面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表1-1 影响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因素

img2

(一)教师因素

目前,虽然有些教师自发地、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动机还不是很强,在个人技术和个人工作学习习惯上还不太适应。

1.教师网上学习控制力不强

学习者控制是网络学习的一个基本前提,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己掌控课程的进度、顺序、内容及反馈。网络可满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路径的不同控制需求,增加互动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的机会,提高成就感,同时通过自我控制学习内容及顺序,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目前教师网上学习的实际情况是,相对传统学习,教师在网络学习中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特别是当对学习任务不感兴趣时,常会阅读其他与学习任务不直接相关的内容,或与同伴交谈,有的干脆放弃学习任务,在网上浏览其他网页,这些情况普遍存在。教师在网络学习中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难以形成“有意注意”。

教师无法有效地控制自我学习的主要原因有:对所学知识不熟悉,无法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无法准确评价和预测自己的学习进度等。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缺少面对面指导,教师往往不知从何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是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高,使用的信息过期或无效。这可以说是教师控制学习问题的衍生问题,被称为网络迷失问题,即面对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学习者失去或分不清方向,表现为面对网络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着手寻找有用信息。教师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强,在网络学习中注意力发生飘移后,要重新进入学习状态比较困难,形成迷失。由于信息内容过多及链接的结构形态,学习者容易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中迷失方向、不知去处,因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活动,进而导致学习挫折的问题产生,也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认知超载的情形。如何减少教师的网络迷失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教师网络应用技术水平有限

网络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时间

上也非常便利,但是网络资源丰富而教师应用能力较弱的矛盾目前比较突出。当前,很多教师都会上网,都知道一些信息搜索网站(如Google、Baidu),还有一些专业的网站(如中学数学网、中学物理网),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地搜集信息,有效地获取专家的指导,有效地与同行交流等还缺乏技能与技巧。如:很多教师对于自己执教学科的专业网站缺乏了解,对自己执教学科的专家和名师的个人网站或者个人博客了解很少或者不知道。

3.教师工作学习习惯不适应

很多教师习惯了以往的学习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查阅纸质资料来获取课程教学资源,以及与同行和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讨论,因而很难适应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交流讨论方式,也不太信任网络上的一些课程教学资源,加之个人上网方面的技术不是很熟练,缺乏如何查找所需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如何与同事或者专家交流讨论等方面的培训或指导,面对网络很茫然,不知所措。

4.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不高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水平也限制了其参与网络交流和学习的行为。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更多的是在网络上索取一些资源,离参与讨论和进行思想碰撞还有一段距离,无法真正进入角色,即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

针对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开展教师网上专业发展培训,引领教师走进网络。教师网上专业发展需要专家引领,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网络环境,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需要开展教师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具备基本的网络常识,了解网络的功能和特点,掌握最基本的上网技能。其次,向教师介绍网络上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让教师了解不同教学资源所在的位置,如一些学科教学资源库、视频案例系统、有名的学科教师或专家博客、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优质教学栏目,方便教师及时获得有效的资源,并获得专业的经验和指导。第三,向教师介绍一些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平台,如一些课题研究的讨论区、学科教学研讨区、教师心理咨询区,使教师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发表个人的思想,参与讨论和研究,提高专业发展水平。第四,培训教师查找有关教学课程资源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利用搜索网站快速、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如何利用期刊网查找教学论文或有关文章,如何查找到比较稳定、权威的学术网站,便于满足教师的教学和研究需求。

二是要采取必要的激励和考核措施,再造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自身惯有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可能成为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一个较大阻力。人都有惰性,不想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秩序,因此,有必要通过外力来刺激和督促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逐渐形成一套制度,从而以外力激发内部动机,再造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使网上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习惯。首先,有必要推行一些强制性的规定,如规定教师每日或者每星期上网的时间、浏览网站的次数、发帖的数量、登录校园网的次数。其次,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提高网上专业发展的水平。再次,学校可以将以往面对面的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校本研修、学科组讨论等放到网上开展,使教师慢慢适应网络,从而接受网络。第四,可以借助网络扩大教师的自由度和话语表达机会,以此激励教师更多地参与网络活动。总之,通过一定的强制性和激励性外力的推动,逐渐激发教师的内部动机,进而形成习惯行为,使网络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二)网络因素

当前,网络的基本功能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教师也赞同网络对其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教师在上网过程中,发现网络环境中存在各种问题,如缺乏有价值的资源,网络运行状态不理想,网络资源生成性差,这就减弱了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动力,使教师对有些资源不感兴趣。

1.网络的功能拓展范围不广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分布式处理、均衡负荷、综合信息服务、自主控制等。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基本的功能,可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包括网络中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这是计算机网络最主要和最有吸引力的功能。目前,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已经开发了交流讨论(BBS、博客、讨论区)、远程培训、远程教研、网络课程、网络视频课例、教学资源下载、教学资源上传、资源库等功能区,并配有相关资源。

但网络的功能仍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如记录和自动统计生成功能,为教师网上专业发展提供成长轨迹记录,以及参考和建议。虽然很多网站,如个人博客有一些基础的数据记录,但仅仅是次数的累计,不能建立一个评价模型,为教师提供有益建议。

2.网络内容更新水平低,缺乏丰富性

网络提供的内容是吸引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来看,虽然很多网站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课程教学资源,如某些学科教学资源网站,但是这些资源的生成性水平比较低,更新速度慢,而且一些资源比较分散,需要教师花费很长时间来搜索。同时,一些网络课程开发的成熟度不高,形式比较单一,不够新颖,不能吸引广大教师。有思想、有见解、适合教师的博客也比较少,使得教师在思想碰撞、交流方面遇到一定的障碍。一些区域性网络上的栏目内容丰富性不够,教师需要登录多个网站来参与不同的活动,不能同时满足教师的多种需要。

3.网络的运行品质较低

网络的运行速度也制约了教师利用网络的行为,很多教师所在学校的网络是局域网,经常会出现网速慢、流量小、下载速度慢或者在线视频播放频繁出错等现象。同时,网络的各种权限限制,把很多教师隔离在外,如一些学校的校园网,学校内部的信息和讨论板块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

针对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要优化网络环境,构建区域的、系统的教师网上专业发展体系。网络环境是制约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网络内容是否丰富,网络运行环境是否畅通,网络技术是否先进,网络资源是否具有生成性等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特别是对于一个区域性的教师群体来讲,有必要整体考虑如何有效地搭建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可能的支持。因此,构建一个区域的、系统的教师网上专业发展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于资源问题,不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起炉灶,重新建立资源库,而应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学科教学资源库、博客、讨论区,通过链接的方式引入,然后针对资源生成水平低、栏目内容少等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更新资源,适当增加栏目内容,贴近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加强网络的后台技术维护和前台管理,保证网络畅通运行,尽量避免因技术问题而出现教师不能上网或者上网时连接断开的现象。再次,开发适合教师的、受欢迎的网络课程,吸引教师接受远程培训方式,同时实施对话交流机制,保证教师与专家的有效沟通。

为了防止成人学习者无法有效控制自我学习,从主观角度考虑,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教学内容的设计,防止学习者的注意力飘移,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迷失问题并不是网络的专属问题,而是由于网络接口设计不良造成的。因此,解决迷失问题可以从改进学习者的使用接口着手,以提供浏览辅助机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提供导航辅助,使学习者明了自身所在的位置;降低浏览的技术需求和操作难度;提供学习流程记录;改善网络学习内容的结构,使用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使其适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二是要加强评价研究,为教师和网络环境提供有效反馈信息。评价特有的功能,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从而不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网络环境。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对教师网上专业发展和对网络环境的评价。如:对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的评价,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充分挖掘网络的记录和自动统计生成功能,记载教师专业发展轨迹和学习的活跃程度,开发评价模型,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还可以就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水平进行一定的测验,如:设计和编制问题式、情境式、对话式的测试题目,考查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情况。通过对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的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便于教师有方向、有目标地进一步开展专业学习。对网络环境的评价,可以从网络的开发水平、设计水平、推进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不断优化网络环境。

【注释】

[1]代建军.教师素质结构述评.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12).

[2]Klein J D,Spector J M,Grabowski B,de la Teja I.教师能力标准——面对面、在线及混合情境.顾小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Sternberg R J,Horvath J A.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7).

[4]乐中保.美国高中优秀语文教师专业标准及启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2).

[5]乐中保.美国NBPTS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与评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2).

[6]Bransford J D,Brown A L,Cocking R R.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程可拉,孙亚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与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选编(2006年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Grouws D A.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陈昌平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衷克定,申继亮.论教师知识结构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中国教育学刊,1998(3).

[10]申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1(21).

[11]华国栋.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中国教育报,2002-10-23,第24版.

[12]谭南周,金志明,李伦娥,柯昌万.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教育报,2001年4—7月.

[13]黄美蓉.教师阅读状况的个案调查.教学与管理,2006(3).

[14]Brookfield S 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5]王海芳,张铁道.北京优秀中小学教师成长因素分析.中国教师,2006(1).

[16]张永.听说评课:教师学习的基本场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

[17]裴娣娜.在追问中把握公开课的现代意义.中国教育报,2005-10-25,第8版.

[18]张永.听说评课:教师学习的基本场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

[19]郑金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与重建.中国教育报,2009-03-06,第6版.

[20]Kelchtermans G.CPD for professional renewal:moving beyond knowledge for practice.In:Day C,Sachs J.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Maidenhea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4.

[21]Goodson I F.Studying Teachers Lives.London:Routledge,1992.

[22]人人网摘.http://www.renrenweb.com.

[23]图书城网.http://www.tushucheng.com.

[24]教师博览.http://www.eywedu.com/Jiaoshibolan/index.html.

[25]杭州教师教育网视频点播中心专家报告类.http://vod.hzjsjy.com/index.asp?typeid=%7C%D7%A8%BC%D2%B1%A8%B8%E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