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资源应用的影响者

网络资源应用的影响者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老师是一位自然常识教师,参加教学工作已有18年。在这18年中,随着教育不断改革,高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高老师希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并使之与自然学科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时,高老师先利用网络资源中的一段关于侦探如何根据指纹来寻找犯人的影片,创设情境。

个案二:网络资源应用的影响者

高老师是一位自然常识教师,参加教学工作已有18年。在这18年中,随着教育不断改革,高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高老师不断学习,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是高老师的教学理念。一名学生,不管学习成绩好与差,对于高老师来说,他都是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学习,快快乐乐地成长。

高老师希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并使之与自然学科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但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那么他们的主动性就会受到严重的压抑,被局限于成年人提供的现成的知识范围内,视野大大缩小,限制了能力的发挥,降低了知识积累的效率。因此,教师更应该运用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和培养他们,运用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研究呢?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研究的欲望。信息技术使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直观而形象。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实验证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25%的内容;但如果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就能记忆65%的内容。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自然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科教版《自然》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认识你我他》中有一课是了解人的指纹。教学时,高老师先利用网络资源中的一段关于侦探如何根据指纹来寻找犯人的影片,创设情境。接着启发学生:“故事中的侦探根据什么来判断谁是犯人?”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知道了侦探可以根据指纹来判断谁是罪犯。“为什么根据指纹就能找到罪犯呢?今天,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侦探,研究一下人的指纹?”此时学生探究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

小学自然学科中介绍的一些知识联系着广阔的自然界,室外观察和考察是自然学科教学常用的方法。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困难。如:青蛙是两栖动物,小时候是蝌蚪,长大后才变成青蛙。那么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这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有些陌生。他们或许曾看到过蝌蚪和青蛙,但并不一定知道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所以,高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并在教学时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了解青蛙产卵,卵变成蝌蚪,蝌蚪变成青蛙的整个过程。这就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将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缩小到几分钟,并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城市里的学生能生动地认识到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要学生了解青蛙是如何捕食的。青蛙捕食的速度非常快,不要说城市里的孩子,即使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够看清青蛙捕食的整个过程。运用了信息技术后。就能突破时间上的限制,将青蛙捕食的速度放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青蛙用力跳起,翻出舌头,黏住害虫,收回舌头,吃下害虫的整个过程。这就能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大自然,获取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自然课的浓厚兴趣。

3.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自然学科教学中,有些内容是相当难的,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如:科教版《自然》第七册教材第五单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中讲到的月相变化。月亮是客观存在的物体,大家并不感到陌生。但我们很难观察到月亮在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及其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于是,高老师借助网络,用模拟的方法对月亮的变化过程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月亮绕地球公转时,它和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使我们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有时多,有时少,就会发生圆缺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先观看演示,再经过小组讨论,很容易就发现了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这样做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点,也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了引导的作用,所有的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来,这就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自然学科教学中有很多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实验现象,然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但是实验操作过程中,某些实验现象是观察不到的,比如科教版《自然》第七册教材第六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中有一课讲到的是水循环。水在地面上经阳光照射及风吹开始蒸发,变成水蒸气,然后上升到高空遇冷变成云,最终形成下雨现象,水又回到了地面上,这样就形成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但学生可能有疑问:水是通过什么样的形态上升到高空的呢?这里就涉及到水蒸气的问题。水蒸气犹如空气,无色无味,学生很难察觉。怎样让学生观察到水蒸气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利用电脑软件,把水蒸气设计成略带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能观察到,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变虚为实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感受会更深刻,就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而培养其探究问题的能力。

图3-7 高老师三维评价雷达图

img20

高老师深切地体会到网络技术的优越性,学生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发展为“探究式学习”,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授课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