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类检索语言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所谓“类”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或概念的集合,类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可分性。按照不同的属性或者标准对不同事物加以区分,形成不同的类。
分类检索语言是按照文献信息所载知识的学科属性,根据文献信息内容之间的相关性,组织成科学的分类体系。其特点是能集中体现学科的系统性,反映事物的从属、派生关系,便于按学科门类进行族性检索。分类法或分类表是分类语言的具体体现。分类语言又可分为体系分类语言、组配分类语言和混合分类语言。如图2-2所示。
图2-2 信息检索语言的类型
(一)体系分类语言
体系分类语言是一种直接体现分类等级概念的标识系统。它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为对象,运用概念的划分与概括的方法,按照知识门类的逻辑次序,从上到下、从总到分,进行层次划分。每划分一次,就产生许多类目,逐级划分,就产生许多不同级别的类目。这些类目层层隶属,形成一个严格有序的等级结构体系。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使用的就是典型的体系分类语言。
现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为例说明其结构体系。
《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和信息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中图法》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确定分类体系,其类目体系是一个层层展开的分类系统,由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和复分表组成。《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以一个大写字母标志一个大类,其基本大类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文献分类的需要,在5大部类的基础上展开。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下面以《中图法》(第四版)为例介绍分类语言的一般概念和使用方法。
(1)基本部类
《中图法》设置了5大部类,其排列顺序为: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2)基本大类
基本大类是分类表中的一级类目,它是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学科状况区分形成的一组具有独立体系的纲领性类目。《中图法》在5个部类的基础上设置了22个基本大类,其序列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天、航空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3)简表
简表是图书分类法的基本类目表。它是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区分的类目组成,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图法》的简表一般区分到三级类目。
【例1】
F经济
F0经济学
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经济计划与管理
F21经济计划
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上例中,F 经济为一级类目;F0经济学、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2 经济计划与管理为二级类目;F21 经济计划、F22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为三级类目。
(4)详表
详表是按照类目之间的等级关系细列出的分类表,它是分类法的正文。据统计,《中图法》的详表共设有4万多条类目,整个类目表以基本大类为起点,依次逐级区分为二级、三级、四级……直到不宜再区分为止。
【例2】
分类号 类目名称 级次
J 艺术 一级
J2 绘画 二级
J21 绘画技术 三级
J211 一般技术 四级
J211.2 各种题材画技法 五级
J211.22 生产建设 六级
根据分类表可知,《绘画技巧大全》这本书的分类号为J211.2。
(5)复分表
复分表又称为辅助表、附表,是由共同性的子目构成,单独编制,供有关类目进一步区分时共同使用的表。《中图法》的复分表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通用复分表共8个,依次为: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复分表,中国地区表,世界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国民族表,通用时间、地点复分表。除通用复分表外,《中图法》还有58个专用复分表,供各类细分时组配使用。
如《法国油画》分类号为J233(565),“(565)”为法国复分号;《四川省小儿肥胖症调查》分类号为R723.14(271),“(271)”为中国地区复分号。
(二)组配分类语言
组配分类语言是用科技术语进行组配的方式来描述文献内容。这些科技术语按其学科性质分为若干组,称为“组面”。组面内各个术语都附有相应的号码。标引文献时,根据文献内容选择相应的组面和有关术语,把这些术语的号码组配起来,构成表达这一文献内容的分类号,如印度阮冈纳赞的《冒号分类法》(Colon Classification,CC)。
(三)混合分类语言
混合分类语言是组配分类语言和体系分类语言的组合,两者有所侧重,因而又有组配体系分类语言和体系组配分类语言之分,如《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UDC)。
(四)分类检索语言的特点
1.先组式语言
分类检索语言是一种典型的先组式语言,其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词间关系通过分类体系事先确定,在使用分类检索语言标引和检索信息时,相应的类属关系必须符合所参照的分类体系的要求和组配规则。
2.从学科专业角度类聚文献信息
分类检索语言是一个直接体现知识分类和概念逻辑的标识系统,主要是通过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的类目体系,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揭示文献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标引和检索等工作,实现文献信息从学科专业角度的类聚,提供从学科专业角度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
3.便于组织图书馆图书排架
目前,图书馆对藏书的组织都是采用分类的方法,图书馆藏书中贴在书脊上的“书标”中的第一排号码就是这本图书的分类号。书标的内容一般包括分类号和书次号。图书在排架时首先比较分类号,分类号相同时再按照书次号排列。
分类检索语言按照学科集中文献的特点,决定了利用分类语言进行标引和检索时,文献和提问主题分析的重点,在于辨别确认文献和提问的学科性质。在确定具体的类目归属时,必须通过类目体系、类目的相互关系以及上下位类之间逐层仔细地鉴别与查找。
在使用分类检索语言进行检索时,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检索内容,确定学科属性和基本大类的类别;
(2)使用简表或其他工具(如分类导航)确定具体类号;
(3)使用确切的分类号码进行查找;
(4)对查找到的信息做进一步筛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