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重要的人格特质
以下人格特质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也是特别重要的。
1.宽容
宽容本身就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一般来说,我谅解犯错误、做蠢事的孩子。这种谅解能触动孩子自尊心的最为敏感的一角,使孩子心灵中产生一种促使他纠正错误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力。孩子不仅深深悔恨过去所犯的错误,而且以积极的行动将功补过……常有这种情况:比起那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惩罚行动来,谅解所产生的道德感召力要强烈得多。”(12)宽容要求教师坚信每一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好的,每一个正常孩子都具有完成基础教育所要求的基本学习能力,孩子的问题不过是镜子上沾染的灰尘,拭去了灰尘,镜子依然光彩照人。宽容要求教师接纳孩子的弱点,视学生犯错误为必然,正如美国一位教师在教室的黑板上方张贴的一句话:“教室: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坚信孩子的许多错误常常是大人从自己的角度认定的,而就孩子本身来说,都有其内在逻辑和合理性。宽容要求教师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的天性施教,搞人性化教育。有些教师连孩子的天性都不能容忍,上课要学生坐得纹丝不动,课间休息也不许孩子跑动(这可能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孩子忍受不了就说这些孩子有“多动症”,要家长带他们去看心理门诊。
2.细致
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描述道:“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13)“我每天见到孩子们的时候,都过细看他们的面庞。孩子忧伤的眼睛可能是教育的复杂过程中最难捉摸的东西。如果孩子心里难过……他好像一根绷得紧紧的琴弦:只要不小心轻轻地触动一下——便会招致痛苦。”(14)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人是不可能搞好教育工作的。
3.耐心
耐心就是给自己和学生以时间;耐心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耐心希望和帮助学生逐渐成熟起来,但并不期望他们已经成熟了;耐心永远不丧失对目标的追求。粗暴是教育的大敌,冲动总是把事情办砸。青年时代的邹韬奋曾当过七八年兼职英语教师,虽然他感到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工作,但最后还是辞职不干了。他在《经历》一书中写道:“我的性太急,看见学生有时答不出,或是错误多了一些,我很容易生气;对于这种学生,我易于疾言厉色,似乎予人以难堪,事后往往懊悔,第二次遇着同样情形时仍不免再犯这个毛病;这样容易生气,不但觉得对不住我的学生,对于我的健康也有损害。我觉得忍耐性也是做教师的应有的特性,我的忍耐性——至少在教学方面——太缺乏,因此我觉得自己还不十分适宜于做教员。”(15)
4.善良
善良要求教师心肠好,富有同情心,为学生的痛苦而痛苦,学生的痛就好像是痛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许多教师一辈子都没有达到这一境界。有些教师不仅不够善良,甚至有时有一种置某些学生于痛苦之地而后快的心态。例如,有位老师对自己看不顺眼的学生,慑于学校的教育纪律不敢予以体罚,便把学生家长叫到学校来,历数孩子的种种“罪责”,直煽动得家长火冒三丈,对孩子报以拳脚,他表面上进行劝阻,内心却舒坦不少,这哪里是善良,分明是恶毒!有些教师喜欢在家长联系册上告学生的状,苏霍姆林斯基说这“是向学生书包里塞进一条鞭子,父亲就用它来鞭打自己的孩子。”“孩子憎恨打他的人。他十分清楚地理解和感觉到,教师在指挥父亲的手。他开始憎恨父亲和教师,学校和书本。”(16)
5.诚实
教师应当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不掩盖自己错误和无知的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什么都懂。教师出错不是问题,不懂不是问题,企图掩盖出错和不懂才是问题。看到一位美国教师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说“我不知道”时,我感受到什么是教师的成熟与诚实。诚实丝毫无损于教师的尊严,只会使教师更有威信。诚实的老师最轻松,因为他没有欺骗的需要和压力。想起我的一次听课经历,讲课教师不小心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学生当堂指出来了,没想到教师竟得意洋洋地说:“我就是故意把这个字写错,看你们能不能发现!”教研员在评课时赞赏这位教师的“教育机智”。天啊!这哪里是什么教育机智!这是欺骗!你可能可以骗过一个学生,你甚至可能在某个时候骗过所有的学生,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骗过所有的学生。你会为自己的不诚实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人格是遗传、环境和个体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已经形成的人格特质具有相对稳定性,改变起来就更需要理智和韧性。青年教师要认清自身人格特质对从事教育活动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利于教育活动的人格特质要自觉地稳固、弘扬,对于不利于教育活动的人格特质,首先要有改变的信心和决心,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懈修炼,为事业的成就打下坚实的人格基础。
【注释】
(1)[美]特拉弗斯著,马立平译:《教师个性品质的塑造》,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2)[美]特拉弗斯著,马立平译:《教师个性品质的塑造》,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3)[美]特拉弗斯著,马立平译:《教师个性品质的塑造》,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4)[美]James M.Banner,Jr·&Harold C.Cannon著,陈廷榔等译:《教师的素质》,《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
(5)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
(6)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
(7)[美]James M.Banner,Jr.and Harold C.Cannon著,陈廷榔等译:《现代教师和学生必备素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
(8)转引自周昌忠:《创造心理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9)曹苏生:《杜绝一场悲剧》,《现代家庭报》1987.9.22。
(10)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
(11)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
(12)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
(1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
(1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
(15)转引自于漪等《教师的修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7。
(16)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