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会谈的艺术

深度会谈的艺术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度会谈一般用于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非教师个体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深度会谈时,每个人必须表露心中的假设,彼此用心聆听。才能共同深入思考问题和开展深度会谈。3)必须有一位“辅导者”来掌握深度会谈的精义与架构:深度会谈需要有一位辅导者做好“过程顾问”,对深度会谈的结果负责任,辅导者必须保持对话进行顺畅而有效率。

1.深度会谈的艺术

深度会谈一般用于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非教师个体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深度会谈时,每个人必须表露心中的假设,彼此用心聆听。然后,大家围绕着议题可以自由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究,并自由交换各自的想法,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探索中,人人将深藏的经验与想法完全表达出来,而超过各自原有的经验与想法。

有效的深度会谈必须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

1)所有参与者必须将心中的假设“悬挂”在面前:在课程教材改革的探索中,探究性学习与“双基”落实难以兼得,成了教师们普遍困惑的问题,学校便推出了“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落实‘双基’”问题的探讨,参与的教师首先将自己对所要探讨的复杂问题的看法,即假设“悬挂”在面前。曹老师认为:“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感受到它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经常偏重了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难以扎实。”张老师认为:“在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前期,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教材,要对教材有独到的发现,要找准让学生展开探究的切入点。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无效的、浮于表面的探究,这样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能力、落实‘双基’是可行的。”李老师则同意张老师的观点,她说:“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这个我有同感,而且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对教师钻研教材的要求更加高。如今在探究性课堂学习中会出现许多突发情况,而这些突发情况是老师备课时所不能预测的,它需要教师运用其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来及时恰当地化解问题或做出评价,这才是关键,探究性学习与‘双基’落实是不矛盾的。”大家就这样将心中的假设全部“悬挂”出来,此时大家只能彼此用心聆听,这样才能保证各自将自己深藏的经验与想法完全表达出来。如果在悬挂假设时,只要有人一味为自己的意见解释、辩护,就会影响悬挂假设的正常进行,进而会使深度会谈中断。

当参与者将“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落实‘双基’”这一复杂议题的心中假设全部悬挂后,接下来便是不断地接受伙伴们的询问与观察。此时的交流的氛围要求是充分而又开放的,彼此对一些复杂问题的看法完全可以进行不同意见的探讨。

2)所有参与者必须视彼此为工作伙伴: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就能建立一种成员彼此间心理相容的良好气氛,有了这样的环境,首先在彼此悬挂假设时就可以扫除许多不安的感觉和顾虑。彼此悬挂的假设也可以保证是充分的。

在深度会谈的过程中,随着议题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思维会不断地被激活,把彼此看作为工作伙伴,才能产生积极而又健康的互动。才能共同深入思考问题和开展深度会谈。在“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落实‘双基’”的议题中有以下这样一段讨论。

杨老师说:我认为,可以进行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重组,这样就有时间落实更多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然后,在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语文知识,渗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学习潜能的开发,那么,探究能力与“双基”落实是完全可行的。

张老师说:杨老师谈到的教材重组,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可行性较强,这样的集中识字可以扩大识字量,又可以根据教材间的联系强化知识的掌握,但对篇幅较长、要求较高、知识点较多的高年级教材看来是行不通的。

袁老师说:杨老师说得很好,可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不是那么一回事。原本想利用教材整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节省时间向课外阅读进一步拓展,但是由于旧教材中每篇课文都安排了数量较多的生字书写任务,这一块无法整合,仍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拓展阅读、培养探究能力的时间也就所剩不多了。

这样尖锐的对话是有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的,然而,这样的对话关键是成员之间必须视彼此为合作伙伴,才能消除各方面可能带来的障碍。随着深度会谈的进展,团体成员会发现,原先与他们没有多大共同处的人,也产生了伙伴的感觉。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不是说一定要对某一共同探讨的问题持赞成或相同的看法,根本的目的是能真正打消各自的顾虑,充分激活彼此的思维,在看法存有差异的时候,在意见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发展出这种“反对者”意见,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充满思维火花的柔性碰撞,只有这样的多次碰撞,成员之间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更新的启示。

3)必须有一位“辅导者”来掌握深度会谈的精义与架构:深度会谈需要有一位辅导者做好“过程顾问”,对深度会谈的结果负责任,辅导者必须保持对话进行顺畅而有效率。当彼此在悬挂假设阶段就有人进行争辩,辅导者要能及时识别并引导,在会谈过程中,辅导者不能以专家的姿态出现,否则会分散成员的注意力,甚至于会抑制成员的思维。

在整个的会谈过程中“辅导者”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借助于对议题全过程的了解,透过参与去激发伙伴的思维,不断影响整个议题向深入研讨方向发展。当议题已进入深入探讨,成员之间开始充分敞开心扉,思维开始积极碰撞的时候,辅导者的角色可以转变成为参与者之一,深度会谈也就成了一种没有领导者的会谈(表2-1)。

表2-1 深度会谈与一般讨论的区别

img2

从表2-1中可见,讨论又是深度会谈不可缺少的搭配,讨论是提出不同看法并加以辩护,深度会谈则是在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发现新的观点。具体操作时应善于将深度会谈与讨论两种方式交互运用,两者的基本规则不同,目标也不同,如果无法加以区别,通常团体就既不能深度会谈,也无法有效地讨论。我们体会到,深度会谈的技巧掌握得好,能引发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群体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