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展览业概述
一、展览业的发展
世界展览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出现了分工和剩余产品,从而产生了物物交换的集市和古代城市之间定期举行的大型集市庙会。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当时的波斯国王以陈列财物来炫耀本国的财力和物力,以期威慑邻国。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陈列各种出版物的法兰克福书市和很大的商品博览会就已出现在人们通往罗马的旅途上,并成为旅游者喜爱的停留之处。
18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这一新的想法于1791年在捷克的布拉格首开先河。早期的集市是在产品社会向商品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为了商品的交换而诞生的。但是,原始的、自发的、松散的、小型的集市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大规模工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流通需要,而且初级的、小型的、局部的具有先工业社会形态和初级商品经济特征的一般展览会,也缺乏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因此,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演化,催生了现代形式的贸易展览会和世界博览会。
展览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是与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密不可分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交通的发展,举办世界性展览的条件亦逐渐成熟。到了19世纪中期,展览会上的展品和参展商超出了单一国家的范围。世人所公认的第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博览会,于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各国参展。博览会由国家举办、国家元首发出邀请,表明它是政府行为,从而使得世界博览会的规格和意义都超出了一般的国际贸易博览会。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成为以后数十年的自由贸易先驱,其展品代表和体现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此次博览会还成为启动20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动力,它的辉煌成功使以后的世界博览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从英国伦敦1851年世界博览会与1889年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第一届专业展览会——自行车和汽车展,到1928年35个国家在巴黎缔约,制定出世界博览会举办方法的若干规定;从1938年成立负责管理世博会有关事务的国际展览局(BIE—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到1993年5月3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展览局,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并于1999年在我国昆明首次举办专业性的园艺世界博览会,再到中国于2010年5月—10月在上海举办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现代形式的贸易展览会和世界博览会已走过了近16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仅展览会最高层次和形式的世界博览会就被国际展览局的各成员国先后举办了40多次。展览业既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行业,又是一个方兴未艾,亟待发展的新兴行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展览业的发展,由于其和社会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全球化的发展,更是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2007年,全世界展览业直接收入已达3000亿美元(冯源。2008)。如今,仅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就有1300个团体会员和8500个个人会员(IAEE,2009)。而另一个国际展览业专业组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拥有位于世界六大洲83个国家208个城市的534个团体会员单位,他们每年在世界各地要策划主办4500多个著名展览会和交易会(UFI,2009)。这些各种类型的国际展览会越来越发挥其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加速和刺激作用。成为推动和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饭店建造失控,客房入住率和房价一度下降,新加坡虽曾以“购物天堂”盛誉著称于世,但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原因,减少了光彩。但新加坡抓住了始于70年代初的展览业,经过40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如今,在该国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和会议等大型活动就达3200多个(中国贸促会驻新加坡代表处,2008),新加坡展览业估计价值近11亿3千万美元,就业人数达15000人左右(ASEAN,2009),新加坡展览业国际化程度相当高,海外展会主办方占据着新加坡展览业的60%多的江山(Tan,Hock&Piaw,2004)。齐全的设施、专业化的运作、国际化的经营和良好的服务使新加坡展览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新加坡在世界展览业的地位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的承认,早在20世纪末,新加坡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展会就占亚洲获得UFI认证展会的1/3(Tan,Hock&Piaw,2004)。2008年,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协会联盟(UIA)已连续25年将新加坡推选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国际会议国家与城市(Iswaran,2009)。2009年,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宣布新加坡已被挑选为2010年11月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第77届代表大会的举办地,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UFI成员代表前来参加大会(Whiteling,2009)。新加坡就是这样通过发展展览业,再加上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和奖励旅游活动,使旅游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仅成为著名的国际会展之都,而且使饭店客房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大大地促进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有,日本在1970年于大阪首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日本人称之为“万国博览会”,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向观众展示了继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在各方面的发展和成就。日本大大得益于这次博览会,自那以后,日本10年内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竟然没有举办过一次国际贸易博览会。1978年10月,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十二国来华农业机械展首开我国商业展先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展览业亦如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展览业一样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仅1995年,北京、上海、广州就举办了469个国际展。展览面积28.1万平方米。从1985年到1996年,仅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展览会就达321次。根据有关统计的数字还显示,1997年中国内地举办博览会总数为1063个,1998年为1262个,1999年为1326个,2000年迅速上升到1684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展览会的数量继续以平均每年20%的比例飞速增长,2001年为2381个,2002年为3075个,2003年为3298个,2004年为3560个,2005年为3800个(张伟,2007),一直到2008年,境内展会达到5000余个,参展商近400万,采购商2000万左右;展览项目数量全球第一,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德国,成为展览业总体规模与数量第一的世界第一展览大国(孙德良,2009)。中国展览业飞速的发展令世人惊异(见表4-1)!
表4-1 中国展览业进入21世纪以来相关发展数据(国内展览项目总数、出国展项目数、展览收入)
资料来源:张伟,2007、邓志斌,2007和孙德良,2009。
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王锦珍介绍,2006年,中国内地各类展览会的直接收入已达140多亿元人民币(吴宇和、李何子,2007),按1元展会收入拉动9元社会产出计算,产生综合经济效益约在1260亿元人民币,展览业正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日益明显的推动作用。如今,全球拥有的展览会主题,在中国市场上都能找到,包括德国、美国等世界前10名的国际展览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中国展览市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若薇女士在Interexpo China2000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在中国内地举办展会中,国际性展览约占48%,国内展览约占52%。就国际展而言,专业性展览约占95%以上。”从2000年至今,十年过去了,国际展和专业展的数量、规模和国际化与专业化的程度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仅2007年在上海,国际展会的数量和总展出面积就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4.8%和9.5%(龚维刚、曾亚强,2008)。我国的专业展,如国际机床展,汽车展、国际通信展、纺机展、印刷展、冶金铸造展等目前在国内外影响都比较大,并在其同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乃至世界均有一定的影响。2009年,国内车展排行老三的广州车展在规模上就大大超过了国际老牌车展之一的东京车展(胡晓晶,2009)。
据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的《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正式注册并具有举办经济技术展览会条件的展览馆已达170家,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超过536.5万平方米,其中,室外面积为350万平方米,约占可用于展览总面积的2/3,室内面积为190万平方米,约占可用于展览总面积的1/3,以上展馆不包括可用展览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下的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吴宇、李何子,2007和龚维刚、曾亚强,2007)。
图4-1 中国主要展览场馆分布图
从这170家展览馆的地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十省市(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占了60%,共有102家。中部六省占了11.76%,东北三省占了8.24%,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占了20%。在各省市中,广东展馆最多,有24家,其次是江苏16家,浙江14家,北京10家,山东9家,上海8家(见图4-1)。从展馆面积来看,广东以160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其次是山东38万平方米,江苏36万平方米,浙江32万平方米,上海以30万平方米排名第五位,北京以20万平方米排名第八位(龚维刚、曾亚强,2007)。
截至2007年,全国主营展览公司380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百万人(高校招生杂志网,2009),形成了从业、培训和教育的良性体系和产业链条。就展览地域来说,由于市场和运输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展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深圳、厦门等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随着全面提高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展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长期以来,内地举办展会数量最多城市的前三位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北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2007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正式发布的《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披露,2006年三个重要会展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大约共举办了864个展览会。其中,又以上海办展数量最多,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上海在举办展会数量上超过了北京,占总数的40%;北京次之,占39%;广州第三,占21%(邹品娥,2007)。2007年,上海又举办了515个展会,展会总面积达到571.9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会有309个项目,总展出面积474.6万平方米(龚维刚、曾亚强,2008)。2008年,到3月,上海批准的2008年国际展览就已有316个,展出面积要达505万平方米,都比2007年有所增加,考虑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部分展会移师上海的因素,2008年上海实际举办国际展会的数量还会有所增加(世华财讯,2008)。
1999年我国在云南昆明成功地举办了为期184天的专业性的园艺世博会和2002年12月3日我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志了我国展览业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今,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支持下,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和认真准备,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在上海成功举办,全世界共有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实际参展,参展方的数量创历史新高(金晶,2010)。本届世博会参展人数达到7000万人次。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经验、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世博会的衍生效应将继续推动我国向展览业发展史上更新高峰的攀登。
国内外展览业飞快的发展速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瞩目。它正以其崭新的形象和会议业、奖励旅游与节事活动一起使会展业迅速地成长为第三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行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二、展览业的发展特点
随着企业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展览业发展迅猛异常,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随着展览业自身的发展而日益增长。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展览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世界展览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展览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为了更圆满地做好对展览业的管理、开发、销售与服务工作,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展览业的健康发展,并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我们应该学习、研究和了解下列展览业的发展特点。
(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浓
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发展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以及会展业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越来越重视展览会的举办与参与。从举办者来说,都想把展览会办成影响面大、参与国多、经济效益好的展览会。从参展商的角度来讲,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它们把眼光瞄准全球,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宣传自己企业与产品、参与竞争、争夺市场、谋求发展的机会。这就决定了展览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国际化成了世界展览业发展方向之一。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外展商和海外专业观众不断增加
展览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浓这一特点首先表现在国外展商和海外专业观众的不断增加。比如,新加坡的展览会,参展商和观众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加,1994年国外专业观众人数平均为35%,1995年达43%,但到2004年,根据新加坡旅游局对会展业的统计数据(表4-2),国外的参展商和参观观众均占总数的50%以上了。除本土观众外,来自于东南亚观众最多,占总数近30%,而国外参展商主要来自欧洲、北亚和东南亚(刘鸣,2008)。著名的两年一度的法国国际展览会是世界食品交流的重要场所,2006年该展会共有来自世界99个国家的5256家参展商、全球183个国家共136374名专业人士到会洽谈,2008年展会约有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5300多家参展商的产品到会参展。法国国际食品展是面向全球和专业人士的贸易盛会,有将近55%的观众是来自国外的参观者,国家数量多达191个(北京沃德博森国际商务展览有限公司,2009)。2009年2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世界顶级纸制品、办公用品和文具展览会上,61个国家的2255名参展商带来了他们最新的产品和下一季的流行趋势。本届展会的国际化程度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009年观众数量比去年增长了3%,其中57%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上海欧甲宝会展服务有限公司,2009)。
表4-2 2004年新加坡展览会参展商及观众统计
资料来源:新加坡旅游局展览与会议署(刘鸣,2008)。
除了一般的国际贸易展览会,还应该提到的是非贸易性的全球性展(博)览会。由于这类展览会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家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向全世界宣传展示在各个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因而它们往往更加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并吸引它们的参与,所以这类展览会的高度国际化更大地提高了整个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如1999年在我国昆明举办的中国“99昆明园艺博览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95个。这些国家中包括了有影响力的大国、周边国家和园林园艺特色鲜明的国家。他们和参展的国际组织着重展示了各自的园林成就和传统特色,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200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在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举行的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吸引了18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包括172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并在153天的展出中,共接待了世界各地的观众1850万人次(搜索百科,2009)。2010上海世博会更是吸引了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参展,这一数字早已打破了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保持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纪录,真正体现了世博会广泛的国际性。实现了全球参博展现精彩世界(叶蔚,2009)。
2.海外展商参展面积不断增加
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浓这一特点其次表现在海外展商实际参展面积不断地增加。法国爱博展览集团和(中国)商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SIALCHINA2005,不仅有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商报名参展,而且据主办方介绍,海外企业的参展面积比上年增加了66%(子琦,2005)。2009年,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一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海外展团的规模及数量超越往届,共有美国、德国、韩国、芬兰、法国和俄罗斯等17个国家组织了26个展团参展,参展面积比2008年又大幅增加46%(熊君慧、李昌鸿和郑海龙,2009)。
3.国际展会数量不断增加
展览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浓这一特点还表现在国际展会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展会数量不断增加是由企业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这一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开放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国际展会和我国组团赴海外参展的国际展会数量日益增多,2001年北京举办国际展会323个,但三年之后,北京举办的国际展会就增加到420个,增速相当明显(北京旅游局规划统计处,2008)。而在上海,展览业的发展过程更是充分地展示了国际展会数量不断增加的这一现象。1997年,上海国际展会首次突破了100个,1999年达到150个,是1990年的近4倍。到2000年上海国际展会超过了200个,其后,2001年达到252个,2003年达到248个,2004年达到284个,2005年276个,2006年295个,2007年309个(龚炜刚、曾亚强,2007和2008)。除了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国际展会数量每年都在递升外,我国出国办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贸促会张伟副会长在第73届UFI年会演讲中指出:2001年中国举办出国展476个,2002年591个,2003年612个,2004年749个,2005年950个,五年间,中国出国办展数量就从476个增加到950个,翻了一倍(张伟,2007)。
4.跨国会展公司加速向国际市场拓展
展览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浓这一特点表现的第四个方面就是跨国会展公司加速向国际市场拓展。由于会展经济的理念在全球迅速传播,会展业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国际会展业随之而来的就是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转移,发达国家的展览集团纷纷将发展目标瞄准海外,他们通过移植品牌,资本输出、合作办展、战略联盟和并购的方法进行海外开发,提高竞争力,扩大规模和抢占市场份额,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展览(中国)公司总经理冯培喜先生就曾表示:“上世纪末,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影响下,德国公司纷纷到世界上极具发展潜力的成长地区投资。全球化也正是世界五大展览主办者之一的德国杜塞尔多夫机构的精髓所在,在保持其20多个世界第一展览品牌的同时,德国杜塞尔多夫机构还致力于区域性的、尤其是新兴地区的展览业发展。”(连若离,2008)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也已把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举办的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移植到了国外,分别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举办了以Ambiente命名的展览会。新加坡的Reed和SES等大公司到中、马、泰、印度和印尼等国巡展。瑞德(Reed)公司和世界上另一家著名的展览企业克劳斯(E.J.Krise)公司合作联姻,共同开发了通讯计算机展览市场(上海商务委员会,2009)。德国著名的汉诺威展览公司同样努力扩大其国际商业活动,更加集中于国外发展市场。在汉诺威展览公司的国外商业活动中,中国占有中心地位,他们已经在中国成立了汉诺威国际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并投资2000万马克,和德国的展览业合作伙伴一道在上海浦东投资,和中方共建他们永久性的展示场地——上海浦东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详见本章第二节)。不仅如此,汉诺威展览公司还和意大利米兰展览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联手开拓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四大新兴会展市场。其中,中国被作为首选市场(中国机床网,2009)。德国慕尼黑博览会公司也和中国国际展览公司合资成立了京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新加坡毕克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分别成立了合资的展览工程公司。不少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也都是由发达国家展览公司参与管理,甚至直接控制的。
(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大
目前国际展览业的另一特点是朝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具体体现在:
1.场馆大型化
例如,德国展览业的发展就是极好的范例。在德国这个世界会展强国现有的24个大型会展场馆中,有9个会展场馆的室内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见表4-3),而且随着展会面积的增加,展览场馆还在不断的扩大。现在世界最大的5个展览中心,有4个就在德国(见表1-2)。目前国外新建会展中心占地一般都会超过10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比如:米兰展览中心占地超过140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占地和预留面积共达360万平方米。
表4-3 德国会展场馆的展览面积排名
(续表)
资料来源:德国展览管理协会(AUMA)(2007)。
2.展会规模化
德国不仅有大面积的展馆,而且举办展会的规模也最大,效益也最好,实力也最强,全球2/3著名的专业贸易展览会都在德国举办,按营业额排序的全球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德国就占了6家。德国每年只举办130多个国际性贸易展览会,但净展出面积竟达690万平方米,参展商可达17万多家,参观者逾千万。上海现代国际展览公司主办的上海国际广告技术设备展至2010年已举办了18届,规模越搞越大,展览面积从第1届的2000平方米已发展到目前的15万平方米,而且汇集了1400余家国内外顶尖广告、印刷、包装设备领域的供应商,吸引了来自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800万余人次的专业观众,其中海外买家就达21588万多人次(百度贴吧,2008)。在参展商、展品、观众数目及层次上每年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
3.品牌集约化
越来越多的展会主办机构为了形成自己的展会品牌,增强展览会的竞争性和规模效益,通过市场公平竞争、兼并,把相关的几个中小展览会合并成一个。有的主办机构尽量把同类或相关的展览会,放在同一个屋檐下,同时展出,此即所谓的“Two in One”,“Four in One”。例如,新加坡展览服务公司(Singapore Exhibition Service Pte Ltd—SES)主办的第15届国际数字多媒体和娱乐技术展览会(BroadcastAsia2010—The 15th International Digital Multimedia&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Exhibition&Conference)和另外三个展会:第4届互动数字媒体与娱乐展览会(InteractiveDME2010—The 4th 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Digital Media&Entertainment Exhibition&Conference)、第21届国际通讯和信息技术展览会(Communic Asia2010—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hibition&Conference)和第7届国际企业信息技术展览会(EnterpriseIT2010—The 7th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hibition&Conference for the Enterprise)就同时在同一地点一起召开(Broadcast Asia2010,2010)。1999年3月18日至24日于德国汉诺威举办的国际信息技术与通讯博览会(CeBit),把所有有关通讯技术、软件及电讯技术的展品都展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的面前,展出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参展商达8000家,如今一年一度的Cebit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及通讯设备展,吸引着世界各地这一领域的制造商和采购商。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原电子工业部销售局)大胆进取,锐意改革,也从1999年开始,将每年秋季的全国电子产品展销会和上海国际电子展以及国际视听产品展览会三合一合并举行,逐步将展览会建成亚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展事之一。
4.企业集团化
目前世界著名大型会展公司采取战略联盟和并购方式来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形成集团化趋势,例如:英国的励展博览集团(Reed Exhibitions)、蒙哥马利集团(The Montgomery Group)、英国国际贸易展览公司即ITE集团(ITEInternational Trade Exhibition)、国研会展集团(IIR Exhibitions)、塔苏斯集团(Tarsus Group)和欧洲博闻集团(United Business Media Limited);荷兰的皇家展览集团(Royal Exhibition Group);德国的德国展览集团(GEC)、海德堡展览贸易集团(FairTrade)、美沙展览集团(Mesago Holding)、多特蒙德展览集团(Borussia Dortmund Exhibition Group)、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Dusseldorf Exhibition Group);法国的爱博集团(Groupe Exposium)和新加坡的新加坡国际展览集团(Singex Group)、环球联系展览集团(HQ Link Pte Ltd)和MP国际集团(MP International)等。目前,我国也有以展馆为中心形成的会展企业集团,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江苏新国际会展集团、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廊坊国际展览集团、厦门国际会展集团和成都会展旅游集团,也有通过改制,从贸促机构或外经贸系统中独立出来的会展企业集团,如长春百瑞会展集团等,还有国资建立的上海世博集团等。企业集团化明显已成为国际展览业朝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
本书第一章中讲到的会展业的特点之一是专业性强,这一特点也必然反映在展览业的发展过程中。展览业的专业化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
1.管理专业化
展览业作为会展业的一部分,自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个好的展会同其他会议、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一样,从申办策划到筹备运作也都是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组织协调管理和帮助支持。全球或亚洲展览业中著名的国际专业组织有国际展览局(BIE)、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博览会和展览会协会(IAFE)、国际展览服务联合会(IFES)、亚太地区会展场地管理协会(VMA)、贸易展览商协会(TSEA)和亚太地区展览会及会议联合会(APECE)等。在展览业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办展机构也日趋专业化,大型的专门举办展览会的跨国公司在不断地崛起和发展,这些专业展览公司使展会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不断地得到提高。
2.人才专业化
展览业很强的专业性也必然要求它的从业人员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素质。国际上展览业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都设有会展管理专业,系统地教授展览理论知识,同时,展览业的行业组织,如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和美国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等也都开展对展览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如IAEE就提供注册展览经理(CEM)的系列培训课程和认证。
3.展会专业化
在国际上,专业性的展会已成为展览业的主流,与一般展会相比,专业展会具有针对性强、观众质量高和参展效果好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许多综合性展会逐渐地转为专业展,有些综合性展会已经被细分成若干个专业展,如汉诺威工博会就由机器人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展、铸件展、低压电器展、灯具展、仪器仪表展和液压气动元件展等若干个专业展组成。有些同一主题的展会也被细分成许多小的专业展,如:国际著名的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和组件贸易博览会”就已经分成国际电子生产设备贸易博览会、国际应用激光和电子技术贸易博览会及国际信息技术和通讯贸易博览会。所以国际上综合性展会数量日益减少,专业性展会日益增加。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举办的展会中,98%是专业展,即使在我国,专业展会数量占全部展会数量的比重也已达95%以上。
(四)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
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有关科学技术的展览会越来越多
例如,据新加坡旅游促进局统计,早在1995年举办的100多个国际展览会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展览会就已占51%,而且在展览会期间,技术贸易的成交额也远远超过商品贸易额。在我国政府“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推广和宣传我国科技成就,进一步提高科技知识、提高科技水平,有关科学技术展览会也越来越多了(见图4-2)。例如,上海的“中国(上海)国际电子工业展览会”、“中国(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北京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展览会暨信息产业发展成就展”、“2010第二届中国国际工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会及展览会”、珠海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深圳市的“高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展会的相继举办都是很好的例证,其中,至2009年为止,举办了11届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科学技术成果交易为主要特色,成交额逐年上升,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市场。
图4-2 又一个高薪科技展览会
2.展览会举办手段和设施越来越现代化
例如,上海展团在高交会上借用电子技术使用了“虚拟展馆”的最新展出手段;“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运用声、光、电并举的展览手法形象逼真地将世界风光展示在每一个参观者面前。2010上海世博会更是集世界智慧,运用互动数字多媒体、3D动漫、影视组合、视频墙、互动型智能帷幕、三维影院、投影技术、高科技全息成像技术等世界各种最先进的高科技展示手段,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上海浦东兴建的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所具有的超前性,高标准及单层无柱式结构的展厅,还有享有“亚洲最大无柱展馆”美誉的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都大大地提高了布展的灵活性与布展使用面积,满足了布展的要求。
3.网络的参与和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迅速崛起的网络技术和电脑科学的不断发展,已经使互联网和内联网(intranet)参与到展览业中,并开始将其“无所不能”的功能发挥在大大小小的展览会上,构架起新的展览会模式,大有“无网不成会”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展览会设有自己的网站域名,通过互联网进行招展,大大地提高了展会的营销效益。
展览会运用网络技术,起初是一些电脑网络专业展的“一技之长”,国内举办的大型电脑网络应用展览会,无一例外地应用了网络技术,包括宣传,参观者登记和展区内的互联网应用等,现在,这种先进的展览会技术已不再是电脑网络专业展的专利了。广泛应用网络,不仅逐渐成为比较上规模展览会的主办者、参展者和参观者所具有的一种新思维,而且也成为新世纪展览会的特征了。
网络技术在展览业中的广泛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上策划:展览会对主办者来说,是创造一个集中宣传企业和产品的舞台。为吸引更多的厂商和参观者,主办者个个煞费苦心,从确定主题到招商、组织参观者,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各个环节的精心策划便成了展览会能否成功的关键。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能够使展览会的主办者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策划上去,进而使展览会的策划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例如1999年5月举办的‘99上海国际投资洽谈会(’99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air)的整个展会策划就是构建在网络应用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展会前期的宣传还是展会期间的信息发布、查阅和商贸洽谈,甚至是展会会后的继续推广,无一例外地都纳入网络中,体现了主办者的超前意识,让人们体验了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的内涵并感受到了未来展会的模式。
(2)网上宣传:展会主办者网络策划的第一步就是从域名开始,因为一个响亮而能够真实反映展览会内容的域名,可以达到网络宣传和应用的良好效果,像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PECC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网址,都是为展览会专门注册的,以便让人们通过域名便知道这个站点是发布什么内容的信息。如果不知道展览会域名,现在习惯使用网络的人们也会通过一些专门搜索站点,来完成从无法计算的网页中查到展览会的信息。世界著名的搜索引擎Yahoo就收集了与展览会有关的39500万条信息,全方位地介绍了全世界的各展览会和有关展览会组织的信息。
为展览会起一个专门的域名,会大大方便参展商和参观者,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主办者一口气注册了三个域名,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展览会,以便邀请到更多的宾客。由于网络向展览业的渗透,所以为举办某个展览会注册一个域名,进行网上宣传已成风尚。
(3)网上招展:展会招展是所有展会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没有国内外权威参展商的参与,那也就无所谓展会的举办和成功了,互联网为一切展会的招展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途径。网上招展具有快捷、便利、节约、直观,覆盖面广等优点,展会的主办方在设立了展会网站后,就可通过展会的网站宣传展会和招展的有关事项,并可让有兴趣的参展商在网上登记,预定摊位,办理参展手续。
(4)网上交流:网络技术不仅使主办者形成新的网络策划意识,而且使展览会这个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对于主办者来说,现在无需再为印刷、邮寄宣传资料而烦恼,也不必担心无法确定的因素使信息误传,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主页可以帮助主办者完成招展,参观者登记及所需信息的传送和更新。制作精美的主页,可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将还未举办的展览会在网上进行全方位的展现,让人们充分感受视觉效应,以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参观者。这些都是传统展会所无法办到的。对于参展者来说,网络也可以提供一个方便地获取各种各样信息的条件,因为主办者在引导参展商和参观者运用网络手段获取信息上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制作信息量达到相当规模的数据库,便于用户操作的界面和栏目,远程查询和现场查询,完善的功能设计等等,以满足用户的要求。就以前面所提到的“99上海国际投资洽谈会”为例,主办者就首先考虑了满足远程查询信息和现场查阅信息的要求,建立了互联网和现场内联网系统,使参观者或参展商无论是在万里之外,还是在展览现场,都可以查阅到相同的信息。另外,还根据这次投资洽谈会的特征,主办者还设计了专门的网络功能,像网络中的VIP节目,就包含了浏览国内外最新资料的信息功能,查阅国内外有关投资项目和投资机构的背景资料以及在网上进行贸易洽谈等功能。参观者在使用这些功能时,只要根据引导进入该栏目,便可以浏览查阅相关的内容。考虑到洽谈项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网络还对某些项目进行限制,要求参观者首先向展览会主办者注册,取得用户名和密码,在使用某些栏目时先通过身份核对,然后就可查阅和使用网络的所有功能,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
展后的统计资料不仅是展会主办方评估和总结展会工作所需的,更是所有参展商和参观者所感兴趣的,现在网络能够及时地为展会主办方提供一个详尽的参展商和观众人数、职业、行业分布等报告,更多的展览会在会期结束后,将有关展览会的内容长期地在网络上发布,使有期限的展览会通过网络手段达到无限延伸,成为永不闭幕的展览会。越来越多的展览会为弥补常规展览会客观存在的不足和断层,特别是会前缺乏了解、现场沟通仓促、会后无法延续的现象,将展览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的扩展,将整个展览会合理安排成“会前网络沟通”,“会中现场洽谈”,“会后延续服务”三个阶段,为海内外客商营造真实、有效的交流环境与渠道,“全程展览”的理念已得到广泛地接受和运用。
另外,在展览会的网站中,现在还设有客人留言簿,网络访问者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自己对展会的看法。主办者甚至会辟出一系列展会专题讨论区,让展会网上访问者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2010上海世博会网页中,主办者就在网上开辟了“世博论坛”专栏,邀请各阶层人士就世博会举办的各项有关议题开展讨论。
(5)网上服务:展览会通过网络亦可为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如今“网上订票”,“网上订房”的服务已是许多展览会为客商和专业参观者提供的服务项目。此外,考虑到参展商把参展与观光旅游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要求,许多展览会纷纷在网页上提供有关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的资料,以期能够为远方的客商提供更大的方便,留下更好的印象。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展览会主办者已试图利用网络在努力创造一个“以客为本”的亲和环境,让展览会更加贴近参展商和参观者。
科技是展览会永恒的旋律和魅力源泉,每一个成功的展览会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和支撑。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特点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得到了最充分地体现。从展馆设计到建设、从建筑与布展材料选择到运用、从布展到展示手段运用、从宣传到营销、从服务到安保,2010上海世博会无不因为科技而变得更精彩、更难忘。其创新亮点—网上世博会项目就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网上参观世博会的愿望。该项目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46次全体代表大会上一正式亮相,就受到了国际展览局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世界展览历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创举”。更多的互联网技术,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又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信息世博”的魅力,使本届世博会成了人类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一个里程碑。绿色展馆、低碳展馆和零碳展馆的建设和运营更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揭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五)展中有会,会中套展
由于展览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因此越来越多的展会参展商在展会期间,为了配合产品展销而举行许多相关的会议,如新闻发布会、新产品推广介绍会、研讨会、客户座谈会、业务洽谈会等等。而展会主办者同时为了提高展会效益与展会知名度并让参展商满意,也还会配合参展商的展销活动,就市场热点和行业发展趋势问题举办一些会议,如专家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及相关的专题论坛。在许多大型会议上,又常会有会议参加者陈列展示自己的产品,进行产品的宣传、介绍和促销。尤其是在协会举办的会议中,协会还会通过举办展会的手段,达到以展养会的目的。
因此,作为会议的一种特殊类型,展览会与其他类型的会议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会议促展览,展览推会议的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展中有会、会中套展已成为国内外展览业的又一大鲜明特点。
许多会展业的学者和专家已注意到展览业这一现象和特点,并进行了总结,美国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教授杰姆斯·阿比(James R.Abbey)博士和营销顾问米尔顿·阿斯特罗夫(MiltonT.Astroff)合著的《会议销售与服务》(Convention Sales and Service)一书,将展览会与展示会列入会议的一个分类,并明确指出:“展览会通常是与大会(Convention)相关联而举行的一个活动。”“一个与展览会并列而提的会议计划会是一个吸引力很强的磁铁,能吸引更多的会议出席者,并为展示会的组织者、参展商和观众服务。”他们还提到:“公司会议经常有展品,它们将新产品陈列出来进行大规模直观介绍,已经屡见不鲜了。”1996年我国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旅游业实物全书》中也指出“商业展览会有时会和团体会议一起举行。”
如今,随着展览业的发展,展中会议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了,例如:新加坡港务局主办的“新加坡海事展”同时举行了有关海运、港口、造船与维修、集装箱、船舶燃油、海事科技与防御、中国运输前景等10个国际研讨会,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盛事,效果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展览会。每年于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至2009年已经是第10届了,该博览会在展会举办期间召开的与展会主题相关的多项论坛已成为它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如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就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节能环保论坛”和“第四届中国际隧道研讨会”等68个论坛会议(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2009),这些博览会的专题活动,不仅为各届博览会主题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企业家、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提供了对话与交流的平台,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博览会的吸引力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展会面积25000平方米、吸引着50000名海内外专业观众的2009上海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举办期间,主办方召开的“国际冶金技术及市场论坛”围绕其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从而打造了有效的行业信息平台和展会销售环境。受到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欢迎和好评。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和活动协会(IAEE)、独立组展商协会(The Society of Independent Show Organizers—SISO)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11届中国国际展览和会议展示会(The 11th China International Trade Show for Exhibition and Conference Industry)更是以其“主题报告会、研讨会、专题讲座”为鲜明的特色。在短短的两天展会期间,展会精心设计了本届展中展期间的会议和讲座活动,由业内大展主办商、世博会官员、行业专家、世博中标企业领导主持或主讲,采取对话交流等更加活泼的形式,就世博会、场馆运营管理、展览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对策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讨论,通过对话充分达到专家和现场观众互动交流的目的;这些会议专业性强,覆盖面大,内容既有宏观又有微观,主讲者层次较高,传播信息与知识丰富,受到来自全国各地参展者的好评。展中办会,层出不穷,会中办展也屡见不鲜。第11届中国国际展览和会议展示会(展中展)就是作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际美容医学联盟(UIME)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美容大会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美容、美发界盛事。中国北京已成功申请到了2011年“第18次世界美容医学大会”的主办权,在这个大会的活动中,除包括专业交流研讨会、竞赛和颁奖活动外,还包括了展示会(Trade Show)活动。2003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世界美容外科大会干脆和2003年中国国际美容外科技术及器材展览会一起办,将一系列学术交流会和产品技术展示活动结合在一起,吸引了近千名国内外知名美容整形外科的专家学者和美容外科设备生产商代表,受到了各方的好评,既扩大了会议的影响,也提高了展会的效益。
展览会和会议的有机结合不仅扩大了展览会或会议的功能,增强了会展业的魅力,而且也提高了会展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为展览业是今天会展市场的一个发展快速的盈利细分市场。尤其对协会来讲,在会议举行期间搞展示活动,还可以向陈列展品的会议参加者收取租赁展示面积的费用。协会收入这些费用,在经济上自然就支持了协会举办的这次会议活动。达到了协会以展养会的目的。同样,在展示会举办期间,举行各种类型的会议,也能通过提高展会的吸引力和扩大参展者的投入费用来提高展会主办者的经济收益。
从展览会和会议组织者来讲,在选择会议或展示举办场地时,一般都选择会议和展示活动能在一个屋檐下(all under one roof)举行的场所。所以,拥有展示场所的会议饭店在争取有着展示活动会议的竞争中,就能战胜那些只有展示面积但没有会议场所的展示中心和只有会议场所但没有展示面积的饭店,正因为这样,有着展示面积的会议饭店。即使在一个有着很大“会议中心”的城市,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功。例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市拥有5009间客房的美高美大酒店(The MGM Grand Hotel)有着13933平方米的展示面积,拥有1508间客房的恺撒宫大饭店(Caesars Palace)有着8453平方米的展示面积,拥有3044间客房的海市蜃楼大饭店(Mirage Hotel)也有展示面积5573平方米。正因为拉斯维加斯市有许多带有展示面积的饭店,所以该市不仅能吸引世界著名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如国际汽车展、国际电子通讯产品展览会,而且能吸引很多带有展示活动的会议。所以拉斯维加斯市除了是世界著名的娱乐城外,也成了世界著名的会展中心城市。
会议与展览业的关系给我们城市发展的规划者和决策者、饭店和展示中心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一个启发,那就是建设饭店,尤其是建造会议饭店时,要考虑到展览业与会议的关系及展中有会、会中有展的特点,在设计和建造时应该考虑安排一定面积的展示场所。这对于形成饭店的特色,争取会展市场,将是十分主动和有利的。设有总统套房、商务套房以及标准间200余套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不仅拥有一个可容纳800人的会议厅、两个可容纳200人的会议厅和近20个多种规格的小型会场,同时还有4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集会议、展示、宴会功能于一体)和4000平方米的新闻中心,真正能让客人将所有的活动都置于一个屋檐下举行。这便是一个极好的范例。而同样地,在建造展览中心时,亦应考虑到要设计数量适当的,大小不一的会议厅,以便使展览会主办者在召开各种会议时所用。此外,展览中心应尽量建造在旅馆群附近,而不搞飞地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