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 实现实时交互的P2P技术
基于P2P的网络应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能为用户参与交互式媒体应用提供技术支持。P2P技术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共享和交互更直接,消除中间环节,实现实时交互的目标。
(1)P2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P2P是Peer to Peer的缩写,称为对等网或点对点技术。网站与浏览器之间的沟通,采用的是HTTP的标准协议。在HTTP标准协议下,门户网站或搜寻引擎,帮用户分类并搜寻存在互联网上网站的信息(Internet Directory Service)。而“Peer to peer”新技术架构将形成另一个全球标准的协议,对于搜寻网络信息的用户而言,其查询到的将是存在于互联网所有个人电脑中的信息,其内容由全球4.8亿台电脑所组成的,远大于400万个网站的内容,是一个比任何门户网站或搜索引擎更广的服务。
目前,已有多种网络服务都采用P2P技术,主要有如下应用:①即时通信。两个或多个用户可以用其进行快速、直接的交流,其实时通信是能够让用户体验更具个性特色的交互性。美国印第安纳州的Alexandrian Public Library及St.Joseph County Public Library都提供了AIM、Yahoo及MSN三种实时通信的渠道,读者可以在指定的时段内向馆员提出询问。这项服务,使图书馆的虚拟参考服务更具交互性。②实现文件共享。下载和上传文件不必通过中央服务器,或者中央服务器只起辅助作用,如Napster、BT、eDonkey、OpenExt、百度下吧、Reallink等都提供文件共享功能。③协同工作。使用P2P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企业级协同工作平台,提供互动的供求信息,帮助用户进行经销渠道维护、售后服务等,如Groove、KDT。④对等计算。可连上万台微机,利用它们的空闲时间进行协同计算,完成超计算量的工作,如Distribute.net、SETI@home。⑤搜索。用于在P2P网中完成信息检索。此类应用软件有Infrasearch、Pointera等。⑥存储。用于在网络上将存储对象分散化而不必存放于专用服务器上,从而减轻了服务器负担,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此类应用软件有Farsite(Microsoft)、Ocean Store等。
(2)P2P的技术原理
协同化使以网络服务形式存在的软件系统又增加了用户间协同交互的功能。用户协同可以是系统内多用户协同,也可以是每个用户各自使用单用户系统,通过系统间的交互达成协同(如P2P模式)。P2P是一种网络模型,在这种网络中所有的节点是对等的(称为对等点),各节点具有相同的责任与能力并协同完成任务。从技术角度来说,P2P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只是分布式计算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在局域网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网上邻居就是一种典型的P2P的通信方式,而中国人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之一QQ也是P2P思想的一种应用。现在互联网以S(Server)/B(Browser)或S/C(Client)结构的应用模式为主,在网络中设置服务器,信息先集中上传到服务器,然后再由客户端下载(如网站),或是服务器处理后才在网络中传递(如邮件)。
P2P技术改变了互联网中“内容”所在的位置,内容正在从“中心”走向“边缘”,内容不再是只存在于几个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首先,客户不再需要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而只需将共享信息发布出去;其次,运行P2P的个人电脑不需要固定IP地址和永久的互联网连接,使得拨号上网的用户也可以享受P2P带来的变革成果;最后,P2P改变了控制互联网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消除客户机和服务器二者之间的差别。
简单地说,P2P就是一种用于不同PC用户之间,不经过中继设备直接交换数据或服务的技术,它允许网络中用户直接使用对方的文件。每个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并进行文件的交换,而不需要连接到服务器上再进行浏览与下载。因为消除了中间环节,P2P技术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P2P改变了Internet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讲,P2P体现了Internet的本质,因为在网络尚未发展成为现在的Web之前,用户就是利用所谓的“布告板”等渠道彼此直接交换信息和文件的。P2P给互联网的分布、共享精神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有观点认为至少有100种应用能被开发出来,但从目前的应用来看,P2P的威力还主要体现在大范围的共享、搜索的优势上,在这方面主要引发了,或者是说更好地解决了网络上以下类型的应用: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文件交换、在线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