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学导论健康与疾病教学视频

护理学导论健康与疾病教学视频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将就护理学的形成、任务与范畴、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等进行阐述。护理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并成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由于时代及历史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护理特色。医学及护理学的发展极为落后,人们被疾病、战争及天灾所困扰。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期,这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现代护理学的开始。

第一章 绪论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的研究涉及影响人类生物、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各种护理现象和护理问题进行整体的认识,以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本章将就护理学的形成、任务与范畴、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等进行阐述。

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护理学的形成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生、老、病、死的问题,人类为解除或减轻自身的疾病及痛苦而产生了护理。护理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并成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由于时代及历史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护理特色。纵观护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人类早期的护理

1.公元前后的护理 据记载,人类的医疗和护理活动起源于对动物观察的结果。人们在观察鸟类和其他动物时,可以看到母爱和互相扶持的现象。低等动物能自我医疗,知道生病或受伤的处理及协助其他受伤同伴。在古代,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打仗等与自然界抗争的活动中发生了疾病、创伤和战伤,随之就有了关于医疗护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但在人类早期,医学并无科学的根据,医、药、护没有明确的分工,医师一人兼任医生、护士及药剂师的工作,人们主要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

2.公元初期的护理 自公元初年基督教兴起后,开始了教会对医学1000多年的影响,这个时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当时的护理工作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主要以基督教会的宗教意识来安排及组织护理活动。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是修女,她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护理训练,但她们出于宗教的博爱、济世救人宗旨认真护理患者,可以看成是以宗教意识为主要思想的护理最初阶段。

(二)中世纪的护理

中世纪的护理发展主要以宗教及战争为主题。医学及护理学的发展极为落后,人们被疾病、战争及天灾所困扰。虽然欧洲各国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大小医院,但条件很差,所有病人无论内科、外科,甚至传染科都混杂在一起。当时的护理工作环境分为一般的医疗机构及以修道院为中心的教会式医疗机构2种。医疗机构都遵循一定的护理原则,按照患者的病情轻重,将患者安排在不同的病房。当时护理的重点是改善患者治疗的物理环境,包括改变采光、通风及空间的安排等。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护理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国家称之为科学新发现时代。瑞士医生帕拉塞尔在药物化学方面有很大贡献,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写出了第一部《人体解剖学》,英国的威廉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法国人巴拉斯·帕里由理发师成为第一名外科医生。从此,近代医学开始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但护理工作却仍然停留在中世纪的状态,并由于重男轻女、宗教改革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使护理落入了长达200年的黑暗时期。

(四)现代护理的诞生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19世纪中叶,弗罗伦斯·南丁格尔首创了护理专业,使护理学逐步走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及正规的教育渠道。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期,这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现代护理学的开始。

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名门富有家庭,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英、法、德、意等国语言。她从小立志从事救死扶伤的护理工作,在随家人到世界各国旅游时,她专注于参观、考察各地孤儿院、医院和慈善组织等。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战地救护伤员。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被战士们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1860年,在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1907年,获英国政府颁发的最高国民荣誉勋章。1912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1920年,国际红十字会首次在伦敦颁发南丁格尔奖章。

南丁格尔对护理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创前线护理事业。

(2)著书立说,指导护理工作代表作有《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

(3)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护士学校。

(4)改进军队的卫生保健工作,提出预防医学的科学观念,使预防医学的科学观念逐渐取代传统的治疗观念。

(5)奠定了护理是一门科学的认识基础。

(6)推动国际医疗护理事业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现代护理是在南丁格尔创建的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可概括地分为3个阶段:

(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

现代护理发展的初期,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士从业前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都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观,为护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护理程序”的提出使护理有了科学的工作方法。20世纪60年代后,提出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开始注重人的整体护理。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强化了人是一个整体的思想,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为“以患者为中心”。

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是健康保健队伍中的专业人员,医患双方是合作伙伴,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目前人类的主要死因则多是与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医疗护理服务重点局限在医院,现已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

特点:护理学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护士成为向社会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主要力量。

三、中国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近代护理的发展

我国近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的影响,随西医和宗教的传入开始。

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两年后开办护士短训班。

1887年,美国妇女联合会派到上海的护士麦克尼奇在上海开办了护士训练班。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9年,中华护士会在在江西牯岭正式成立,1922年加入国际护士协会;1937年更名为“中华护士学会”。

1931年,开办红色护士学校,1941、1942年护士节毛泽东先后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二)现代护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

1976年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

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

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

1979年为护理工作转折点,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

1980年,由南京医学院及南京军区总医院联合开办了“文革”后第一个高级护理进修班,学制3年,获大专学历。同年开始进行了护理技术职称评定。

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了5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其后,相继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

1992年、1993年分别批准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为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2年卫生部正式成立了护理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护理中心,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

护士晋升制度和注册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1995年6月25日,首次正式护士职业考试在全国举行,护士职业管理正式走上法制轨道。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护理出版物增加,护理研究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研究水平逐年提高,考察、短期学习、攻读学位、邀请来华讲学等的国际交流的增加,使我国护理事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8年1月,国务院总理签发《护士条例》,于2008年5月12日正式实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的地位、任务、作用和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士既是治疗疾病的合作者,又是预防疾病的宣传者,还是家庭护理的教育者和社区护理的组织者。护士专业化和多面手的完美结合将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得以进一步发展,护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患者生理上的需求,还着眼于患者心理的平衡、社会的适应。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的过渡。

第二节 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

一、护理学的任务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使得护理学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护士作为护理的专业工作者,其惟一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护士需要帮助人类解决以下四个与健康有关的问题:

1.减轻痛苦 减轻个体痛苦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掌握并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处于疾病状态的个体解除身心痛苦。

2.恢复健康 护士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已经出现健康问题的护理对象解决健康问题,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健康水平。

3.维持健康 护士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活动帮助护理对象减少或消除有碍健康的因素,避免或延迟疾病发生,防止疾病恶化,减少残疾,促进康复,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4.促进健康 护士通过卫生宣教等活动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获取在维持或增进健康时所需要的知识及资源,其目标是帮助人们维持最佳健康水平或健康状态。

二、护理学的范畴

1.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1)护理学研究的对象 随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研究单纯的生物人向研究整体的人、社会的人转化。

(2)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研究护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价值,研究社会对护理学发展的促进和制约因素。如老年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增加使社区护理迅速发展;健康教育技巧和与他人有效合作已成为对护士的基本技能要求;护理专业向着网络化、信息化发展。

(3)护理专业知识体系与理论架构 专业知识体系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自20世纪60年代后,护理界开始致力于发展护理理论与概念模式,并将这些理论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建立护理理论体系,护士不仅能够从研究中发展和验证理论,而且通过研究学会科学的逻辑思维和评判性思维方法。

(4)护理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 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形成许多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2.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基础护理: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

专科护理:以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各专科患者的特点及诊疗要求,为患者提供护理。

(2)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残障等服务,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3)护理管理 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物、财、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护理研究 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护理研究多以人为研究对象。

(5)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分为基本护理教育、毕业后护理教育和继续护理教育3大类。基本护理教育包括中专教育、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毕业后护理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教育是对从事护理工作的在职人员,提供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目的的终身教育。

第三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现代护理学的理论框架是由人、健康、环境、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组成。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水平直接影响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实践范畴、工作内容、护士的角色功能及专业行为。

一、人

护理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对人的认识是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和基础,它影响着整个护理概念的发展,并决定了护理工作的任务和性质。

(一)人的概念

1.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影响,其中任何一方的功能变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功能的变化;而人体各方面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能有力地促进人体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从而使人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

2.人是一个开放系统 人作为自然系统中的一个次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不断地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的基本目标是保持机体的平衡。护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调整其内环境,去适应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以获得并维持身心的平衡即健康状态。

3.护理中人的范围 护理的服务对象从单纯的患者扩大到健康的人群。既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4个层面,也包括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整个全人类。护理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个体高水平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水平。

(二)人的基本需要

1.概念 人的基本需要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与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它包括生理的、社会的、情绪的、知识的及精神的需要。当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机体的失衡而导致疾病。

2.内容

(1)生理方面的需要 指维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2)社会方面的需要 指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或集体互动的需要,如沟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3)情感方面的需要 指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的需要。

(4)认知方面的需要 指个体在认知、思想与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学习、探究事物真相、思考问题等。

(5)精神方面的需要 指有关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祷、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3.特性

(1)人类的基本需要大致相同。

(2)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可因人而异。

(3)各种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4.影响基本需要满足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如各种疾病、疲劳、疼痛与生理残障等。

(2)情绪因素 如焦虑、兴奋、恐惧等。

(3)知识与智力因素 如缺乏相关知识、资料或信息,智力障碍等。

(4)社会因素 如紧张的人际关系或群体压力过大等。

(5)环境因素 如陌生的环境与不良的环境等。

(6)个人因素 如个人的信仰、价值观、生活习惯与生活经验等。

(7)文化因素 如社会的风俗、群体的习惯、文化背景等。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护理工作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护士应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成长与发展的特点,明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和基本需要,提供符合患者需要的个性化护理。

1.概念

(1)成长 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2)发展 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和技巧的演变过程。发展包括情感、认知、心智、道德、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是一个人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标志。

(3)成熟 狭义的成熟指人体生理上的改变过程,一般受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广义的成熟指一个人在能力上的增进或老化过程,是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结果,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改变。

2.内容

(1)生理方面 指身体的发育和各部分功能的发展。

(2)认知方面 指智能、知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感知、判断、推理、记忆、思考与想象能力的发展。

(3)社会方面 指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方面的发展。

(4)情感方面 指个人的感觉和主观经验的发展,如喜、怒、哀、乐的内心体验与表现。

(5)精神方面 是个人对生命的意义、生存价值认识方面的发展。

(6)道德方面 指个体在信仰及是非观念方面的发展。

3.基本原则

(1)成长与发展是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的。

(2)每个人都要经过相同的各个发展阶段。

(3)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速度通过各发展阶段的。这是由个人特有的遗传基因及与环境的互动所决定的。

(4)每个发展阶段各具有一定的特征,并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

(5)每个人基本的态度、气质、生活方式和行为等都会受到婴幼儿期发展的影响。

(6)发展是通过逐步地成熟和不断地学习而获得的。

4.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人类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遗传的差异不仅影响人的身高、体重、肤色、外貌等方面,也会影响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

(2)环境因素 环境是另一个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

家庭:家庭是人自出生后与其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环境。家庭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家庭成员的一些基本需要,如温饱、安全、爱与归属等。

学校:学校是提供正规教育及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提供给个体将来立足社会必要的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也兼顾个体的体格锻炼与艺术熏陶,还可帮助个体建立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际关系。

社会: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人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需完成的任务有着不同的要求,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除此之外,环境中还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如内平衡、动机和社会化等。

(四)人的自我概念

1.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个人对自己的认同感。自我概念是基于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功能、自身形象和外在吸引力、是否受人喜欢与尊重、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感知和评价而产生的。

2.组成

(1)身体心象 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和看法。

(2)角色表现 角色是对于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行为要求和行为期待。一个人一生中要履行许多角色,有时在同一时期也得承担多种角色。如果个人因能力有限或对角色要求不明确等原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所规定的义务时,挫折与不适感便油然而生,其结果便产生负向的自我概念。

(3)自我特征 是个人对自身的个体性与独特性的认识。人们通常以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及教育背景等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和特征。自我特征也包括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性格与兴趣等。

(4)自尊 指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若个人的行为表现达到别人所期望的水平,受到了他人的肯定和重视,其自尊自然会提高。

拥有良好的自我概念者对自身的能力、天赋、健康、美貌等抱有足够的信心。它能更好地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且能更好地面对人生,并能有效地抵御一些身心疾病的侵袭。

二、健康

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科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类生命活动本质、状态和质量的一种反映,也是护理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护理的宗旨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使每个人保持其最佳的健康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只有明确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和理论,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一词,在古代有强壮、结实和完整的意思。健康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熟悉健康,然而给健康下定义却并非易事。因为健康是个变化的概念,不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体不同的价值观等对健康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归纳起来,其演进进程大致如下:

1.古代朴素的健康观 在古代,由于医学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认识有限,加之宗教的束缚,使人们认为人类生命与健康是神或上帝所赐,而疾病是鬼神附身所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逐渐有了新的认识,但当时的健康观,受朴素哲学思想的影响较大,把健康与疾病与人体的物质变换联系起来,用一种朦胧的整体观来解释健康,对健康和疾病的判断主要凭直观感觉,具有一定的主观武断性。

2.近代健康观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这是一种传统的健康观,忽视了人们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将健康和疾病之间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无法解释亚健康状态。

(2)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人的各部位功能正常,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程度,但这一观点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

3.现代的健康观 WHO在1948年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残缺,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定义从人的整体出发,摒弃了生物医学模式下以有机体的生物指标作为评价个体的健康状况的唯一标准。2002年,WHO又提出了“道德健康”的新概念,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一新概念的定义,包括人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健康状态,还将健康概念扩展到一个人的社会相互影响的质量,包括人的身心、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的健康状态,强调从社会公共道德的角度出发,维护人类的健康,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既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又要对社会群体的健康承担社会责任。

现代健康观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丰富了健康的概念,表述了人类对健康更高水平的追求,给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疾病的概念

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完善,至今仍在不断的变化及发展过程中。护士应了解疾病的概念、不同模式及特点,认识患病后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精神等的影响,以帮助人们尽快地恢复健康。

1.古代的疾病观 疾病是机体阴阳的失衡这是以原始朴素的自然观来认识疾病。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各部分划分为阴阳两方面,阴阳协调则健康,阴阳失调则患病,治疗的任务在于恢复阴阳平衡。在西方,著名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创立了“液体病理学”,认为人的健康取决于其体内四种基本流质,血液、黏液、黑胆汁和黄胆汁,疾病是四种流质不正常的混合和污染的结果。

2.近代疾病观 疾病是机体对有害因子作用的反应这是从哲学观点对疾病的定义。任何疾病,当生物、心理、社会因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时,就会引起一定的损伤,而此时机体内的健康因子就必然会抵抗损伤因子,而疾病正是损伤因子与抗损伤因子的斗争过程。

3.现代疾病观 现代疾病观对疾病的认识,不仅局限于身体器官的机能与组织结构的损害,还包括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联系,人的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的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疾病比较科学的定义为: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从护理的角度讲,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疾病不是一种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人类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

(三)健康和疾病

(1)健康与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健康与疾病可在个体身上同时出现,即一个人可能在生理、心理、社会其中某一方面处于低水平健康甚至疾病状态,但其他方面却是健康的,如身残志坚。

(3)健康和疾病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一个人的健康总是相对的,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过渡形式”。健康与疾病是动态的,不是绝对的,如一个人自觉不适,可能是疲劳所致,并非患了某种疾病,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一个早期癌症的病人,可能毫无症状,但疾病已潜伏在其体内并在继续发展中。

三、环境

(一)概念

环境是人类生存或生洁的空间,指与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各种内、外环境。

(二)人的内外环境

1.人的内环境 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与调节机制的运转状态。

2.人的外环境

(1)自然环境 指存在于人类周围自然界中各种因素的总称,它是人类及其他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物理环境(如空气、阳光、水、土壤等)和生物环境(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社会环境 也称人文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创建的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健康保障的决定因素。

(3)治疗性环境 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治疗性环境要考虑两个主要的因素:舒适和安全。

(三)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作为护理人员应理解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宜人们生活、休养的良好环境,帮助人们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持身心平衡,以恢复和促进人类的健康。

四、护理

(一)概念

1980年美国护士协会(ANA)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此定义表明护理以处于各种健康水平的人为研究对象。其内涵包括:

1.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护理是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又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护士必须尊重患者的独特性,灵活地应用科学知识,因人而异地分析和解决患者问题,满足其需要。

2.护理是助人的活动 护士和患者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以自己特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技巧提供帮助与服务,满足其特定的需求,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良好的帮助性关系。

3.照顾是护理的核心 照顾是护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

4.护理是一个过程而其方法是护理程序 护理活动是一个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护理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治疗和护理的风险,其明确目的就是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5.护理是一门专业 20世纪50年代以后,护理逐渐由一门职业发展成为一门专业。

(二)整体护理的含义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观,其宗旨是以护理对象为中心,根据护理对象的需求和自身特点,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提供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照顾,从而解决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健康、增进健康的最终目的。

广义的整体护理还包含以下含义:①护理要贯穿于人生命的全过程。②护理要体现在健康与疾病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疾病预防以及疾病康复方面都应提供服务。③护理要为整个人群提供服务。护理人员除对个体进行健康帮助和照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健康。

(三)护理与健康的关系

护士作为护理的专业工作者,其惟一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护理的目标是在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权利的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护理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维护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更重要的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终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

知识链接

中国南丁格尔奖章获奖者

第29届(1983年)王琇瑛

第30届(1985年)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

第31届(1987年)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

第32届(1989年)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

第33届(1991年)吴静芳

第34届(1993年)张水华、张瑾瑜、李桂英

第35届(1995年)孙静霞、邹瑞芳

第36届(1997年)汪赛进、关小瑛、陆冰、孔芙蓉、黎秀芳

第37届(1999年)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

第38届(2001年)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

第39届(2003年)叶欣、钟华荪、李淑君、姜云燕、苏雅香、章金媛、梅玉文、李琦、陈东、巴桑邓珠

第40届(2005年)刘振华、陈征、冯玉娟、万琪、王亚丽

第41届(2007年)聂淑娟、陈海花、丁淑贞、泽仁娜姆、罗少霞

第42届(2009年)刘淑媛、张桂英、潘美儿、杨秋、鲜继淑、王文珍

第43届(2011年)吴欣娟、陈荣秀、孙玉凤、姜小鹰、赵生秀、索玉梅、陈声容、张利岩

第44届(2013年)蔡红霞、林崇绥、成翼娟、王海文、王克荣、杨辉、杨瑞辉、邹德凤

思考题

1.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士工作范围的扩展,护理的服务对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护理工作的任务已不仅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是延伸到帮助健康人增进健康。那么作为护士应该如何理解健康?

(司旭艳 裴玉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