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世纪的一代青年人有无创造性思维能力,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世纪急切呼唤青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有热爱祖国、有民族责任感的年轻人,耳闻这一召唤都不能不精神为之一振而倍添使命感,把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有比较理想的训练方法。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针对人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要求,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
第一,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具有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在过去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影响下形成的,是习惯的思维倾向和思维模式,它往往十分自然地引导人们。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受其支配。我国由于闭关锁国的漫长历史,简单劳动和小生产方式所构成的自然经济,使得地域封闭,个人生活也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中,按照世代相传的技能和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社会进步以自然演化的方式缓慢地进行。这种长期的稳态生活,使得许多人在深层心理结构中建立了一个落后的“参照系”:“过去是美好的,上级是开明的,多数人的认识是正确的。”对以往的成就表现出温情脉脉、津津乐道的满足感,对权威领导表现出宗教般的崇拜和虔诚,对众人的意见和行动表现出盲目的模仿和服从。因而惧怕改革创新,不敢显山露水,唯书唯上从众,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纳入到一个陈旧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中。这种心理积淀虽经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但仍以其顽固的惯性在人们的思维触角上投下阴影,不少人在思维习惯上仍然存在着封闭性、保守性和求同性。这就是传统的思维定势。
这种封闭保守的思维定势,对创造性思维的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19世纪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设想人也能像鸟一样上天飞行。可是当时一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如法国天文学家勒让德、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美国天文学家纽康等却由于思维僵化,被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传统观点所束缚,竟在飞机发展史上扮演了反派角色。这类例子在科技发展史上屡见不鲜,牛顿正因为不能突破旧的框框,甚至十分可笑地把天体的运动归结为上帝神奇的一脚。
而古往今来的杰出人物都是因为能够甩脱习惯的阴影,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大胆创新,力排众议,从而展开创造性思维,对人类作出了非凡的贡献。青年朋友们,创造性思维是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首先从破除迷信、大胆求异,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培养创新勇气开始吧。
第二,锻炼百折不挠的意志。为什么琴伦因底片曝光能发现X射线,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见壶盖被水蒸气顶起而发明蒸汽机,鲁班从茅草割破手指中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子……为什么机遇总是光临那些科学家的头脑?其实,答案并不神秘,这是科学巨匠们百折不挠、孜孜以求、长期苦苦思索,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之后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而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一蹴而就取得的成果。
创造性思维具有艰巨性,它是艰巨的、精细的心理活动,要求智力的高度紧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紧张的劳动代价。同时,探索新领域,失败的次数是未知的、无数的。因此,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做不到的。法拉第做了千百次实验,才证明了他的惊人发现“磁能生成电”;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近8 000次的失败之后取得最后胜利;举世闻名的诺贝尔研究炸药的制造,进行了400多次实验,几次险遭不测,是顽强的意志使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创造性思维又具有持久性,要取得成果必须经过持久的努力。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讲到他之所以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科学家道尔顿就是坚持了57年,作了两万余次的观察,才通过气体的压力、体积、扩散、溶解和物质的原子组成,引出了原子学说。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前后用了60年时间才创作出一部诗剧《浮士德》;我国清代名医王清任经过42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医林改错》这部关于人体内脏的名著。大师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活动中经历了多少磨难,经过了多少挫折,我们不可臆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没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是绝不会取得成功的。可见,没有攻克难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意志是难以坚持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必须教导学生自觉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第三,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我们这样提出问题,大概没有人持不同意见:阿基米德如果不是物理学家,不可能在洗澡时看到溢出澡盆的水而受到启发,进而发现浮力定律;琴纳如果不是医学家,不可能从牛奶场女工不生天花中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办法;李白如果没有超群的文学素养,不可能一斗诗百篇,写出千古绝唱;陈景润如果没有丰厚的数学知识,不可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由此可见,人的知识在创造性思维中的关键作用。从信息的角度看,思维过程是人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形成新知识的活动。完成这一活动需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因为原有知识要为加工处理信息提供内在的参照系和方法等。没有知识因素的作用,人的思维也就无法进行,因此说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有取得成就的优秀人才,无一不在知识积累上痛下苦功,孜孜以求。
现实生活中还不乏这样的事例:不同的人接收了同一信息,有的人能由此获得全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取得了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而有的人则不能;有的人由此提出一种观点,有的人却提出相反的观点。这与人原有知识的结构有关,因为新信息必须与原有知识相连接,构成新的组合,才会形成创造性思维,产生成果。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原有知识合乎逻辑的延伸和拓展。知识的作用如此之大,为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努力积累知识。那么,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呢?简言之,就是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即在知识的数量、门类、层次上能够覆盖个人社会生活的全部或部分领域,在整体结构上同实现目的、任务相适应。核心明显、比例恰当,能够不断调整与更新知识结构。具体说:
一是知识的数量丰富。知识的数量是否丰富决定着人的感知、记忆和想象是否丰富,决定着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有重大影响。
二是知识的质量较高。广义的知识范畴所包含的内容是鱼龙混杂、价值不一的。它们对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很不相同。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知识的智力价值。因此,要多摄取智力价值高的知识,即那些耗费了人类较多智慧而形成的知识。
三是知识新颖。因为陈旧、老化的知识导致思维的封闭和呆滞,只有不断克服老化周期,随时吸取新知识的人,其思维才能保持动态开放性和新颖性,处于创造激发状态。
四是健全的知识层次。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两大层次,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展开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既要从书本上学习理性知识,又要投身到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
五是合理的知识结构。人不可能是百事百通的全才,应该建立有专业倾向的知识结构,使之与对应的思维客体相协调。这样各知识要素才能在创造性思维中互补互促,发挥出整体最佳功能。如果知识没有核心、杂乱无序,与活动对象不相适应,则难以进行创造性思维。
总之,创造性思维要求的知识既博又专、既新又精、既高又深。当然具备这样的知识体系绝非易事,只有不畏劳苦努力攀登的人,才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2l世纪充满着激动人心的激烈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辉煌更加令人向往。为了今天成才,为了明天成功,为了伟大社会的腾飞,让创造性思维的智慧之光在我们身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