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心理素质

什么是心理素质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差异。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指出,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人,如果他的心理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很大的成就。挑战自我是强者的心理,是成功者的素质。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丹尼斯维特莱把这些人性的优点称之为良好的精神准备。

一、什么是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的动力系统对青年成才的重要作用

心理品质也称情商,狭义上由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动力作用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直接转化为人的行为动机,成为推动人们进行多种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定向作用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引导作用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人们从动机走向目的;维持作用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支持、鼓励人们始终如一地朝着目标前进,使之具有努力不懈、坚持到底的恒心和毅力;调节作用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人们正确的支配自己的行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强化作用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人们振作精神、坚忍不拔、拼搏进取。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年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很小的。在所有人中,智商特高的人约占3%,智商特低的人约占3%,中等智商的人约占94%,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差别并不大。比如,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虽然他们不一定都是智力超常的人,但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而进入大学的。一般来说,智力水平是比较相近的,可是为什么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表现悬殊很大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指出,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人,如果他的心理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很大的成就。他曾对857名男生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调查,对成就最大的一组与成就最小的一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这两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心理素质的不同,成就最大这一组人的进取心、自信心、坚持性、坚韧性等,明显高于成就最小的那一组。有人曾对1901-1978年间3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分析表明,他们除了具有渊博的学问、敏锐的智力外,还都具有坚韧顽强、勤奋努力的性格、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事实说明,心理素质的动力系统在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战胜自我”是强者的心理和成功者的素质

在日本有一个学业成绩优秀的青年去报考一家大公司,考试成绩名落孙山。得知这个消息,他深感绝望,自杀未遂。后不久又得知他的成绩名列前茅,是因电脑故障分数出现差错,他被公司录用了。可很快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这样小小的打击都承受不住,又怎能在今后的岗位上承担重任建功立业呢?这个青年虽然在考分上击败了众多对手,可他在心理上没能战胜自己,遇到挫折恐慌、绝望。可见他的失败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在挑战自我上他是个失败者,败在心理素质的脆弱。

战胜自我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人生课题,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尤为重要。挑战自我是强者的心理,是成功者的素质。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在人的一生中想得最多的是战胜别人,超越别人,凡事都要比别人强。心理学家告诫我们: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我们不是常常看到有的学生想努力学习,却战胜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想谦虚待人,却战胜不了自己的自负与骄傲;想和别人协调处事,却战胜不了自己的自私与偏见……关键的是我们要懂得:战胜了懒惰,才会有勤奋;战胜了骄傲,才会有谦逊;战胜了固执,才会有协调;战胜了偏见,才会有客观;战胜了狭隘,才会有宽容;战胜了自私,才会有大度。如果说懒惰、骄傲、固执、偏见、狭隘、自私是人性的弱点,那么勤奋、谦逊、协调、客观、宽容、大度就是人性的优点。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丹尼斯维特莱把这些人性的优点称之为良好的精神准备(心理素质)。他指出:有无良好的精神准备,或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或是封闭成功之门的铁锁。因此,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因为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意志的差异。一个人有了自信,就有了意志,就具备了挑战自我的素质和内驱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佼佼者。

人生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自己说服自己,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超越自己,是一种心理境界的升华;自己征服自己,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凡是能够说服自己,超越自己,征服自己的人,就具备了足够的力量征服事业和生活中一切艰难,一切挫折,一切不幸。[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