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教育智慧的个性心理品质
正因为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为了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就应当自觉地、不断地致力于自身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化。
我们准备从教育教学要求出发,进一步从七个方面谈谈影响教师教育智慧发挥的个性心理品质。[2]
(一)高尚的情操
所谓情操,是以对待某种或某类事物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有组织的情感倾向,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简单地说,情操即情感和操守的结合。
教师的情操,是指由教师职业的特点所决定,受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所制约,能够体现出教师的道德境界和思想觉悟水平的高尚情感和精神风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操守、道德感、理智和美感等方面。
操守,是指一个人平素所执持的廉洁正直的志行品德。
人民教师之所以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操,是由教师职业的功能和作用所决定的。人民教师深受党的信赖和人民的重托,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教师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传播科学的信仰、高尚的道德和先进的思想。教师的这种社会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高尚情操的培养。结合教育和教学实践,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按照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设计自己,规范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是教师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方法。人民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精神风貌去熏陶、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实践证明,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情操高尚的教师,才能造就出情操高尚的学生。因此,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就读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对教师所应具备的高尚情操都应给予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育智慧的增强和正常发挥。
(二)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种喜好的情绪,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情感倾向。教师广泛的兴趣,具体表现为对与教育和教学工作有关的各种知识、事物、技能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向往探究的心情,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动而全面的关注。
教师广泛的兴趣是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时,就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去,主动探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途径。在这一劳动过程中,教师会带着无穷的乐趣去工作,涉猎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知识,锻炼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技能,培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爱好,以便确定和实施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可见,教师广泛兴趣的培养,其中心是为了教育好学生,包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美感以及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等等。当然,与此同时,广泛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自己调剂生活,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扩大视野,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富有智慧。纵观古今教育史,大凡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卓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广泛的兴趣。
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帮助并指导一切对学生成长有益的活动,如绘画、书法、演讲、音乐、舞蹈、体育、集邮、摄影、文艺等。当然,每一个教师不可能对上述各种活动都感兴趣,也不可能对上述各种活动都具备较高的技艺水平。但是这些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技艺是可以提高的。特别是当教师认识到了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种客观需要,而且有能力从事它时,就会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去研究探索,并使兴趣越来越浓厚。必须指出,教师培养自己广泛而浓厚的兴趣时,必须深刻地认识自己培养这些兴趣的意义,不是为兴趣而兴趣,更不是图一时快乐,而是为教书育人服务的,是为增强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服务的。
(三)谦虚的品质
谦虚的品质是指人们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的虚心、不自满、不骄傲,乐于接受批评和建议,勤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等特点和品格。
谦虚是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的修养。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倡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态度,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应该“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可见,谦虚既是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品质。
教师谦虚的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自满自足,不自高自大,有自知之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有不自满自足、不自高自大的虚怀若谷的精神和自知之明的态度。倘若教师总是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样子,纵然他有满腹经纶,也很难受到学生爱戴。况且学生在很多方面可能超过老师,特别是在思想品德修养方面,有些学生可能比老师做得还好。因此,教师对学生也要虚心学习,放下架子,“不耻下问”,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第二,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不是先知先觉、全知全能的圣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有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良习惯等。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有差错,难免有被学生问住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文过饰非,更不能装腔作势吓唬人,误人子弟,而应严谨治学,弥补不足。如遇难答或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诚恳说明,待课后查阅研究后,再予解答。这一切,丝毫无损于教师的威信和形象。而那些不懂装懂、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者,才真正会为学生所鄙视。
第三,防微杜渐,严格自律,避免不良影响。教师的谦虚还表现在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轻率鲁莽,不粗野庸俗,不低级趣味,知错就改,防微杜渐。在学生面前,教师是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是谦虚谨慎的人,对自己不放纵、不迁就、严格要求,对学生不动辄训斥,不讽刺挖苦,不嘲骂侮辱,不损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第四,教师之间互相尊重,见贤思齐。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高深的综合艺术,育人是一项多人合作的系统工程。因此,教师之间应当经常切磋教学的艺术和技巧,交流经验,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绝不能互相嫉妒,互相拆台,文人相轻,在学生面前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团结的教师集体,才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齐心协力把教书育人工作搞好。
(四)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是人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往往通过一个人行动的坚定性和坚持性表现出来。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艰巨繁重的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他们的工作体现在人才培育的一切过程和环节之中,没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没有精密的度量方法,全凭教师的良心、意志和觉悟。所以,教师的意志作为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坚强的意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具有明确目的。一名人民教师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就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抱有明确的目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深明大义,坚定信念,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充满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教师一经确定了正确的目的,就决不应反悔动摇,不应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引诱,不应因区区小事耗费时间和精力;而应当始终朝着教育事业的总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实现最终目的,精力充沛地去拼搏。正如斯大林所说:“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意志坚强的教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永远坚信“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第二,要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毅力是指教师“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的精神。世界上最繁重、最复杂、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是培育人才,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困难是普遍存在的。毅力顽强的教师在困难面前能够泰然处之,坚韧不拔,百折不回。而意志薄弱者则会沮丧泄气,一蹶不振。无数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一个人成就任何事业的重要保证,教育和教学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很多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甚至牺牲节假日继续工作;有的教师年迈多病,体力不支,仍坚守三尺讲台。这种顽强的毅力,是教师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耐心是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涵养、忍耐、循循善诱,以及百折不回的工作态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而学生思想的进步,文化知识的掌握,道德品质的培养等都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家访,一次次的启发诱导,一遍遍的演示实验等等过程去实现。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心血,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因此我们说,耐心也是教师从教必不可少的基本品质之一。
(五)平静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对待某一特定对象的态度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生活都染上了某种感情色彩。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头脑清晰,求知欲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不欢状态,因而常常影响工作和学习。
教育职业和环境,对教师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青少年学生,教师不仅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以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心境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是年轻一代的教育者和引路人,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因而有责任怀着一种平静、愉快的心境来同学生相处,而不应当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脾气变化无常。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互相体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同时,平静愉快的心境也会给教师本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特有的幸福感。一位教师在谈到一次作文批改中的感受时说:“它给予我的是事业心的鼓舞,是责任感的鞭策,是心灵美的享受。当我一次又一次陶醉在这种崇高的心境中时,我是那样的兴奋欣喜,如同在道德的高山上攀援,峰峦座座,山外有山……我感到自己是这样的年轻,忘却了在二十多个春秋的灯下伏案中,白发已爬上了双鬓。”这种轻松愉快的心境所带来的享受与陶醉,是教师内心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具体说来,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所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轻松愉快的心境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平时被认为顽皮或知识基础较差、发言不多的学生,在上实践课、公开课时,居然与平时判若两人。此时,他们不仅能遵守纪律,而且发言积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要比平时高出许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因为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总是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师生一见面,学生就产生一种幸福而友善的情感。老师轻松愉快的心境,期待信任的眼神,和蔼可亲的动作,会使学生得到鼓舞,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尽管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但由于师生心境愉快、融洽,学生对听课感到特别有兴趣,从而加强了注意力,并自始至终地将注意力保持到下课,甚至还会产生“这节课怎么这样短”的感觉。可见轻松愉快的心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名智慧型的教师,理应以身作则,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愉快、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可以克服教师的心理障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身心的潜能。实践证明,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感到比较满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总是乐观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教师,他们的才能不尽相同,如若没有心理障碍,其智慧和特长就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便都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获得更多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会推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促进他们智慧的增长。当然,长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靠自身的创造,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但作为教师本人,更应当强调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教师的要求中,精神方面是主要的,如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注重威信,渴望尊重等,所以,只要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得到领导和周围同志们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就会感到满足。即使在物质生活条件较差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教师也能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许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工作、生活在祖国边远的山区,在气候恶劣、物质生活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仍能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工作,这种精神风貌是值得大大发扬的。
(六)健康幽默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高兴、激动、热情、爽朗、幽默、兴奋等,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而悲观、苦闷、冷淡、惆怅、愤怒、失望等,则是消极的情绪体验。当然这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对于特殊情况我们必须作辩证的分析,才能判定某种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健康幽默的情绪,也是其特定的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要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在“传道”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炽热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无论对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多鼓励,都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在“授业”和“解惑”中,要努力成为手执金钥匙、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能工巧匠,做到谆谆善诱,尽量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全部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经常表现出亲善、平静和幽默的情绪,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对学生的情绪和成长施以积极的影响。
教师情绪的突然变化与波动,常常是导致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教师在学生的突发事件面前失态,感情冲动,诉诸体罚,只能加深师生之间的隔阂,伤害学生的感情和自尊心,同时也有损于教师自己的文明形象。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能不顾及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将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大凡有经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不放纵自己的情绪,他们通常都显得很有分寸,很有节制,能够控制自己,表现出平和而亲切的情绪。
然而,单纯的、甚至近乎呆板的平静又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按照严格的要求来说,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情绪,应当既包含亲近、平和的成分,又包含轻松、幽默的成分。实践证明,教师的风趣、幽默和机智,有助于他发挥课堂讲授的技巧和效果,有利于缓和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出现的紧张局面。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听课时轻松愉快。而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智慧,常会在师生之间产生隔膜,甚至筑起一道互不理解的高墙。具有健康幽默情绪的教师,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内心保持轻松平和,而且能以此影响学生。比如有时用一句得体的俏皮话,一个小小的玩笑,就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误会和隔阂。现在美国在选拔和培养教师时,把是否具有幽默感作为一个标准,作为担任教师职务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应当说是不无道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