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的转变

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的转变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课例《行道树》中,在第三个环节,教师给同学创设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的教学情景,在这样一个情景中,有三名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生1提出:我们的问题在第3自然段。学生针对三名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明白了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一、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一)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因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在课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教师把日出这一自然现象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数学教学,学生通过回想日出的景象画出了两种日出的图画,一幅是美术图画,一幅是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在学生都欣赏艺术图画的美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数学美和它的价值在于抽象和简化,便于研究它的性质。让学生们看见了自然现象中的数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现象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变化着的自然现象再抽象成数学问题,引出了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三种关系。如同日出一样,生活中许多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司空见惯,并未引起我们的注意,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程资源。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组织学生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发现课程资源。

(二)组织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四边形复习课》中,教师提供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去选择,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一个学生碰到老师的目光马上就避开,老师意识到这位同学可能是不知道如何着手,教师便与他交流,启发他组织知识结构图有几种类型,这就给学生知识上的启发和心理上的支持;教师看见一个学生没有动笔和本,便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并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问:你没有思路吗?学生点点头。教师在启发引导之后,让他与同桌交流,让同桌帮他选定一个目标。这个看似很普通的动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了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

(三)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课例《行道树》中,在第三个环节,教师给同学创设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的教学情景,在这样一个情景中,有三名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生1提出:我们的问题在第3自然段。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生2提出:我们组认为第4自然段有两句话不好理解。“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既然是“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生3提出:我们的问题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好像有点矛盾。学生针对三名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明白了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四)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