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的关注点
主体性发展的层次结构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中,自主性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自觉自理;主动性包括: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社会适应性;创造性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
主体教育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实现积极主动的发展。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和体验成功是构成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的四个关注点。[1]
1.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的目标在于: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完成认识和发展的任务,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它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主体参与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样是作为过程展开的。发展性教学的过程,存在“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形式。无论哪一种方式,在教学条件下,学生都主动参与,其过程为“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评价”。
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实施,核心问题是学生主体参与状态、参与度问题。不同学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条件下也表现出程度、水平的差异。高参与度主要表现在参与的能动性和全面性上。
主体有效参与的基本条件及策略是:①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②创设问题的情境;③引导思路,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活动的质和量;④注意个别差异;⑤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
2.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的群体上。我们应当鼓励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不仅太少,而且形式过于单一,主要是运用小组讨论,其实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很多,如“任务分工式”、“作业互助式”、“学生小组分工”,等等。就是小组讨论,也有多种做法和形式,如“问题讨论式”、“循序讨论式”、“实例讨论”,等等。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要对学生进行社交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和合作态度的培养,使他们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去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核心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为保证合作学习有较高的实效性,应注意把握:①任务应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②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③保证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质量;④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超越性;⑤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
3.体验成功
新课程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尤其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以及真、善、美的统一。
在教学中老师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要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转换拓展知识,检验和批判知识,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高中化学“渗析过程”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应用化学平衡的原理对其作一般的阐述,而是通过一组实际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得出在溶析过程中渗析液和渗析时间对物质分离程度的影响,并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使同学们自己推导出流水渗析的操作方法。其次引导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深入社会了解调查,一组学生了解渗析知识在医学上应用“肾脏病的治疗血透”,另一组了解“海水的淡化”,同学们根据社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自己制作多媒体软件,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情况。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展示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这样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
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要求:①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需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体验成功;②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主地体验成功;③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④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体验成功。
4.差异发展
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稳定的个性特点的不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学习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在个性差异中揭示学生作为单个个体的独特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现代教育实行的是班集体教学,“齐步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学生差异和个性特征重视不够。因此,素质教育强调: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最好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好的学生发展得更好,一般学生也尽力其能,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学习的成功而不是失败。教育改革如同经济改革一样,其观念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在达到基本共性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全面发展,但不强求平均发展;要求全体提高,但不强求同步提高。差异和特色不仅体现万物所呈现的事实,而且体现万事万物的生机,教育也不例外。
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要求:①关注“生活世界”,让学生学会思考;②实施“开放式”教学,让不同学生都得到提高;③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
总之,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是构成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