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健身走
医学研究证明,步行健身有助于防治现代生活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与锻炼而引起的多种“富贵疾病”。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学者、作家、名人都有长期坚持步行的习惯,正是由于他们规律性地运动,才有了健康的身体,保证了他们取得卓越的成就,而成为名人。
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散步,“文革”期间也仍然坚持长期形成的散步习惯。每天清晨,他绕着院子里的两棵槐树转,每次一定要走上几十圈,每圈有一定的步数,把它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认真去做。
邓颖超也散步数十年如一日,她每顿饭前行走1 000步,饭后行走200步。
散步也是朱德的主要锻炼项目,他有个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即吃饭在食堂吃,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将饭打回宿舍或办公室。他认为,饭前走动能增进食欲,他早晨起床之后及晚上睡觉之前也要散步。他晚年仍坚持每天步行3次,每次步行1 500米。
彭德怀元帅身体一直十分结实,斯诺在《西行漫记》中以惊叹的口吻写道:“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伤的同志骑。”若不是屡遭摧残,为党为民族长期陷入苦苦的忧虑而积郁成疾,这位钢铁战士怎么会过早离开人世呢?
闻名中外的文学巨匠巴金,年过八旬时,仍目光炯炯,气色很好。经医生检查,其心血管系统和内脏功能一切正常。他的经验是锻炼与写作并进。巴老认为,人老往往先从腿上老,年纪越大越要坚持不懈地走路,以练腿劲,这是很有见地的。巴金每天早晨早早起床,下楼在院子里先慢跑一会,回来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天天如此。
马克思认为,最有效也最适宜的锻炼和休息方式是散步。他能一边谈话,一边散步,连续几个小时。他可长时间地走坡路或攀登小山而毫不感到疲劳。1837年,由于过度用功使他的身体垮了下来,他仍每天从住处步行到柏林大学,步行使他心情舒畅,不久便恢复了健康。对散步的效果,连马克思自己也感到吃惊。他回忆道:“我并没有想到,虚弱的我却恢复得十分健康和强壮。”从那时起,他把散步作为健康和休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并长期坚持下来,直到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为止。
居里夫人一生忙于科研。在丈夫不幸去世后,她的工作更加繁忙了。但她充分认识到,为了科学事业,得始终坚持锻炼。她选择了散步作为运动。她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惜时如金,但他竟舍得每天抽出时间从事文体活动。这里有他一段美谈:他去比利时访问时,国王和王后准备隆重地欢迎这位杰出的老科学家。火车站上张灯结彩,官员们身着礼服列队在车站迎接。火车到站后,鼓乐齐鸣。可是,旅客都走光了,也不见爱因斯坦的影子。原来,他提着皮箱,拿着小提琴,从前一个小站下车,一路步行到王宫。王后问他为什么不乘火车到终点站,而偏偏徒步受累呢?他笑着答:“王后,请不要见怪。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常给我无穷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