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性而特立独行

知性而特立独行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性”成为近年来女性追求的一种美。所谓“知性”,就是有文化、有内涵、有修养的美丽女性。这样看来,真正的知性女子不会多。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越就是这样为数很少的“知性”女性中的一位。但是,知性的张越又是特立独行的,就像她“另类”的形象、“另类”的主持风格一样,她的与众不同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大气和自信的魅力。张越完全依靠个人对被采访者尊重和平和的态度,使对方放松倾述。

■知性而特立独行

“知性”成为近年来女性追求的一种美。所谓“知性”,就是有文化、有内涵、有修养的美丽女性。知性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涵养自然发出的外在气质,说白了就是让人拿眼睛一看就觉得此人有文化有内涵的气质。

知性女性,是那种成熟、理性、睿智、大气的女子,她们通常都在事业上有很好的发展,但又不同于世俗意义的女强人,她们充满知性的柔和魅力,感情丰富,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如果非要给“知性”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可以借用《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的说法:“知性”一词,似乎总与女性并用,男人总是要么失之于粗糙,要么理智有余感情不足。那就女性而言,年龄太小不行,没有阅历的支撑;太大也不行,容易受过去经历的限制;文化程度低了不行,没有“知”,“知识”的“知”;文化程度太高也不行,好摆架子,没有“性”,“性感”的“性”;经历太顺的不行,没有磨砺后的沉淀;经历太坎坷的也不行,怨妇招人嫌。这样看来,真正的知性女子不会多。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越就是这样为数很少的“知性”女性中的一位。

看过张越节目的观众都会被她的自信和沉稳所打动。她的谈话像是渗入人心的一湾清流,可以让人有一种贴近自然的感受。她平和自然而又合乎情理,不带有任何的虚伪和名利。

张越从小就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尽管她可能对其中的内容一知半解,但并不妨碍她从中领略生活中所没有的刺激和绚丽。在懵懵懂懂的阅读中,张越接触到了很多中外优秀文学名著,如《基督山伯爵》、《福尔摩斯探案集》等。

这样大量的阅读,也为她日后思想的成熟和拓展奠定了基础。她说:

“年轻的时候我有很激进的一面。就是当看到人和事的时候,总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它,自以为是,并且洋洋自得,很容易给人家下判断,还认为那叫有原则。其实,那时候的生活是虚假的,只是在书中理解生活,也只是了解都市年轻人这个小圈子里面的是与非……”

喜欢看,就一定喜欢说。喜爱阅读的张越在自己半懂不懂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阅读的故事将给别的小朋友听,就这样,她讲完了很多世界名著。她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当别的孩子在满街疯玩的时候,她已经因为会讲故事而被小孩子们围在中间,找到了受欢迎的感觉。

知识的滋养让张越的访谈彰显了深厚的底蕴和人性的魅力。在谈到创办《张越访谈》的初衷时,主持人张越说:

“当时我要去采访一个深圳广播电台的著名主持人胡晓梅,做那期节目的时候,我跑到深圳的火车站,看那些人流,在火车站公共厕所里,看厕所墙和门上写的字,我发现我对那每一个写字的人可能更感兴趣,他经历了什么?我当时就觉得我被什么东西打动了。”

于是,她的节目将触角伸向那些在矛盾和困惑中挣扎的小人物,记录“每张脸孔背后的故事”。

她的访谈从保护嘉宾的人文关怀出发,真切地在做着这一切,而不是挖掘对方的隐私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她说:

“做电视要习惯为保护嘉宾而损失或者放弃一期好节目的遗憾,节目质量远不如一个人的安危祸福更重要。”

避免功利性,还表现在极力避免对于选题的炒作和选题本身的功利性。张越说:

“我们的访谈从一开始就不接受带有任何直接利益目的的嘉宾。至于有人通过上节目,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那也只能算是访谈的副产品。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每一个来上节目的嘉宾,能获得那种不能直接换成利益,往往又是肉眼看不见,个人心理状态真正往好里改善的趋势。”

靠一档访谈节目而彻底改变人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张越访谈”的目的是为嘉宾提供一个倾诉精神困境和抒发情感的平台。

当然,这个平台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更是用思想和心灵搭建的,所以,任何华丽的形式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张越的访谈是在田埂边、炕头上、青灯下、小河边完成的。只要能够完成心灵的沟通,地点不是问题。

和嘉宾的交流通过语言在彼此的心间传递,从整体上来说,张越的语言“不虚美、不隐恶”,尖锐而有力度,有时候甚至忍不住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在《无路可逃》那期节目中,嘉宾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因为只有一只眼睛而自幼极度自卑,这让她在人生路上一再退缩节节败退,不敢谈恋爱,不敢找工作。那次,张越在节目中跳了起来:

“你不应该这样,你再试一下,你别这样。”事后回忆起这档备受争议的节目,张越坦白:“我实在不能忍受,因为她太像我了。我是挣扎挣扎,抓根稻草浮上来了。可她,你在看着她灭顶,我就跟她急赤白脸了。”

正是因为她的心中装着嘉宾,尽管她的问题很尖锐,但是问法却充满善意和真诚。在《轮椅姐妹》那期节目中,面对生下来就重度残疾,时刻面临死亡威胁而又温婉细腻的姐妹,在谈到爱情时张越问道:

“好像有不少人都觉得,如果一个人身体上有残疾,那么他一定跟爱情婚姻这些事都没有关系,他这辈子根本不该想这个?”谈到美丽时张越问道:“我看到你打扮得很漂亮,妆化得很得体,可是你的生活已经如此困难了,差不多是在狼狈的生活状况中,为什么还要这样呢?”

为得到最真实的反应,张越在采访中往往不惜“刺激”一下嘉宾,表面看来这些“刺激”不近人情,但背后却是张越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异乎寻常的尊重,这些问题更像是主持人把自己放在受访者的位置上而进行的自我追问。

这就是知性的张越,她将自己的知性充分运用在节目中,展现着人性的魅力,这种魅力成为打开对方心门的最佳钥匙,使得她能很轻易地走进对方的心里,感同身受,能够引起对方的共鸣,加深彼此的互动。

但是,知性的张越又是特立独行的,就像她“另类”的形象、“另类”的主持风格一样,她的与众不同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大气和自信的魅力。

在2006年“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颁奖现场,她这样调侃自己:

“刚才长得不太好看的主持人都互相调侃,说你这样的主持人还可以做主持人?中国没有人了?你是台长的亲戚?这话都是我刚做主持人时观众说我的。”

这样的自信很难让人想像她曾经因为自己的形象自卑了整整10年。然而10年的自卑如同10年的蛰伏和磨砺,迎来的是有朝一日的灿烂绽放。

曾经有一位网友给张越出了一道难题:“如果有一天领导非要你减肥,而且留长头发,这是命令,你会怎么办?”张越的回答很简洁,只有两个字——辞职。

她曾经因为节目的问题自己决定停下来,失去收入,自己度过了拮据、难熬的一段时间,但是换来的是“张越访谈”的横空出世。这样的洒脱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

在客串主持的一期《艺术人生》中,面对嘉宾谢霆锋,她是这样说的:

“我没听过你的歌曲,对于你我只听说过一些不好的新闻,我和你的年纪差比较多,当我听到你的那些消息时,我只觉得,这孩子真可惜。”

看谢霆锋的反应,他对张越的提问和用词,都感到很意外又很震撼。他们俩的交流非常认真、非常深入。谢霆锋几次由衷地感慨张越与他有共鸣。桀骜不驯的他,眼睛里始终充满了对张越的敬畏。

张越完全依靠个人对被采访者尊重和平和的态度,使对方放松倾述。不论是很感性的普通老百姓,还是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成功人士,她都能在潜移默化的气氛下使对方说出对人生的真实感受。而这些感受又完全是在节目策划之外的收获。

正如张越所说:“风没动,幡也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胖也好,瘦也好,何须庸人自扰。”这样的自信洒脱怎一个“知性”能够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